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將重點做好這七方麵工作
人民網北京1月6日電 (池夢蕊)2022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北京冬奧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北京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指標內(nei) 容和數量與(yu) 去年保持一致,仍為(wei) 27項指標,體(ti) 現計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主要指標安排包括: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7.5%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44.8%,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幅3%左右。
關(guan) 於(yu) 2022年重點工作,北京將重點抓好七個(ge) 方麵工作。
在做好冬奧籌辦和服務保障上精益求精,為(wei) 世界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hui) 。
堅持冬奧籌辦和疫情防控全麵融合、一體(ti) 推進,高質量完成各項服務保障任務,全麵彰顯“雙奧之城”獨特魅力。
進一步築牢疫情防線。科學精準抓好“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推進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全麵落實遠端防控、閉環管理等冬奧防疫措施,堅決(jue) 把疫情風險降到最低。
高水平做好冬奧服務保障。確保賽事運行高效有序,做好場館日常運行及應急處置,做精做細抵離、交通、安保、住宿、餐飲、醫療等服務保障,有序開展火炬傳(chuan) 遞,精心組織開閉幕式演出。落實低碳管理措施,實現冬奧會(hui) 碳中和目標,建設一批冬奧文化廣場、冬奧社區。
營造優(you) 美城市環境。推進冬奧場館及周邊環境整治,布置重點區域形象景觀。深化“一微克”行動,加強京津冀大氣汙染區域聯防聯控,全力保障冬奧空氣質量。確保新一輪百萬(wan) 畝(mu) 造林綠化工程圓滿收官,抓好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完成第三輪城鄉(xiang) 水環境治理。
確保城市安全穩定運行。進一步提高糧食、蔬菜、豬肉自給率,做好水電氣熱安全運行和能源保障。健全韌性城市工作機製和評價(jia) 製度,完善大型公共設施平災轉換、平疫轉換能力。持續做好房地產(chan) 、“雙減”、債(zhai) 券違約等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
在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尋求突破,為(wei) 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堅實支撐。
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等創新活動全鏈條布局,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北京力量。
加快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建立健全國家實驗室服務保障機製,推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盡快取得突破性成果,發布“悟道3.0”“長安鏈3.0”,在未來科技前沿領域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發布20項重大應用場景項目。
高水平建設“三城一區”。高站位高標準落實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重大改革舉(ju) 措,盡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成效。中關(guan) 村科學城紮實推進北區發展,懷柔科學城加快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未來科學城“生命穀”抓實生命科學園三期建設,“能源穀”麵向入駐央企開放更多應用場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落地一批國際一流技術創新中心和中試基地。
激發各類主體(ti) 創新活力。創新科技成果、知識產(chan) 權轉化決(jue) 策和權益分配機製,抓好戰略科學家、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等多層次人才引進培育,解決(jue) 人才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後顧之憂。製定領軍(jun) 企業(ye) 旗艦計劃,培育更多硬科技獨角獸(shou) 、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引導天使、創投等資本開展長期投資、硬科技投資。
提升高精尖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加快推進集成電路係列重大項目建設,打造引領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世界級創新高地。加快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化,開工建設國藥北京生物新型疫苗生產(chan) 基地等項目。加快理想汽車製造基地建設,加強汽車、電子等重點產(chan) 業(ye) 供應鏈保障。高水平發展現代服務業(ye) ,推動國家金融科技風控中心等金融基礎設施落地。
在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競爭(zheng) 力上搶占先機,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新體(ti) 係。
深入落實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方案,推動出台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增強共性基礎技術供給能力,培育數據驅動的未來產(chan) 業(ye) ,積極構築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加快建設高速泛在的新型基礎設施。推動5G、工業(ye) 互聯網等設施深度覆蓋,進一步提升區塊鏈先進算力平台和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擴大“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慧治”覆蓋麵,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階段建設。
激發數據資源要素潛力。培育新型數字化健康服務等六大標杆產(chan) 業(ye) ,支持50家以上企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在數字產(chan) 品安全檢測與(yu) 認證等方麵探索國際互惠合作。
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持續推進重點行業(ye) 互聯網平台專(zhuan) 項治理行動,完善平台經濟綜合監管服務係統,鼓勵企業(ye) 向硬科技轉型,加快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突破。
在擴內(nei) 需、優(you) 供給上加力提效,增強供需結構適配性和靈活性。
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
充分發揮消費基礎性、引領性作用。製定千億(yi) 規模世界級商圈“一圈一策”實施方案,加快推動時尚品牌企業(ye) 在京落地。試點建設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區,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上線“一鍵遊北京”智慧文旅服務平台,推出一批跨區精品旅遊路線。加快建設“雙樞紐”國際消費橋頭堡,推進大興(xing) 機場臨(lin) 空經濟區國際消費樞紐、國際會(hui) 展中心規劃設計。
精準發力擴大有效投資。繼續實施“3個(ge) 100”市重點工程,適度超前安排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強化重點項目要素保障,爭(zheng) 取新一批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項目上市。促進政府投資與(yu) 社會(hui) 投資高效聯動,加大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力度。
有序開展城市更新行動。授權一批社會(hui) 力量作為(wei) 城市更新融資、改造、運營等一體(ti) 化實施主體(ti) 。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帶動作用強的示範片區,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完成工人體(ti) 育場改造複建。
