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力爭達20%

發布時間:2022-01-07 16:40:00來源: 新華日報

  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速快於(yu) 東(dong) 部地區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爭(zheng) 達20%左右——1月5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圍繞近日國務院批複、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進行深入解讀。

  搶抓機遇,推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

  我省沿海地區包括連雲(yun) 港、鹽城、南通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陸域麵積3.59萬(wan) 平方公裏,海域麵積3.75萬(wan) 平方公裏。2020年我省沿海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93萬(wan) 億(yi) 元,占全省比重從(cong) 2009年的16.6%提高到18.4%,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超過東(dong) 部地區平均水平;2020年江蘇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4億(yi) 噸,為(wei) 2009年的2.8倍;2020年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比重達40.9%,比2009年提高15個(ge) 百分點;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居江蘇省前列,鹽城市的黃海濕地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填補了我國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chan) 空白……一組數據,展現出近年來我省“藍色經濟”的穩步崛起。

  “在全麵總結2009年國務院批複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實施成效和經驗基礎上,我省續編《規劃》,並作為(wei) 重大事項列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楨表示,《規劃》的出台,對於(yu) 我省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推動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意義(yi) 重大。

  有利於(yu) 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沿海地區是新亞(ya) 歐大陸橋沿線地區、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出海門戶,也是連接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重要主軸通道,在建設我國承南啟北、溝通東(dong) 西大通道布局中的樞紐地位突出,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具有戰略鏈接功能,可進一步促進東(dong) 中西交流合作,加強我國與(yu) 歐洲、中亞(ya) 、東(dong) 亞(ya) 國家之間的溝通聯係,形成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有利於(yu) 提升長三角區域整體(ti) 實力——

  加快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能夠為(wei)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提供最佳的產(chan) 業(ye) 轉移、創新轉化、功能拓展空間,可促進蘇北地區振興(xing) 和皖北地區發展,增強欠發達地區發展新動能,更好地與(yu) 蘇南和沿江形成策應之勢,在空間上形成更加完善的布局結構,促進長三角區域更加協調均衡和一體(ti) 化發展。

  有利於(yu) 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

  沿海地區是“1+3”重點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陸海統籌發展,推進沿海地區加速隆起為(wei) 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不僅(jin) 有利於(yu) 穩固全省經濟基本盤,而且能夠呼應蘇南、支撐沿江、聯動河湖、帶動蘇北,為(wei) 全省生產(chan) 力布局優(you) 化、結構調整提供回旋空間和生態保障,形成沿江沿海沿河沿湖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新格局。

  聚焦轉型,堅持生態綠色發展之路

  “相比於(yu) 2009年國務院批複的沿海規劃,本次《規劃》更加突出轉型發展、產(chan) 城融合、綠色生態等特點,進一步彰顯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新作為(wei) 。”李侃楨介紹。

  具體(ti) 來看,《規劃》堅持創新驅動,以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核心,促進臨(lin) 港產(chan) 業(ye) 和醫藥、新材料、汽車等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形成以關(guan) 鍵技術關(guan) 鍵環節為(wei) 支撐、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的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此外,《規劃》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特色風貌塑造,重點打造藍灣百裏、生態百裏、繽紛百裏,維護海洋自然生態和自然再生產(chan) 能力,展現海洋生態價(jia) 值、景觀價(jia) 值,共享美好藍色家園。

  遵循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規劃》進一步向東(dong) 開放、連通南北方、貫通中西部,形成主體(ti) 功能清晰、空間集約集聚、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三大總體(ti) 布局:壯大區域主發展軸、臨(lin) 海新興(xing) 發展軸、近海海洋經濟發展軸“三縱”發展軸;完善北部通道、中部通道、南部通道“三橫”通道;打造陸海聯動區、河海聯動區、江海聯動區“三大”片區。

  為(wei) 進一步打造我省沿海藍色增長極,《規劃》擘畫出六大重點任務: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展,塑造濱海城鄉(xiang) 特色風貌,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完善現代基礎設施體(ti) 係,培育雙向開放新優(you) 勢,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日前,隨著江蘇沿海第二輸電通道工程整體(ti) 建成投運,鹽城30萬(wan) 千瓦的海上風電場成功並網。至此,接入江蘇電網的海上風電集群超過1000萬(wan) 千瓦,規模國內(nei) 最大。江蘇沿海的“三變三線”清潔能源“大動脈”,北至鹽城射陽,南至南通如東(dong) ,全長350公裏,打通了我省新能源輸送新路徑,滿足了江蘇“北電南送”和西北部清潔能源入蘇的需要。

  海上風電的蓬勃發展,是我省沿海地區綠色轉型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規劃》提出,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展,下一步我省將立足現有比較優(you) 勢,促進海洋產(chan) 業(ye) 向新興(xing) 領域邁進、特色產(chan) 業(ye) 向價(jia) 值鏈高端攀升、重化工業(ye) 向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係統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展現“生態綠+海洋藍”,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全麵發力,將“藍圖規劃”變成“現實畫卷”

  我省從(cong) 省級層麵製定貫徹落實《規劃》的實施意見,從(cong)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濱海城鄉(xiang) 風貌塑造、生態綠色發展等方麵進行任務分解,明確責任分工。“省級層麵成立了高規格的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由省委主要領導擔任第一組長,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省發改委將會(hui) 同各成員單位研究製定年度工作目標任務清單,加強常態化溝通協調,全力推動沿海規劃落地見效。”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紹。

  產(chan) 業(ye) 發展是沿海地區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十四五’期間,沿海三市要提高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南通、鹽城、連雲(yun) 港應分別向1.5萬(wan) 億(yi) 、1萬(wan) 億(yi) 、5000億(yi) 級工業(ye) 城市邁進,努力把沿海打造成全省先進製造新增長極。”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周毅彪認為(wei) 。

  國土空間規劃對於(yu) 重塑沿海地區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趙鈞介紹,我省聚焦資源有效保護和高效利用,積極探索沿海地區生態、資源優(you) 勢轉化的路徑,合理布局生態、農(nong) 業(ye) 、城鎮、海洋空間,通過“四個(ge) 一”保障機製,全力服務保障沿海地區重大項目建設。

  守護“碧海藍天”,我省高度重視沿海地區的生態保護和修複。“我省將堅持汙染防治與(yu) 生態保護修複並舉(ju) ,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說。

  《規劃》提出了“提升城鎮發展能級,建設現代化濱海城鄉(xiang) 帶”的任務要求。對此,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副廳長劉大威介紹,我省將結合美麗(li) 宜居城市建設和美麗(li) 田園鄉(xiang) 村建設,推動建設一批濱海港城和特色鎮村,努力讓濱海的城、鎮、村、景像珍珠一樣串聯起來,展現江蘇“最美海岸線”。

  交通運輸是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當好開路先鋒。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惠先寶表示,到2025年,沿海地區要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基本建成“海港領航、陸海統籌、江海聯動、雙向開放、生態綠色”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一國際樞紐海港、一出海口、一門戶”海港體(ti) 係基本建成,公鐵水、海江河聯運優(you) 勢顯著發揮,為(wei) 在長三角一體(ti) 化進程中拓展新空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wei) 提供堅強支撐。

  □ 本報記者 沈佳暄 陳澄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