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同舟共創好光景

發布時間:2022-01-19 16:3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1年,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千年夙願得以實現。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偉(wei) 大實踐中,統一戰線成員匯民智、聚民力,提供了應有的基礎性支撐。

  近期,中央統戰部和各民主黨(dang) 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聯合開展“各民主黨(dang) 派、工商聯、無黨(dang) 派人士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作貢獻評選表彰活動”。一批先進集體(ti) 、先進個(ge) 人、建言獻策優(you) 秀成果和社會(hui) 服務優(you) 秀成果脫穎而出,發揮了團結奮進的引領作用,展現出服務大局的政治擔當。

  下足繡花功

  扶貧扶到根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戰略指引下,脫貧攻堅被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

  從(cong) 2012年開始,民盟雲(yun) 南省委會(hui) 的“同心”行動走到哪裏,就會(hui) 把溫暖送到哪裏。

  在玉溪市華寧縣,民盟雲(yun) 南省委會(hui) 社會(hui) 工作部啟動“同心示範點建設工程”,學校宿舍樓、師生食堂、多媒體(ti) 教室等教育設施建起來;培訓教師、助學扶困、開展學生夏令營,把教育資源引進來;示範工程累計開展幫扶項目20餘(yu) 項,協調引進投資5.5億(yi) 元。在曲靖市會(hui) 澤縣新街回族鄉(xiang) ,民盟雲(yun) 南省委會(hui) 與(yu) 中共新街鄉(xiang) 黨(dang) 委合作開展“黨(dang) 盟共建”,引入幫扶資金1700萬(wan) 元;在迪慶、大理,編製幹熱河穀地帶蔬菜種植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聯係醫療機構向藏醫院捐助肺科發展基金和製氧機,救助高原重症肺病貧困患者,援建虎跳峽鎮“安全飲水工程”,民盟的工作人員下足繡花功夫,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助推脫貧攻堅,互聯網“大有可為(wei) ”。民建中央倡議發起的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hui) 建設運營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幫幫公益平台,已幫助300多家社會(hui) 組織募集近3億(yi) 元;牽頭啟動中國電商扶貧聯盟,3年多幫助對接銷售260億(yi) 元農(nong) 產(chan) 品。

  為(wei) 提升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學生的綜合素質,緩解當地圖書(shu) 資源匱乏的現狀,民進上海市委會(hui) 創立“開明書(shu) 屋”項目,發動25個(ge) 出版社、上海民進各級組織與(yu) 熱心會(hui) 員,累計為(wei) 金沙縣165所鄉(xiang) 村中小學及幼兒(er) 園募捐30餘(yu) 萬(wan) 冊(ce) 圖書(shu) ,開闊學生眼界,促進滬黔兩(liang) 地師生交流,踐行了“扶貧先扶誌、扶貧必扶智”的理念。

  農(nong) 村醫療衛生條件薄弱是實現全麵小康的短板,也是因病致貧返貧的重要因素。2015年,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設立“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基金”,籌集資金2430萬(wan) 元,先後在貴州畢節、廣西百色與(yu) 河池、福建寧德、甘肅蘭(lan) 州等地開展“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

  根據項目實施經驗,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向國務院報送《關(guan) 於(yu) 總結實施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的經驗,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提出實行“縣管鄉(xiang) 用、雙導師製、差別化補貼、晉升有獎、精神激勵”等5個(ge) 方麵建議得到采納。目前,該項目得到推廣,擔負起培養(yang) 人民健康“守門人”的神聖職責。

  積極建言獻策

  助力高質量發展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不是一個(ge) “數字遊戲”或“速度遊戲”,隻有高質量發展才能提高全麵小康的成色,為(wei) 加快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提供持續的強大動力。

  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重要的驅動力,2015年,首個(ge) 中央企業(ye) 建言獻策工作室——“李衛工作室”成立,由無黨(dang) 派人士、中國鋼研集團李衛院士領銜。近年來,工作室凝聚央企無黨(dang) 派人士、黨(dang) 外知識分子智慧,完成了60餘(yu) 項建言獻策成果。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工作室的許多建議聚焦了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難點。2016年以來,工作室成員通過開展調研提出了關(guan) 於(yu) 鋼鐵行業(ye) 去產(chan) 能的建議,受到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對化解行業(ye) 過剩產(chan) 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yi) 重大。

  推進高質量發展,縮小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差距是抓手,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關(guan) 鍵。2013年,民盟中央組織有關(guan) 院士和專(zhuan) 家,以西北旱區農(nong) 牧業(ye) 可持續發展為(wei) 主題,進行實地調研。在寧夏,深入考察基本農(nong) 田建設、新品種選育、種業(ye) 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在甘肅,詳細了解節水旱作農(nong) 業(ye) 技術、小流域綜合治理、循環設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生態移民及扶貧開發、“校地共建”農(nong) 業(ye) 節水試驗。

  經初步測算,如果實施西北旱區農(nong) 牧業(ye) 可持續綜合開發戰略,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可以實現大幅度增產(chan) 增收。

  隨後,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關(guan) 於(yu) 加強西北旱區農(nong) 牧業(ye) 可持續綜合開發,提高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議》。2016年1月,農(nong) 業(ye) 部印發《西北旱區農(nong) 牧業(ye) 可持續發展規劃(2016—2020年)》,民盟的政策建議得到充分的吸收和采納。

  在浙江湖州,由民革中央、浙江省政協合作,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主題的莫幹山會(hui) 議已舉(ju) 辦4屆,共簽約項目146個(ge) ,總投資644.5億(yi) 元,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勁動力。其中,通過會(hui) 議引進的“水木莫幹山都市農(nong) 業(ye) 綜合體(ti) ”項目成為(wei) 全國樣板,吸引各地前來參觀學習(xi) 。

