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失能老人是社會共同的責任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數量逐年攀升,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問題,漸漸成為(wei) 近年來養(yang) 老領域中備受關(guan) 注的部分。
近日,有專(zhuan) 家在采訪中表示,不能把失能失智老人照護當作養(yang) 老機構的責任,要滿足失能失智老人照護這個(ge) 剛性需求,可以考慮加強基層緊密型醫共體(ti) 的建設,用最短的時間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到來。專(zhuan) 家所言是一種思路,更重要的則是強調了加強養(yang) 老領域公共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的重要性。
顧名思義(yi) ,失能老人是指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在吃飯、穿衣、上廁所、上下床、室內(nei) 走動、洗澡六項指標中,一項指標做不了,就可以被定性為(wei) “失能”。我們(men) 往往認為(wei) ,老齡化帶給社會(hui) 的壓迫感,來自向日漸龐大的退休老年群體(ti) 提供資源支持。但實際上,現代社會(hui) 的老年人是社會(hui) 的重要發展力量而非負擔,70歲以上身體(ti) 健康的高齡老年人,在智力、體(ti) 力乃至創新能力上,都對社會(hui) 有著極高的價(jia) 值。真正由老齡化而產(chan) 生的社會(hui) 問題,源自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群體(ti) 。也因此,我們(men) 看到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和各地區已經開始進行布局並做出了一些政策傾(qing) 斜。
但是,失能老人的養(yang) 老問題,或已經不再局限於(yu) 一個(ge) 部門或行業(ye) ,在分配國家、社會(hui) 和家庭之間的責任比例過程中,需要更具全局性和整體(ti) 性的治理思維。國家衛健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與(yu) 西方發達國家不同,我國老年人存在長壽不健康的問題,目前約1.9億(yi) 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超過4000萬(wan) 的失能老人需要照護。預計到2030年,我國失能老人將超過7700萬(wan) ,失能老人經曆的失能期也將增長到7.44年。與(yu) 之相對的,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共有各類養(yang) 老機構和設施32.9萬(wan) 個(ge) ,養(yang) 老床位合計821.0萬(wan) 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yang) 老床位31.1張。
在這種供需嚴(yan) 重失衡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政府和社會(hui) 力量及時介入和支持。在以家庭為(wei) 養(yang) 老主體(ti) 的大環境中,特別是對於(yu) 獨生子女一代而言,普通家庭中任一老人進入失能狀態後,就意味著還要再失去一個(ge) 寶貴的正常勞動力的收入。不僅(jin) 如此,由於(yu) 具有資質的護工存量遠遠小於(yu) 實際需求,價(jia) 格也在水漲船高,動輒數千元的月支出,讓所謂的“一個(ge) 失能老人壓垮一個(ge) 家庭”成為(wei) 很多人的夢魘。由於(yu) 成本和能力的問題,現階段的養(yang) 老機構實際上是不歡迎失能老人的,地方上出台的一些長期護理保險也由於(yu) 不夠成熟而缺乏吸引力。也就是說,若不能妥善照顧規模龐大的失能老人,其對社會(hui) 經濟發展、個(ge) 人家庭生活以及福利保障體(ti) 係都會(hui) 產(chan) 生深遠且巨大的負麵影響。
有關(guan) 部門預測,“十四五”時期,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yi) 人,從(cong) 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十四五”規劃也提出實施積極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從(cong) 財富儲(chu) 備、人力資源、物質服務、科技支撐、社會(hui) 環境等方麵綜合施策。未來,將逐步推動國家和社會(hui) 資源更多向失能老人傾(qing) 斜,對家庭照護者進行補助、建立更加有效的長期護理保險製度。其中的一大原則,還是要轉換思路,通過政府和社會(hui) 承擔更多照護失能老人的責任,來緩解普通人對於(yu) 老無所依的不安感,真正減輕個(ge) 體(ti) 和家庭的壓力,以此最大限度釋放勞動力、推動生產(chan) 力發展,從(cong) 容應對“銀發浪潮”。
(作者:趙明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