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駱駝灣村新貌(走進傳統村落⑥)

發布時間:2022-01-05 16:0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cong) 河北省阜平縣城出發,沿著太行山脈向西而行,約40公裏車程,便到了龍泉關(guan) 鎮駱駝灣村。2013年12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踏著皚皚殘雪,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guan) 鎮駱駝灣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zhong) ,鼓勵大家“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近年來,駱駝灣村打造民宿旅遊新業(ye) 態、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2017年底,駱駝灣村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2019年,被評為(wei) “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2020年,被評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

  一條溪流從(cong) 村西穿過,座座民居矗立山坡。走在進村的上坡路上,遠望青山重重,細聽溪水潺潺。

  駱駝灣村於(yu) 明朝洪武年間因衛河碼頭、商道成村。村口處,村標對麵山腳下的岩石上,鑿著一個(ge) 用來拴韁繩的石鎖子。歲月悠長,石鎖中間的石橫杠已經磨成光滑的圓形。相傳(chuan) ,古時駱駝灣是出冀入晉的一個(ge) 交通要道,村裏常年有駝隊路過。駝隊在此歇腳、住宿時,一隻隻駱駝便被韁繩拴在石鎖子上。駝鈴陣陣,響徹河灣旁寂靜的小村落,駱駝灣之名便由此而來。

  太行風

  青水瓦、木挑梁、小皮簷、花格窗、石板院……漫步村莊,一座座嶄新的民居依坡而建,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群山腳下。2015年,駱駝灣村啟動住房改造提升計劃。秉承“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理念,村莊民居延續了太行山居晉冀之交的建築風格。

  村子南邊,青瓦黃牆的新民居間,一座古樸的農(nong) 家院落若隱若現。這是駱駝灣村保留較好的一座農(nong) 家院落——陳家大院,裏麵收藏了300多件農(nong) 耕器具和生活用品用具。石頭砌成牆、外牆糊黃泥、裏牆刷白土,在駱駝灣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種用土坯和石頭壘起來的房子裏。

  陳家大院始建於(yu) 19世紀30年代。當時,來自山西卓嶺寺的陳萬(wan) 全帶著家人來到駱駝灣村謀生活。“陳家大院共有房屋6間,分屬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院落。”村民韓來福介紹。東(dong) 院坡屋頂,西院硬山布瓦屋頂,同屬一個(ge) 大院,可東(dong) 西院落側(ce) 房建築風格卻不盡相同。更為(wei) 獨特的是,東(dong) 院地麵上還有用石子做成的花朵紋樣的鋪地。

  陳家大院不遠處,還保留著一座舊民居。那是駱駝灣村一號院,也是村民唐榮斌的家。如今唐榮斌一家搬進了新居,這裏已成為(wei) 駱駝灣脫貧攻堅的最好見證。

  2013年12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踏著皚皚殘雪進村,走訪的第一戶便是這裏。一號院坐西朝東(dong) ,大門開在南院牆。正房為(wei) 硬山瓦坡頂建築,明間開板門,次間開格楞窗。一張土炕、一個(ge) 火盆……正房內(n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時的布置擺設被原樣保留了下來。

  “俺沒事就會(hui) 來老屋這溜達溜達,俺還會(hui) 跟遊客們(men) 嘮嘮總書(shu) 記來俺家的事兒(er) 哩!”唐榮斌妻子顧寶青笑著說,“那會(hui) 兒(er) 大夥(huo) 兒(er) 都住破土房,窗戶都是用紙糊,寒冬臘月真難熬。”說到這兒(er) ,老人還拿出兩(liang) 張照片給大夥(huo) 兒(er) 瞧:一張是破舊低矮的老土屋,另一張是顧寶青和孩子們(men) 站在新房前笑得格外燦爛。

  “咱家新屋是兩(liang) 層小樓,屋裏還裝了地暖,通了自來水。冬不冷,夏不熱,甭提多舒坦!”顧寶青說。出了老屋不遠便到了顧寶青的新房。破土屋變成新民居,幾年時間,駱駝灣村發生巨變。2016年國慶節後,駱駝灣村所有村民或搬遷或改建,都陸陸續續住上了新房。

  近年來,依托好山好水,駱駝灣村發展起食用菌和林果種植產(chan) 業(ye) ,還通過村企合作盤活閑置農(nong) 房,打造民宿旅遊新業(ye) 態。好日子還帶來了高人氣。近兩(liang) 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2019年,顧寶青的女兒(er) 唐俊娟也回到了村裏,在旅遊公司從(cong) 事保潔員的工作。“村裏的發展越來越好了,我們(men) 也越幹越有勁。”新屋裏,唐俊娟正忙著幫母親(qin) 收拾。