  在四川旺蒼、山東(dong) 平原、貴州畢節等地,九三學社中央連續5年實施產(chan) 業(ye) 幫扶,柴胡、香菇、脆紅李、獼猴桃等種植項目有效帶動村集體(ti) 經濟發展。中共十八大以來,九三學社中央總計投入財政資金1141萬(wan) 元,在北京、吉林、湖北、貴州等26個(ge) 省份實施以種植、養(yang) 殖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多黨(dang) 合作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項目96個(ge) 。

  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找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平衡點。從(cong) 2018年起,致公黨(dang) 中央多次赴海南開展調研,並建議加強頂層設計,係統性地進行生態保護和修複;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島和碳匯試點建設;保護生態紅線,優(you) 化土地利用空間;利用自由貿易港建設契機,推動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調研情況形成《關(guan) 於(yu) 推動生態文明試驗區與(yu) 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建議》,得到有關(guan) 部門的高度重視。

  創新人才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蘇州市委會(hui) 副主委宋青長期致力於(yu) 生態建設實踐和研究工作。作為(wei) 學者,她主持《蘇州高水平小康社會(hui) 建設與(yu) 高質量發展道路研究》重大委托課題,勾畫蘇州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藍圖。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她4年來為(wei) 推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圍繞環境資源立法等具有現實意義(yi) 的社會(hui) 問題,共遞交個(ge) 人提案13份,大會(hui) 發言稿4篇。她2010年就前瞻性關(guan) 注“低碳經濟發展”,推動建成蘇州首個(ge) 巾幗“碳匯林”。

  民革黑龍江省委會(hui) 常委、哈爾濱工業(ye) 大學交通學院院長譚憶秋為(wei) 提升中國道路建設科技揮汗三十餘(yu) 載,在為(wei)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鋪就幸福路的同時,為(wei) 黑龍江省的科技創新貢獻了力量。為(wei) 研發川藏公路和拉薩機場道麵瀝青抗紫外老化技術,填補高原瀝青公路的空白,譚憶秋帶領團隊奔赴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結束了高海拔地區機場隻能鋪築水泥跑道的曆史。她和團隊專(zhuan) 注開展高寒地區瀝青路麵耐久性研究,創造性地實現瀝青材料低溫黏、彈變形分離技術,讓高原百姓也能擁有高質量公路;譚憶秋領銜研發的高性能防冰融雪瀝青混合料技術,打破國際壟斷,使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用上國產(chan) 融雪新材料。

  推動兩(liang) 岸融合

  共享發展紅利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需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其中,如何推動兩(liang) 岸融合發展,這是統一戰線工作的必答題。

  中共十八大以來,台盟廈門市思明區總支積極發揮對台特色,獻計出力,完成調研課題12篇,其中關(guan) 於(yu) 台灣青年赴大陸創業(ye) 就業(ye) 、知識產(chan) 權申請政策等調研作為(wei) 重要課題報送台盟中央;針對兩(liang) 岸醫療互助平台開展調研,撰寫(xie) 《扶持兩(liang) 岸醫療互助平台發展之我見》;為(wei) 促進兩(liang) 岸經濟交流窗口良性發展完成《關(guan) 於(yu) 大嶝對台小額貿易市場發展路徑的建議》《關(guan) 於(yu) 兩(liang) 岸物流產(chan) 業(ye) 對接調研報告》等調研報告,通過轉化為(wei) 各級提案,獲得相關(guan) 部門的重視與(yu) 回應。

  以親(qin) 情鄉(xiang) 情為(wei) 紐帶,加強兩(liang) 岸交流。台盟廈門市思明區總支聯合多方力量舉(ju) 行助力台青創業(ye) 、融合兩(liang) 岸發展等主題活動,參與(yu) 協辦台盟中央“台灣學生鄉(xiang) 土文化研習(xi) 營”。與(yu) 廈門市台商協會(hui) 青委會(hui) 、海峽城鄉(xiang) 發展基金會(hui) 等單位建立起緊密關(guan) 係。春節、元宵節期間,與(yu) 因疫情無法回台灣過年的台青共同參加台盟市委會(hui) 點亮新春聯誼活動,共度佳節。盟員們(men) 通過自身渠道,開展相關(guan) 對台交流聯絡,敘親(qin) 情、促融合。

  台盟南京市委會(hui) 副主委林敏潔熱心服務台胞,創新對台工作模式,牽頭舉(ju) 辦兩(liang) 屆“兩(liang) 岸高等教育資源融合研討會(hui) ”,采取線上+線下的新模式,建立兩(liang) 岸高等教育資源和人才融合協作平台機製,努力為(wei) 台籍教師、台灣學生、定居台胞、常住台胞發展提供幫助。她還積極投入婦女事業(ye) ,提升涉台等婦女工作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組織開展以“台胞抗疫、居家有藝”為(wei) 主題的網絡才藝展示活動,充分展示特殊時期女台胞們(men) 良好的精神風貌。

  大到建言國家戰略方針,小到聯誼同胞敘情暖心;在雲(yun) 南邊陲深山,在海南建設前沿;病床前、公路邊、大棚裏、山水間;跨越海峽,聯通世界……在這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偉(wei) 大探索中,統一戰線成員再次顯現強大凝聚力。在實施“十四五”規劃和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統一戰線成員也必會(hui) 奮勇爭(zheng) 先、建功立業(ye) 。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8日 07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