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咱也能參與了!”(新春走基層)
開欄的話
新春總是令人期待。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開幕在即,黨(dang) 的二十大將於(yu) 今年下半年召開,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步履鏗鏘。在堅韌不拔、欣欣向榮的中國,處處皆有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奮鬥故事。
今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專(zhuan) 欄,我們(men) 的記者奔赴四麵八方,追尋新春的氣息,帶您一起見證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謳歌賡續傳(chuan) 承的偉(wei) 大事業(ye) ,感受昂揚奮進的時代脈動。
凝神屏氣,張蓮花坐定起針:白色絨線在左手食指繞兩(liang) 圈,右手執鉤針,左手虎口微張,線頭抻緊,大拇指推針入眼。鉤針在雙手間遊走,不一會(hui) 兒(er) ,一根長長的絨線變成了一朵小花。
1月15日,農(nong) 曆臘月十三,在天津市濱海新區新城鎮梁子村村民活動中心,59歲的張蓮花和姐妹們(men) 正在編織絨線花束。
“織不同的花得用不同針法,要說最難織的,卻是這小綠葉。”張蓮花愛好針線活,做事有韌勁兒(er) 。“起針,4短3長1停頓、3長6超長1鉤……”張蓮花輕念口訣,隻見綠色的線頭繞著指尖緩緩匯集,左右兩(liang) 邊由同一點織出,最終凝結成“葉尖”。“兩(liang) 邊各26針,缺1針就成不了‘葉’。”約莫過了一刻鍾,張蓮花放下針線,滿意地笑了。
張蓮花的笑來自可觀的收入,一片綠葉2元錢,一朵整花7元錢,一個(ge) 月下來少說也能掙上1000多元;笑也來自心底的滿足,既發揮了自己所長,又交到了知心朋友。
兩(liang) 年前,張蓮花和丈夫從(cong) 外地搬到梁子村。丈夫在天津港找到了工作,可張蓮花患了腿疾,“走兩(liang) 步就站不穩,工作生活不方便。”
2020年1月,天津市婦聯啟動“巾幗家庭手工坊”項目,開展手工編織技能培訓,推動愛心公益組織、愛心企業(ye) 加入,打造“技能+訂單”居家靈活就業(ye) 模式。梁子村以編織絨線花束為(wei) 特色的手工坊由此而生。“試試看。”張蓮花這一試,就成了手工坊的一員。
2021年10月,手工坊接到一筆大訂單:製作月季、月桂和繡球3種花,每片花瓣的相互誤差以毫米計。
“越吃功夫,越能顯出咱的水平!”張蓮花帶領姐妹們(men) 按照教學視頻和示意圖反複琢磨,終於(yu) 總結出一套簡潔高效的針法。兩(liang) 個(ge) 多月裏,731枝月季、6203朵月桂花朵、1563枝繡球和7624片綠葉成功交貨。產(chan) 品得到高度認可,前幾天又接下新訂單。
“啥單位啊?要的產(chan) 品像藝術品,量還這麽(me) 大?”大家心中一直有個(ge) 謎團。
直到今年元旦,謎團才被解開。那天,梁子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李紅玉來到手工坊,激動地說: “姐妹們(men) ,你們(men) 知道咱們(men) 是為(wei) 誰織的花嗎?解密了,是為(wei) 了冬奧!”
大家圍過來,李紅玉趕緊打開手機,查到有新聞報道,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將采用手工絨線編結花束作為(wei) 頒獎花束,由玫瑰、月季、鈴蘭(lan) 、繡球、月桂和橄欖等花型組成,是“永不凋謝”的絨線花……其中有些就出自梁子村的手工坊。
“冬奧,咱也能參與(yu) 了!”“讓世界看看咱梁子村姐妹的手藝!”“運動員領獎時,我要和電視合個(ge) 影!”……張蓮花清晰記得,那一天,手工坊裏熱鬧得像過年。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7日 第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