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新健康|世界孤獨症關注日:“星星的孩子”老了怎麽辦?

梁小燕 發布時間:2024-04-03 16: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日電(韋香惠 實習(xi) 生 梁小燕)今年4月2日是第十七個(ge) “世界孤獨症關(guan) 注日”。一項報告顯示,全國孤獨症患者群體(ti) 規模超過1000 萬(wan) 人,其中0-14 歲兒(er) 童患者約300-500 萬(wan) 人,且每年仍在遞增。

  孤獨症即孤獨症譜係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也稱“自閉症” “星星的孩子”,是一類發生於(yu) 兒(er) 童早期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其核心症狀表現為(wei) 異常的社交能力、狹窄刻板的行為(wei) 或興(xing) 趣、重複的行為(wei) 特征等。

  “孤獨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並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北京安定醫院兒(er) 科副主任陳旭告訴中新健康,孤獨症是精神科疾病中遺傳(chuan) 度最高的疾病,目前暫無藥物能夠對其核心症狀產(chan) 生作用。

  陳旭介紹,當前國內(nei) 外普遍以行為(wei) 訓練為(wei) 主要方式進行幹預治療。對於(yu) 孤獨症兒(er) 童,越早進行幹預,進行越係統、越密集的幹預,對於(yu) 孩子以後的發展越好。

  《中國孤獨症教育康複行業(ye) 發展狀況報告(Ⅳ)》指出,早期可通過“五不”行為(wei) 識別孤獨症:不(少)看;不(少)應:包括叫名反應不敏感和共同注意缺陷;不(少)指;不(少)語,對於(yu) 語言發育延遲兒(er) 童務必考慮ASD可能;不當:指不恰當的物品使用及相關(guan) 的感知覺異常。

  孤獨症是兒(er) 童精神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孤獨症兒(er) 童教育問題受到廣泛關(guan) 注。同時,孤獨症群體(ti) 也麵臨(lin) 著社會(hui) 歧視、就業(ye) 、養(yang) 老等困境。

  一項基於(yu) 上海市孤獨症家庭的研究指出,孤獨症患者及其照料人在公眾(zhong) 場合經常或有時受到過歧視的比例高達96.37%。同時,93.2%的照料者對自己過世後患者的去向和生活狀況感到憂慮。

  “我走了,孩子怎麽(me) 辦?”是孤獨症患者家長普遍擔憂的問題。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原副所長肖揚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孤獨症障礙者未來的監護監督、財產(chan) 信托和托養(yang) 照料是孤獨症父母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解決(jue) 問題離不開政府和國家、法律、政策的支持,三者須協同推進。

  “目前來講,輕症患者在幫助下可以慢慢適應社會(hui) 、獨立生活,而這需要社會(hui) 各界的接納和理解。重症患者則更需要社會(hui) 支持,通過民政部門、殘聯、醫療、特教學校、社區等部門組織,為(wei) 孤獨症群體(ti) 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務與(yu) 支持。”陳旭說。

  近年來,我國多地就孤獨症群體(ti) 的關(guan) 注和扶持進行政策探索。例如,深圳於(yu) 2023年正式出台《深圳市孤獨症全程支持服務實施方案》,將為(wei) 孤獨症人群提供製度、康複、教育、就業(ye) 、家庭支持、社會(hui) 融合等全方位支持。北京、安徽等多地也在積極探索大齡孤獨症患者的生活安置模式。孤獨症群體(ti) 正在被看見,同時也需要社會(hui) 更多的接納與(yu) 善意。(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