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早期長城再摸“家底”收獲頗豐

發布時間:2022-01-12 10:54:00來源: 河北日報

  時隔十年再啟早期長城勘察項目

  河北早期長城再摸“家底”收獲頗豐(feng)

  長城巍峨,河山錦繡。河北是長城資源大省,是國內(nei) 長城資源保存最完整、長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區段之一。作為(wei) 我國現存體(ti) 量最大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河北境內(nei) 現存有戰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代等不同時期長城,行經9個(ge) 設區市59個(ge) 縣(市、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總長1338.63千米的明長城。

  “秦時明月漢時關(guan) ”,當目光從(cong) 雄偉(wei) 的明長城上掠過,走向歲月深處時,崇山峻嶺間掩映著的是年代更古老的長城。這些點段被統稱為(wei) “早期長城”。“早期長城主要是指始建於(yu) 戰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皆有營造的長城。作為(wei) 中國北方早期長城分布較豐(feng) 富的省份之一,河北早期長城具有曆史久遠、線路長、分布廣等特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韓金秋說,因為(wei) 早期長城,其分布區域地形複雜、年代久遠、外觀殘破,人們(men) 對其考證和了解並不詳盡。

  為(wei) 了全麵了解河北境內(nei) 所有曆史時期的長城的總體(ti) 情況,2009年至2010年,河北省文物部門曾開展河北省早期長城調查,獲取了大量的數據。為(wei) 進一步摸清河北省早期長城的分布情況和年代,細化早期長城內(nei) 涵研究,推動早期長城的科學保護、管理、利用,2021年,河北省再度啟動為(wei) 期4年的河北省早期長城勘察項目。日前,記者從(cong)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目前,本年度勘察工作已全部結束,不僅(jin) 在長城附近發現新遺存,為(wei) 判定長城曆史年代提供重要參考,且進一步豐(feng) 富了對長城沿線文化資源的認識。

  “這是十年後的又一次啟動,我們(men) 的調查手段更先進了。”韓金秋介紹,當年的調查主要靠人力測繪,而此次在以往調查的基礎上采用了更科學先進的現代儀(yi) 器和科技手段,不僅(jin) 覆蓋麵廣,且效率更高、更精確,對當時所知的早期長城進一步做了全麵調查,摸清了早期長城“家底”,為(wei) 科學保護、管理、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1年度的勘察,主要是圍繞趙南長城、燕南長城、中山長城進行。勘察包括調查和勘探兩(liang) 部分,幾乎貫穿全年。2021年上半年,對2009年至2010年河北早期長城資源調查中的趙南長城、中山長城、燕南長城再次進行田野勘察,不僅(jin) 對記錄的長城文物點再調查,而且對《河北省長城誌》中記載的大部分相關(guan) 遺址做了調查。

  據介紹,此次勘察收獲頗豐(feng) 。在這三處長城段落,勘察牆體(ti) 11處、單體(ti) 建築7座、關(guan) 堡19座、相關(guan) 遺存37處、其他遺存1處。采集了大量文物標本,獲得了判定長城遺存性質和年代的第一手材料。其中,采集的十餘(yu) 份測年標本,為(wei) 進一步判定長城相關(guan) 遺址年代提供了可靠支撐。通過實地調查和對獲取資料的綜合分析,基本確定了三處早期長城遺址及其相關(guan) 遺存的年代和性質,訂正了多處在以往長城資源調查中的認定錯誤。同時,又在長城附近發現了新遺存,豐(feng) 富了對長城沿線古代文化的認識。

  2021年下半年,主要圍繞趙南長城西遼城遺址、燕南長城城子遺址進行考古勘探,總體(ti) 勘探麵積65000平方米。其中,在西遼城遺址,勘探出南北向夯土牆體(ti) 一條,牆體(ti) 上存在方形夯土建築基址一座,從(cong) 夯土牆體(ti) 寬度、兩(liang) 側(ce) 不存在遺跡等情況分析,該牆體(ti) 可能為(wei) 長城牆體(ti) ,牆體(ti) 上的建築基址可能為(wei) 屯戍類遺存。另外,對城子遺址的勘探發現,其為(wei) 方形城址,建築於(yu) 燕南長城內(nei) 側(ce) 高地上。城址內(nei) 發現有灰坑等遺跡。經過對種種跡象分析,該遺址應為(wei) 長城附近的屯戍類城堡。(記者龔正龍)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