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作者:濟之(媒體(ti) 評論員)
清明假期出遊數據日前發布。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4年清明假期3天,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1.19億(yi) 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nei) 遊客出遊花費539.5億(yi) 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
火熱數據背後,是塞滿“人從(cong) 眾(zhong) ”的景區“特寫(xie) ”,是令遊客大快朵頤的場景。從(cong) 浙江杭州“西湖斷橋鋪滿了人”,到山東(dong) 濟南變成了“擠南”,再到江蘇南京夫子廟景區因客流量過大,地鐵夫子廟站臨(lin) 時跳站運行……此番情景不由得讓人們(men) 感慨:“到處都有一億(yi) 人。”看來,這個(ge) 假期,很多人都選擇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這個(ge) 假期,國內(nei) 旅遊出遊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該項數據不僅(jin) 意味著文旅含“金”量高,還意味著人們(men) 的信心含量足。正因為(wei) 對未來有良好預期、當下有愉悅心境,才有較高的出行意願,願意用腳步丈量壯美山河。
不隻清明假期,這個(ge) 春季的文旅消費都充滿活力,增長勢頭始終保持強勁。據統計,3月以來,“賞花”“踏春”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近7倍,賞花相關(guan) 產(chan) 品預訂量同比增長超3倍。“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其實,賞花何需直奔長安的上林苑,如今的神州大地,有很多地方都主打“賞花經濟”。從(cong) 廣西南寧青秀山的三角梅,到北京居庸關(guan) 長城腳下的山桃花;從(cong) 江蘇南京莫愁湖公園的海棠花會(hui) ,到河南洛陽的花海盛宴,無不吸引遊人前去駐足。在花團錦簇中,可領略浪漫花事,可感受春暖花開。
出遊,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的基本剛需;發展文旅業(ye) ,也是各地的發展抓手。對於(yu) 遊客來說,審美素養(yang) 越來越高,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再滿足於(yu) 到景點吃吃喝喝、看看轉轉,還希望獲得更高的文化體(ti) 驗和新鮮感受。各地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向遊客提供更多充滿文化含量的旅遊項目,以及讓遊客眼前一亮的文旅新業(ye) 態,將能更好滿足人們(men) 不斷升級的消費新需求,抓住產(chan) 業(ye) 發展新機遇。
《“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當前,很多地方堅持因地製宜,找準自己的文旅發展路徑,期望在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有的力推“賞花經濟”,有的做大“早茶文化”,有的深耕非遺經濟……如此種種,都是圍繞融合發展來發力,著力提升文旅業(ye) 的黏合度,既招攬了人氣,也發展了產(chan) 業(ye) ,塑造了當地良好形象,可謂一舉(ju) 多得。
一年四季,光景各異,每個(ge) 季節都值得出遊。今春文旅消費充滿活力,讓人們(men) 看到了經濟回升的向好態勢。我們(men) 有理由期待,接下來的文旅消費同樣充滿生機。優(you) 化政策環境,解決(jue) 堵點難點;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創新產(chan) 品供給;建好平台載體(ti) ,加大惠民力度……多方精準發力、協同努力,讓文旅消費活力持續迸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