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預算聯網監督係統升級 科技賦能讓人民民主更加"全過程"
市人大代表了解預算審核工作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本報訊(記者 李澤偉(wei) )昨日,在市人代會(hui) 會(hui) 場,升級後的預算監督係統吸引了不少代表前來體(ti) 驗。過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會(hui) 將深化數字化改革作為(wei) 提升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實效的重要手段,全麵升級北京人大預算聯網監督係統平台功能,實現數據采集全口徑、報告展示可視化、資源集成智能化、功能應用一體(ti) 化,將全過程人民民主具體(ti) 踐行到預算審查監督的全流程、各環節。
據介紹,截至目前,北京人大聯網監督係統橫向上實現了預算編製、執行、決(jue) 算各類業(ye) 務數據,以及經濟社會(hui) 指標的匯總和集成;縱向上集中了市、區、鄉(xiang) 街各級預決(jue) 算數據信息,涵蓋近5年3萬(wan) 餘(yu) 套報表、5.5萬(wan) 個(ge) 項目、22大類3000萬(wan) 條數據、3000餘(yu) 份財經政策和報告,強化模糊字段查詢功能,實現“一站式”檢索和閱覽,積極發揮數據資源聚合效應、乘數效應,持續釋放數據資源價(jia) 值。
監督係統還推動審查監督功能升級,實現聯網監督全覆蓋。圍繞“年審+季審”預算審查機製,聚焦“四問該不該”,即“錢該不該花”“該不該政府花”“該不該花這麽(me) 多”“該不該當下花”,廣泛應用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在方式、方法、效率、效果上的根本轉變,為(wei) 全口徑、大縱深、寬領域的預算監督奠定堅實的技術支撐。
依托信息化技術推動預算審查更加科學規範,在資金範圍上,係統實現一般公共、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社會(hui) 保險基金“四本”預算資金的全口徑;在部門數量上,係統覆蓋了全市200餘(yu) 家一級預算部門及下屬預算單位;在預算執行上,挖掘項目績效目標的比對功能,加強預算執行監督,既關(guan) 注“錢是怎樣花的”,又關(guan) 注“錢怎樣花得更好”;在審查領域上,向人大代表提供部門預算的申報項目、編製依據、績效目標、執行周期、明細預算、政府采購、購買(mai) 服務、支出進度,幫助代表在預算初審和支出項目事前評估工作中,科學評判預算項目的經濟性和績效性,促進預算編製“事”“錢”“效”相統一。
在本次人代會(hui) 上,圍繞計劃年度計劃預算審查的重點,市人大常委會(hui) 為(wei) 人大代表提供APP和PC兩(liang) 個(ge) 終端的係統支撐,主要由“閱”“查”“比”“參”“議”五部分功能構成,人大代表可以通過會(hui) 議現場PC端查詢、手機APP和掌上電腦APP等方式隨時查詢所需要的信息和數據。
其中,“閱”即查看2022年北京市預算和各區政府預算草案、計劃預算報告、預算說明、計劃預算解讀等文本和基礎數據等;“查”即檢索2017-2021年北京市本級各預算科目和重點項目支出總數等;“比”即比較曆年計劃預算指標數據,運用可視化圖形綜合展示北京市及各區的“四本預算”、轉移支付和政府債(zhai) 務收支總量、結構、增減趨勢;“參”即提供市人大財經監督工作中的可公開報告等;“議”即新增“代表助手”,代表可隨時在手機APP中提交預算審查意見和建議,係統自動處理並轉至政府部門研究,在24小時內(nei) 聯係人大代表進行答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