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生態遷安正青春 水城大地舒畫卷

發布時間:2022-01-09 10:03: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這裏,是黃帝故都,底蘊深厚;這裏,是北方水城,生態綠城;這裏,是產(chan) 業(ye) 新城,品質靚城;這裏,是實力之城,幸福之城……這裏,就是中國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的一顆璀璨明珠——遷安。

  遷安,一座依礦而起,因鋼而興(xing) 的典型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遷安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建設山清水秀、宜居宜業(ye) 的生態之城,昔日“鋼鐵之城”搖身變為(wei) 美麗(li) 的“北方水城”,傳(chuan) 統印象中“鋼城”的“灰色記憶”也轉而被“水城”的“綠色風采”所代替。

  如今的遷安,正以嶄新的姿勢和萬(wan) 物一起生長。近日,人民網走進遷安,去體(ti) 驗這裏的產(chan) 業(ye) 美、生態美、園區美、企業(ye) 美、城市美、鄉(xiang) 村美、社區美、生活美,為(wei) 您帶來《遷安轉型記:從(cong) “鋼鐵之城”到“北方水城”》係列報道。

  

  遷安市森林生態村莊。商立超攝

  人民網石家莊1月8日電 綠水青山是這裏的城市名片,生態和諧是這裏的成長之路,這裏就是“北方水城、美麗(li) 遷安”。

  那麽(me) ,如何捧好綠水青山“金飯碗”,探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遷安市下了這樣一招“先手棋”: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人民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點、展現城市形象的發力點,持之以恒治山、理水、潤城、興(xing) 業(ye) 、惠民。

  近年來,該市深用綠水青山孕育金山銀山,用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先後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宜居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市,入選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單位,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蝶變、實現華麗(li) 轉身的綠色發展之路。

  

  遷安市三裏河生態走廊綠道中的紅折紙。商立超攝

  綜合治水 繪就水清岸綠新畫卷

  在遷安市黃台湖風景區,湖麵上成群結隊的數百隻赤麻鴨紛紛翔集,時而靜臥水麵,時而追逐嬉戲,時而潛水覓食,真是起時翩躚舞、落時淡清波,姿態優(you) 雅而生動,為(wei) 冬天的水城帶來了美麗(li) 的色彩和無限的生機。

  現如今,遷安黃台湖萬(wan) 傾(qing) 水麵碧波蕩漾,使得城市生態明顯改善,成就了遷安人民暢享自然、綠色生活的夢想。13.4公裏的三裏河生態走廊工程,更是成為(wei) 了民眾(zhong) 休閑、養(yang) 生養(yang) 老的重要場所。

  遷安堅持治水、興(xing) 水並舉(ju) ,做活“水文章”,全力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水生態。

  隻有清除老底子,才能繪就水清岸綠最美新畫卷。深諳這一道理,遷安市嚴(yan) 格落實“水十條”和“河長製”,製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深入開展河道綜合治理和生態修複,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麵積102平方公裏,清淤河道40.3公裏,全域劣五類水體(ti) 和黑臭水體(ti) 徹底消除,河道水係清出了底子、見到了本色。

  清好了底子,遷安市又開始深化工程治理。據介紹,遷安市投資105億(yi) 元實施了灤河綜合治理工程,根除了水患、調節了氣候、涵養(yang) 了水源、保持了水土,造就了14平方公裏大湖美景,獲評“國家級重點水利風景區”。

  尤為(wei) 值得一提的是,遷安市投資6.5億(yi) 元實施三裏河生態走廊工程,使得昔日的“龍須溝”變為(wei) 今天的“民心河”,並先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世界景觀獎”,周邊5400畝(mu) 土地實現增值,取得了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多贏。

  當前,該市正加速推進投資22.2億(yi) 元的3大類、7項“全域治水、清水潤城”PPP工程,進一步貫通水係水網、繪就水清岸綠新畫卷。

  

