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協作解難點 協同發展新亮點(深閱讀·關注區域協同發展)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要建立健全與(yu) 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適應的司法工作機製,推進京津冀司法協作聯動。
近年來,在京津冀三地法院聯席會(hui) 議機製的推進下,京津冀法院在推動司法改革、案件會(hui) 商、跨域立案、執行聯動等領域深度合作,司法協作工作成效顯著。目前,已逐步建立起覆蓋從(cong) 立案到執行全過程的協作機製。
——編 者
人在河北,需要在北京、天津立案怎麽(me) 辦?
在以前,當事人隻能趕往管轄法院現場申請,路途奔波,程序繁瑣,沒個(ge) 一兩(liang) 天辦不完。而如今,當事人隻需前往離自己最近的法院提出跨域立案申請,最快幾十分鍾便可完成立案繳費。
從(cong) 幾天到幾十分鍾的轉變,是京津冀三地法院深入推進司法協作的一個(ge) 縮影。
跨域立案——
打造“家門口立案”新模式
2021年5月31日,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成功受理北京市豐(feng) 台區人民法院協作推送的一件合同糾紛跨域立案案件。
北京市豐(feng) 台區居民鍾某、張某夫妻二人此前在平泉市購買(mai) 了一套商品房,可沒想到,約定交房時間過了,房地產(chan) 公司卻遲遲不予交房。5月31日,兩(liang) 人就近向北京市豐(feng) 台區人民法院提出跨域立案申請和訴訟材料,起訴房地產(chan) 公司要求終止合同、返還已付房款並給付違約金。收到申請後,北京市豐(feng) 台區人民法院立案庭立即與(yu) 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取得聯係,通過微信小程序“中國移動微法院”上傳(chuan) 訴狀、相關(guan) 證據材料等,推送至平泉市人民法院。
在線審查材料,立即反饋信息,告知立案成功……短短20分鍾,豐(feng) 台區人民法院便收到了平泉市人民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書(shu) ,並將其打印出來送達原告。與(yu) 此同時,一條訴訟繳費信息發送至鍾某的手機。“在家門口就能立案繳費,不用跨省長途奔波,真的太方便了!”鍾某說。
便捷的體(ti) 驗得益於(yu) 京津冀跨域立案機製的建立。為(wei) 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異地訴訟不便難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三地法院係統著手推進京津冀跨域立案工作,研究《京津冀三地法院跨域立案服務一體(ti) 化工作方法》等規範性文件、啟動試點法院先行先試……一個(ge) 個(ge) 舉(ju) 措落地,不斷深化跨域立案工作的協調和推進。
與(yu) 此同時,智慧法院的建設也進一步推動京津冀三地法院打造完成“三地一張網、管理一體(ti) 化、全程無縫對接”的智能立案服務係統。依托於(yu) 智能立案服務係統,2019年8月,京津冀三地法院實現跨域立案全覆蓋。
環資審判——
形成保護環境合力
2019年7月,張某某聯係北京智勝市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員工,由高某某負責聯係運輸車輛、陳某某負責尋找傾(qing) 倒地點,雇用大貨車將北京某公司產(chan) 生的汙泥運輸至河北省平泉市楊樹嶺鎮非法傾(qing) 倒並掩埋。經鑒定,他們(men) 所傾(qing) 倒的150餘(yu) 噸汙泥屬於(yu)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有毒物質”。
2020年,這起涉及北京、河北兩(liang) 地的跨省域非法傾(qing) 倒有毒物質案進行了審理,涉案的3名被告人因構成汙染環境罪被判處刑罰。
在受理此案後,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法院及時與(yu) 北京相關(guan) 法院進行溝通,請北京相關(guan) 法院提供非法傾(qing) 倒汙泥公司的詳細資料;同時積極聯係北京有關(guan) 部門,深入剖析有毒物質的提供者、運輸者以及堆放場地提供者的行為(wei) ,將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進行有效銜接。在北京相關(guan) 法院及有關(guan) 部門的支持協助下,本案順利審結。
河北高院環境保護審判庭庭長曹洪濤說,河北法院充分發揮了京津冀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製的作用,在案件辦理中與(yu) 京津法院協調配合,形成了保護京津冀生態環境合力。
生態環境保護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突破領域之一。由於(yu) 京津冀在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差異,三地環境汙染的區域性、疊加性、外部性與(yu) 行政分割化、屬地碎片化的治理之間存在矛盾,形成了京津冀環境協同共治的困難。
三地合力,共克難題。2016年9月,在首次召開的京津冀環境資源審判聯席會(hui) 議上,京津冀三地高院簽署了《京津冀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初步建立了京津冀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製。通過了《京津冀法院關(guan) 於(yu) 環境資源審判服務保障北京冬奧會(hui) 籌辦相關(guan) 問題的紀要》和《京津冀法院環境資源審判服務保障雄安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升了三地環資審判服務保障協同發展的水平。
執行聯動——
實現辦案“同城效果”
2020年春節期間,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涉非法吸收公眾(zhong) 存款案件麵臨(lin) 凍結到期,其中涉及河北省邯鄲市和邢台市兩(liang) 地23個(ge) 銀行賬戶和50多套房產(chan) 。2月10日,北京高院執行局向河北高院執行局發出一份協助執行委托函,提出需要邯鄲、邢台兩(liang) 地法院在2月12日到期前協助續凍23個(ge) 銀行賬戶。
“案件涉及金額巨大,如不及時采取續行查封凍結措施,可能存在資金轉移的重大風險,將對申請執行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河北高院執行局副局長、綜合管理處處長李振洪說。
時間緊,任務重。收到委托函後,河北高院執行局迅速啟動京津冀執行一體(ti) 化運行機製,通過執行指揮中心緊急安排部署,線上指揮調度。對於(yu) 開門營業(ye) 的銀行,派出執行人員采取全程無接觸的方式一次辦結;對於(yu) 暫停營業(ye) 的銀行,提前與(yu) 銀行負責人溝通,約好時間一次辦結……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邯鄲、邢台兩(liang) 地法院最終采取了分組執行的方法,於(yu) 2月12日完成所有續行凍結賬戶工作,及時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京津冀三地執行聯動始於(yu) 7年前。2015年3月,京津冀三地高院共同簽署執行工作聯動協作協議書(shu) ,明確了三地法院協作執行的事項。隨後,三地毗鄰的19家基層法院建立了執行工作聯動機製,推動執行辦案實現“同城效果”。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攜手挖掘立審執協作上的合作深度,深化跨域立案訴訟服務,健全跨域係列案件裁判標準統一、疑難案件會(hui) 診等機製,創新完善知識產(chan) 權、海事海商、生態環境保護案件集中管轄製度,開辟新的司法協作增長點,為(wei) 京津冀發展解難點,形成協同發展的新亮點。”河北高院相關(guan) 負責人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9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