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運城4月8日電 題:田間地頭農(nong) 事忙 山西新絳賦能“希望的田野”
作者 楊佩佩 張秋明 儀(yi) 卓彥
春光明媚,在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的田野上,冬小麥、中藥材及大棚蔬菜等農(nong) 作物進入春耕、春播、春管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關(guan) 鍵期,當地農(nong) 民搶抓農(nong) 時,平整土地、開耕、施肥、播種……忙碌熱鬧的景象隨處可見。
春耕小麥田
近日,在北張鎮北張村的一處麥田裏,權六旦和老伴正在給返青的麥苗進行噴灑農(nong) 藥、除草、中耕等作業(ye) ,為(wei) 今年的小麥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打好基礎。“我種的全都是新品種小麥,好管理,技術要求也不高,我年紀大了,種植這個(ge) 品種相對來說比較省事。”
權六旦一共種植了15畝(mu) 冬小麥。“這幾畝(mu) 地都能澆上水,畝(mu) 產(chan) 都在700多公斤。除自己留用外,也能賺幾個(ge) 錢,雖然不多,但也夠花了,最重要的是家裏有糧、心中不慌。”權六旦說,他與(yu) “土疙瘩”打了一輩子交道,一天不到地裏幹幹活,心裏還有點不踏實。
今年,北張村冬小麥播種麵積有4500餘(yu) 畝(mu) 。目前,村民們(men) 在鎮農(nong) 科站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正抓住春管的有利時機,按照區域、長勢和土壤墒情等特點,對冬小麥進行鎮壓劃鋤、保墒增溫、追肥澆灌、打藥除草等科學管理,促弱控旺保豐(feng) 產(chan) 。同時,密切關(guan) 注天氣變化,全力做好小麥春季防凍害和病蟲草害防治工作,確保夏糧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
村民正在下播藥苗。 張秋明 攝
春播中藥材
北張鎮北杜塢村位於(yu) 馬首山腳下,中藥材資源十分豐(feng) 富。近年來,該村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持續推進中藥材種植生產(chan) 、加工銷售,已成為(wei) 晉南地區較大的中藥材銷售集散地。
連日來,藥材種植戶衛香菊的一處中藥材種植基地,20餘(yu) 名村民正在下播藥苗、鋪設地膜。“現在種有地黃、白術、柴胡、黃芩等品種,麵積40多畝(mu) ,一年下來的話,能賺個(ge) 50多萬(wan) 元。”
衛香菊是地地道道的北杜塢人,在村裏當了幾十年的教師。5年前她退休後,便承包流轉了土地,種植中藥材。借助村裏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ou) 勢,衛香菊很快就成為(wei) 中藥材種植的行家裏手。
目前,北杜塢村共有中藥材加工合作社50家,從(cong) 業(ye) 人員800餘(yu) 人,主要生產(chan) 加工柴胡、黃芩、白術、遠誌等道地藥材,年交易量達8億(yi) 多元。
蔬菜生產(chan) 基地。 張秋明 攝
春管大棚菜
北張村的蔬菜生產(chan) 基地內(nei) ,黃瓜、聖女果、西紅柿等各類果蔬長勢喜人。菜農(nong) 們(men) 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春灌、除草、采摘等工作,春耕春管有序開展。
菜農(nong) 曹剛軍(jun) 說:“現在氣溫漸漸回暖,黃瓜和西紅柿等時令蔬菜生長得很快。我每天一大早就來到大棚裏,按時給蔬菜澆水、施肥等,以提高蔬菜的產(chan) 量和品質。”
目前,曹剛軍(jun) 種植的6座蔬菜大棚,全部實施“小改大”更新改造項目。改造後的大棚空間大、光照好,便於(yu) 機械耕作。同時,新大棚采用了水肥一體(ti) 化種植新技術,水、肥、光照、通風等關(guan) 鍵要素都是自動化管控,減輕了菜農(nong) 的勞動強度,蔬菜產(chan) 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據了解,北張村現有日光溫室大棚350餘(yu) 座,全村100多戶村民從(cong) 事聖女果、西紅柿、乳瓜、黃瓜等果蔬種植,年產(chan) 值達4500餘(yu) 萬(wan) 元。蔬菜產(chan) 業(ye) 在豐(feng) 富民眾(zhong) “菜籃子”的同時,也鼓起了菜農(nong) 的“錢袋子”。
今年春季,該村“兩(liang) 委”為(wei) 持續推動蔬菜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積極爭(zheng) 取上級項目資金95萬(wan) 元,在蔬菜生產(chan) 基地新修建了5條1800餘(yu) 米的道路,極大改善了菜農(nong) 們(men) 蔬菜生產(chan) 、運輸和銷售的條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