  藍天白雲(yun) 映襯下的遷安美如畫。遷安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供圖

  標本兼顧 打好生態發展攻堅戰

  在天道倉(cang) 儲(chu) 物流港(遷安)有限公司,鐵路專(zhuan) 用線工程正加緊建設,1條主線與(yu) 15條輔線全部鋪軌完成,並已具備通車條件,翻車機房已建設完成,儲(chu) 物料庫主體(ti) 已經建設完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這個(ge) 項目是我們(men) 緊跟發展步伐,著眼於(yu) 生態環保開展的。”在項目建設現場,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會(hui) 勇介紹說,從(cong) 公路到鐵路,采用電動清潔能源軌道運輸,不但減少了汽車排放的大量尾氣,而且緩解了交通壓力,節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這是遷安市堅持標本兼顧、打好生態發展攻堅戰的一個(ge) 方麵。近年來,遷安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生態遷安,全力推進“公轉鐵”,投資21.95億(yi) 元,接軌建設鐵路專(zhuan) 用線5條,總鋪軌裏程41.86公裏,年可減少公路運輸87萬(wan) 輛次,減排顆粒物、一氧化碳等汙染物近1萬(wan) 噸;全力構築貨運大通道,實施了7條重點道路的新改建和綠化提升,總長度66.7公裏,實現了運輸有專(zhuan) 線、車行有其道。

  同時,遷安市狠抓工程減排,2013以來,遷安市鋼鐵、焦化、電力、玻璃等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累計投資163億(yi) 元,首鋼遷鋼成為(wei) 我國乃至世界首家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治理的鋼企,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省級綠色工廠6家。

  精準治霾、源頭治汙、標本兼顧、多管齊下……在這些年的不斷努力下,遷安市的大氣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據唐山市生態環境局遷安市分局副局長穀孝偉(wei) 介紹說,2020年遷安PM2.5平均濃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刷新最低記錄,優(you) 良天數增加114天,創曆史新高。

  

  遷安市西部森林生態綠道。遷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創新舉(ju) 措 打造生態發展新地標

  景觀河道、孤竹古堡、削山填坑、覆土還綠……這裏是金嶺礦山生態園,更是在萬(wan) 畝(mu) 廢棄礦山上奏響的綠色交響曲。據了解,金嶺礦山生態園作為(wei) 遷安礦山生態產(chan) 業(ye) 的點睛之筆,借鑒加拿大布查特森林花園經驗,修複治理廢棄礦山1萬(wan) 畝(mu) ,打造世界級的礦山生態公園。鋼城的“廢棄礦山”“灰色記憶”,正迭代為(wei) 水城的“金山銀山”“詩和遠方”。

  眾(zhong) 所周知,遷安礦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經過多年開采,帶來了經濟財富,但也形成了15萬(wan) 畝(mu) 廢棄礦山的生態包袱。遷安市本著對曆史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堅持把礦山治理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突破口,已累計實施工程修複、地貌修複、生態修複近3萬(wan) 畝(mu) 。

  在工作實踐中,遷安市圍繞“變廢為(wei) 寶”,緊扣生態治理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的主線,大力發展生態產(chan) 業(ye) ,按照“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材則材、宜遊則遊”的思路,啟動全域礦山綜合治理,編製《礦山生態修複及綜合治理規劃(2020至2035年)》,與(yu) 中國城鄉(xiang) 、北京金隅達成戰略合作,探索了礦山修複+現代農(nong) 業(ye) 、+綠色建材、+生態公園等特色模式。

  其中,投資17.7億(yi) 元的威盛固廢產(chan) 業(ye) 園,依托中科院工程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專(zhuan) 家團隊,已獲得國家專(zhuan) 利8項,年可處理各類尾礦固廢200多萬(wan) 噸,逐步實現吃幹榨淨;投資1.5億(yi) 元的棒磨山鐵礦現代農(nong) 莊項目,圍繞打造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項目竣工後將打造為(wei) 高標準現代化農(nong) 場、新增農(nong) 業(ye) 用地指標3000畝(mu) ;投資6700萬(wan) 元的利合農(nong) 業(ye) 耕養(yang) 項目,利用廢棄礦坑養(yang) 殖淡水魚,填補了全省工廠化循環水養(yang) 殖的空白。

  未來,遷安將不斷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開辟生態惠民新路徑,讓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相得益彰的凱歌響徹“北方水城、美麗(li) 遷安”大地。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