高質量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好北大紅樓、香山革命紀念地等紅色資源,實施琉璃河、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等項目,積極創建大運河國家5A級景區。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一刻鍾公共文化服務圈,培育一批辨識度高、穿透力強的獨創文化IP。
在“兩(liang) 區”政策和項目落地上力求實效,加快打造對外開放和製度創新的新高地。
更加注重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動力活力,深度破除製約高質量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努力打造改革開放“北京樣板”。
拓展先行先試開放改革新路徑。努力建設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先行合作示範區,爭(zheng) 創數字貿易示範區和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全力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展成為(wei)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培育推動更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上市。推動出台自貿試驗區條例,製定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決(jue) 定,開展重點領域政策會(hui) 診,破解行業(ye) 企業(ye) 發展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實施園區(組團)發展提升專(zhuan) 項行動,打造一批“兩(liang) 區”建設樣板間。
統籌重點企業(ye) 和中小微企業(ye) 幫扶。完成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和5.0版改革方案任務,建成全市統一的數字服務、數字監管、數字營商平台,完善綜合監管製度,規範綜合執法。開展“服務包”和企業(ye) 熱線服務效果協同考評。不斷完善幫扶措施,逐步推廣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兌(dui) 現,促進中小微企業(ye) 融資增量、擴麵、降價(jia) 。
穩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持續深化城市運行、公共服務等領域國有資本降本增效。落實國家電價(jia) 市場化改革要求,開展輸配電核價(jia) ,加大轉供電執法檢查力度。深化醫療服務價(jia) 格改革。
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上強化統籌,進一步提高城市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
全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ge) “牛鼻子”,不斷拓展重點領域合作深度廣度,推動市域外協同共贏發展、市域內(nei) 協調均衡發展。
深化疏解整治促提升。主動配合支持部分央屬資源向雄安新區等疏解轉移,實施2022年版新增產(chan) 業(ye) 禁止和限製目錄,推進大紅門等地區轉型,推動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體(ti) 育學院新校區規劃建設。嚴(yan) 控新生違法建設,持續開展各類圍擋、臨(lin) 時建築、橋下空間精細治理。
全麵推進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加快行政辦公區二期、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等項目建設,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基本完工。加緊建設運河商務區和張家灣、台湖、宋莊3個(ge) 特色小鎮。建成楊窪船閘,實現大運河京冀段旅遊通航。積極創建通州區與(yu) 北三縣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推進廠通路等跨界道路橋梁、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建設。
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實現支持雄安新區交鑰匙中小學項目竣工交付,京唐(濱)城際鐵路建成通車。實施京冀密雲(yun) 水庫水源保護共同行動,統籌實施北運河-潮白河流域生態綠帶建設。製定京津冀技術協同創新整體(ti) 布局建議方案,加快區域氫能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
繼續實施好一攬子行動計劃。完成核心區控規三年行動計劃,紮實推動城南、回天、京西等行動計劃任務落地實施,完善生態涵養(yang) 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中關(guan) 村。
在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上全力以赴,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
緊扣“七有”目標和“五性”需求,下更大力氣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努力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製定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持續開展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培訓70萬(wan) 人次,城鎮新增就業(ye) 26萬(wan) 人。多渠道促進農(nong) 村居民增收,實現5萬(wan) 名就業(ye) 農(nong) 村勞動力納入城鎮職工保險體(ti) 係,消除100個(ge) 集體(ti) 經濟薄弱村。完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穩步提高各項社保待遇標準。
積極穩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製定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修訂一批節能降碳標準。加強精細化用能管理,深入挖掘重點領域項目節能潛力,積極爭(zheng) 取開展用能權交易試點。先立後破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you) 化,推進整區(鎮)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深化交通綜合治理。新增軌道交通運營裏程約25.6公裏,加快東(dong) 北環線等市郊鐵路建設。完成南中軸路改造,推進城市慢行係統與(yu) 濱水道路、園林綠道互連互通,形成全市停車資源“一張圖”。加強交通安全管理,深入開展“文明駕車、禮讓行人”專(zhuan) 項行動和違規電動三四輪車綜合治理,減少交通事故。
持續完善公共服務體(ti) 係。堅持“五育”並舉(ju) ,加強學生體(ti) 育與(yu) 健康考核評價(jia) ,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wan) 個(ge) ,鞏固深化“雙減”工作。完善分級診療製度,暢通基層預約轉診渠道,持續推進“互聯網+醫療”。統籌推進“一老一小”問題整體(ti) 解決(jue) ,建立街鄉(xiang) 鎮養(yang) 老服務聯合體(ti) 運行機製,鼓勵市場化專(zhuan) 業(ye) 機構參與(yu) 提供助餐等養(yang) 老服務,創建示範性托育機構50家。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5萬(wan) 套,竣工各類保障房8萬(wan) 套,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促進房地產(chan) 業(ye) 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創新推進基層精細化治理。繼續推動“有一辦一”向“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深化,堅持“每月一題”解決(jue) 高頻共性難題。製定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實施意見,推動社區治理“一庫兩(liang) 平台”建設。持續抓好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小事”,推動垃圾回收市場化體(ti) 係全覆蓋,持續治理物業(ye) 管理突出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