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大數據 綜合治擁堵
上午9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er) 童醫院門前的濱盛路上車雖然多,卻並不擁堵。10多分鍾,就能排隊進院。交警測算,該區域高峰期擁堵指數已下降35%。
堵,曾經是浙江杭州市濱江區的常態。73平方公裏的地方,人口卻很密集。這裏還是主城區唯一不限行的區域,擁堵指數曾位列主城區第二。浙大兒(er) 童醫院,更是人流量高峰地。日就診量1萬(wan) 人,每天的停車需求達8000輛次。說起從(cong) 前,醫院保安直皺眉:“高峰時車子能排兩(liang) 公裏。”
為(wei) 何不堵了?大數據賦能、協同共治的治堵策略,讓路通了。
近來,濱江區開展數字化改革項目建設,引入大數據企業(ye) 參與(yu) 開展全域交通綜合治理。
“借助大數據,在治理前可發現擁堵問題和成因,治理中可針對問題提出數據治理的手段,治理後可對治理效果進行評價(jia) 。”參與(yu) 治堵的千方科技總工程師付長青說。
此外,濱江區還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專(zhuan) 班,交管部門與(yu) 區住建局、城管、街道等15個(ge) 職能部門協同,開展綜合治理。
區住建局牽頭,打通兒(er) 康路上的斷頭路,並增設一個(ge) 臨(lin) 時停車場出入口。“毛細血管”一下子暢通了;區城管局發力,完成醫院周邊所有公共停車場、對外開放收費的社會(hui) 停車場的數據校正,並接入區城市大腦平台……
如何科學增加停車位?浙大兒(er) 童醫院在交警的指導下,對原停車場的垂直式泊位改成斜列式泊位。經此一改,就增加泊位60個(ge) 。此外,交管部門還盤活了醫院周邊閑置泊位750個(ge) 。
車位多了,還要提高車位的利用率。
線下開展多級引導。行車至醫院的路上,抬眼即可看到許多停車引導牌。這裏已打通停車信息與(yu) 網絡平台的通道,在大數據的指導下,實現了停車的精準引導。
線上推行預約停車。車主可通過手機開展預約停車、掃碼停車等方式。如此一來,停車不再反複兜圈找位子。
另外,路邊亂(luan) 停車仍然要加強管理。怎麽(me) 辦?
該引導的,絕不一禁了之。平樂(le) 街旁,因沒有停車位,不少車輛占道停車。交警大隊經綜合考慮,拆除兒(er) 康路、平樂(le) 街護欄,完成平樂(le) 街標線、停車位施劃。車輛停在停車位裏,雙向車道也恢複暢通了。
該禁止的,絕不忽視不管。在醫院周邊,交警設置11套違停設備,嚴(yan) 查違停。
綜合施策5個(ge) 月,浙大兒(er) 童醫院周邊的交通便有了明顯改善。許多車主感受很明顯:交通秩序已大幅好轉。
浙大兒(er) 童醫院周邊交通的改善,是濱江開展係統治理交通擁堵的一個(ge) 縮影。自2020年5月以來,濱江區構建了政府主導、交警主業(ye) 、部門聯動、企業(ye) 支撐的工作機製,著眼於(yu) 全域,編製了兩(liang) 年行動計劃,從(cong) 道路、公交、停車、自主科技賦能等各個(ge) 維度,綜合治理擁堵現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1日 1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