  塞外韻

  午後,一出曲調優(you) 美、旋律婉轉的《打金枝》讓整個(ge) 村子熱鬧了起來。在駱駝灣村,說起山西梆子,那是人人會(hui) 唱、人人會(hui) 演。

  冀西小村為(wei) 何盛行晉中民俗?答案藏在駱駝灣村的曆史之中。在古時,駱駝灣村東(dong) 接燕趙、西連三晉。獨特的地理區位讓這個(ge) 藏在太行深處的小山村既不乏燕趙之風骨,又兼得塞外之遺韻。“古時來自山西的商人途經駱駝灣休息時,常常通過唱山西梆子緩解旅途的勞累。在來往商隊的影響下,久而久之,駱駝灣村便形成了傳(chuan) 唱山西梆子的獨特民俗。”對當地民俗頗有研究的村民陳彥介紹,山西梆子曲調高亢激越,又不失清新委婉,深得村民喜愛。在駱駝灣村,山西梆子的傳(chuan) 承靠的是家族成員間的教、學、演。“上到七八十的老人,下到幾歲的孩童都會(hui) 來上幾句。”陳彥說,如今村裏還成立了駱駝灣山西梆子劇團,成員共有40多人。每逢重大節日,劇團便會(hui) 登上舞台,為(wei) 大家帶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戲劇表演。

  鼓樂(le) 響起,手持花棍,擊打舞動,鈴鐺作響。這是駱駝灣村又一傳(chuan) 統民俗——打霸王鞭。霸王鞭是群體(ti) 表演節目,聚舞蹈、技藝、演唱等為(wei) 一體(ti) 。表演時,舞者在鼓樂(le) 的伴奏下,手持花棍,忽上忽下、時左時右地舞動,敲擊四肢等部位,不斷打擊出有節奏的響聲,並在演出時變換各種隊形。變化多端的隊形,鏗鏘有力的擊打,優(you) 美自如的表演,給人振奮向上、歡樂(le) 舒適之感。每年豐(feng) 收時節,全村男女老少都會(hui) 匯聚一堂,通過打霸王鞭來慶祝豐(feng) 收。

  山水情

  推門見山,開窗即景,藏在山水之中的駱駝灣村更是人們(men) 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山重峰疊、奇險峻峭,享有“五台東(dong) 門戶,京津西花園。華北古基石,綠水濟平川”美譽的天生橋風景區緊鄰村子東(dong) 部。景區內(nei) 有一處瀑布群,位於(yu) 天生橋溝中。一溝九瀑,呈階梯狀連接,落差從(cong) 幾十米到上百米不等。一到冬季,飛瀑凝固,生成無數個(ge) 大大小小、姿態各異的冰柱,晶瑩剔透,猶如玉雕,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出村往南,則可直達遼道背,這裏海拔近1900米,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森林的樹木層次分明、鬱鬱蔥蔥,山穀的小溪清澈見底、水流湍急。傳(chuan) 說,《寶蓮燈》的故事就發生在白草坨西山腰上的遼道背村。

  村子往西北不遠處,還有千峰山風景區。風景區內(nei) 奇峰林立,怪石嵯峨,似天斧削劈,又似神匠雕琢。“左鄰恒嶽,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長流一帶。”“千峰”之名出自《清涼山誌》,意為(wei) 從(cong) 五台山東(dong) 台頂向東(dong) 遙望古北嶽神仙山,可以看見無數秀麗(li) 山峰。

  環顧駱駝灣,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風景,更有厚重的人文曆史。在阜平縣的城南莊村,坐落著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紀念館總占地17萬(wan) 平方米,由休閑廣場、主題展覽館、雕像廣場、舊址區、後山旅遊區五部分組成,濃縮了抗日戰爭(zheng) 和解放戰爭(zheng) 時期晉察冀的榮譽與(yu) 輝煌。紀念館一旁為(wei) 城南莊晉察冀軍(jun) 區司令部舊址。這是晉察冀軍(jun) 區司令部在河北唯一完整保留的機關(guan) 舊址。

  山明水秀,文化悠長。依托周圍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駱駝灣村盤活了村內(nei) 閑置的村居民宿,發展起了鄉(xiang) 村旅遊業(ye) 。遊人如織,來來往往,讓這個(ge) 古老寂靜的山村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遊覽貼士

  駱駝灣村呈帶狀分布,地勢由西南向東(dong) 北降低。到達村莊後,可順勢而遊,一覽特色民居。村西的河灘上建有駱駝遊樂(le) 廣場,喊泉、騎駱駝都是頗為(wei) 有趣的體(ti) 驗。

  若時間充裕,不妨在村裏太行民宿住下,來一場周邊深度遊:

  如果你是自然愛好者,那便可以前往村子附近的遼道背、天生橋、千峰山、雲(yun) 花溪穀一探究竟;要是想了解當地紅色文化,驅車前往城南莊村即可,那裏有晉察冀軍(jun) 區司令部舊址和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若是還想有些別樣體(ti) 驗,驅車向西,出冀入晉,一小時便可直達五台山。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3日 07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