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愛無聲聲自遠(暖聞熱評)

發布時間:2022-01-07 17:0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物】捐贈者“順其自然”

  【故事】自1999年起,浙江省寧波市慈善總會(hui) 每年都會(hui) 收到署名為(wei) “順其自然”的捐款。從(cong) 最初的5萬(wan) 元到2021年的105萬(wan) 元,捐款方式年年相同:先匯款,後寄憑證,落款為(wei) “順其自然”或其他詞組的化名。23年來,“順其自然”累計捐款總額已超千萬(wan) 元。遠近聞名的“順其自然”已成為(wei) 一張愛心名片,激勵著更多善行義(yi) 舉(ju) 。

  【點評】

  “順其自然”連續23年捐款,始終如一踐行著信中的自述:“好事不說,順其自然”。一年一度的如期而至,災害關(guan) 頭的定向捐贈,匿名愛心人士的不斷湧現……涓滴善意,匯聚起一座城市的溫度,在一次次“默默無聞”中成就著大寫(xie) 的慈善。

  大愛無聲聲自遠。更多人為(wei) “順其自然”所為(wei) 而感動,加入了愛心的接力。多年來,寧波匿名捐款的愛心人士已超5000位,累計捐款超5000萬(wan) 元。正如“順其自然”名列“大寫(xie) 浙江人”時的推薦語:“做好事不留名”成為(wei) 寧波市民奉獻愛心的風尚,形成了一個(ge) 特殊的愛心群體(ti) 。

  因為(wei) 真摯,所以動人。曾經好奇的受捐方也意識到,重要的不是尋找“順其自然”,而是把愛心更好地傳(chuan) 遞下去,用實際行動回饋善心善舉(ju) ,專(zhuan) 注助學助教,並逐年公布善款去向明細,在“慈善無處不在,慈善人人可為(wei) ”的氛圍中涵養(yang) 慈善意識、弘揚慈善文化。由“尋找個(ge) 人”開始,以“投身加入”延續,“順其自然”從(cong) 普通市民中走出,最終成為(wei) 一座城市的愛心符號,將慈善更廣泛、更持久地寫(xie) 進更多人的心間。

  23年間,初心不改的“順其自然”蓄積著關(guan) 懷的力量,傳(chuan) 遞著社會(hui) 的溫度。進入數字時代,如何在捐助方與(yu) 受益方之間,更直接地將“心底的感動”轉化為(wei) “具體(ti) 的行動”,探索正在逐步展開。用指尖的移動支付捐出善款,用腳下的運動步數走出日常的公益,用互聯網平台讓捐贈、分配信息更加透明……數字技術正在幫助人們(men) 更好地積聚善意、傳(chuan) 遞愛心。數據顯示,2019年和2020年,通過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連續兩(liang) 年有超過100億(yi) 人次點擊、關(guan) 注和參與(yu) 了互聯網慈善。用數字技術為(wei) 慈善賦能增效,我們(men) 有理由期待,更多“順其自然”將以更生動的方式連接起心間與(yu) 指尖,以更廣泛的互助匯聚起個(ge) 人與(yu) 群體(ti) 。

  “樂(le) 善好施、扶貧濟困”的慷慨,“助人所需、急人之難”的美德,溫暖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冬季。以一己之力懷兼濟之心,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順其自然”給我們(men) 以暖意,更給我們(men) 以啟迪。“慈善是道德的積累”,願我們(men) 共同用設身處地的扶助點亮道德之光,用力所能及的慈善匯聚社會(hui) 暖流,讓向上向善的力量充盈街頭巷尾,書(shu) 寫(xie) 更多“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yu) 慈善”的時代故事。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6日 05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