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充電樁 小區電容量不足怎麽辦(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充電基礎設施調查③)
核心閱讀
小區電容量不足是安裝新能源汽車隨車充電樁麵臨(lin) 的難題之一。為(wei) 緩解這一難題,除了政策支持供電設施增容,充電樁“統建統管”、共享充電等新模式也正被逐漸應用,有效提升了新能源車主的獲得感。
“新車交付在即,沒想到安裝充電樁犯了難。”不久前,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區業(ye) 主方先生遇到了新能源車隨車充電樁安裝的一個(ge) 難題——小區電容量不足。
其實,像方先生這樣因小區電容量不足無法安裝隨車充電樁的車主不在少數。據了解,202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在上海等城市的個(ge) 別小區,新能源汽車占比甚至達到了30%,電容量不足矛盾正愈發突出。
一台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究竟會(hui) 擠占多少電力資源?小區電力增容難在哪兒(er) ?目前有哪些應對之策?
供電設施增容改造離不開政策支持
走進上海普陀區中遠兩(liang) 灣城地下停車庫,從(cong) 配電房內(nei) 到整麵外牆,上百塊電表已經掛得滿滿當當。在閔行區廣潤苑小區地下停車庫配電房裏,59塊電表除了16塊整齊地掛在電表箱裏,其它掛滿了另外三麵牆壁,連接管線更是如蜘蛛網般延伸到幾十個(ge) 充電車位上。
調查顯示,目前主流慢充樁功率一般為(wei) 7千瓦,而小區配電負荷一般為(wei) 3.5—10千瓦。私樁無序建設,不但容易造成公共資源被一些業(ye) 主優(you) 先占用,而且會(hui) 造成電網負荷緊張。目前的個(ge) 人安裝和物業(ye) 配建模式,還容易導致重複開挖、無序鋪設電纜、施工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等充電設備質保期過後,將可能麵臨(lin) 無人維保的局麵,漏電、起火隱患加劇。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即便那些按照相關(guan) 部門規定預留新能源汽車充電容量的新建小區,電容量不足也遲早會(hui) 發生。”一家充電樁運營企業(ye) 負責人表示,至於(yu) 那些沒有預留新能源汽車充電容量的老小區,矛盾就更加突出,常規的解決(jue) 方式隻有增容一條路。
不過,小區電力增容並非易事。北京某小區一位業(ye) 主的建樁申請,就被卡在了增容上。無奈之下,這位業(ye) 主向北京12345熱線反映情況。得到的回複是,小區建成時間是2005年,沒有規劃安裝汽車充電樁及相關(guan) 配套充電設施。物業(ye) 公司反饋,現車庫內(nei) 設施包括照明、消防、立體(ti) 車位等,已經使電器容量飽和,在不影響消防設施啟動的情況下,無法滿足車輛充電需求,即地下車庫內(nei) 電器無法增容。
如果能具備增容的基本條件,是不是就能輕鬆增容了呢?
據了解,目前電力部門針對低壓居民用戶的增容雖然不收費,但一般情況下用戶需要自行承擔設計、施工以及線路耗材費用。當然,各地電力部門也會(hui) 針對充電樁建設推出不同的優(you) 惠政策,比如國網上海浦東(dong) 供電公司就表示,作為(wei) 電力接入服務提供方,他們(men) 願意承擔線纜和配套的配電櫃、計量箱等設備費用以及施工費用。但是小區需要在地下車庫中提供一處房間作為(wei) 新的配電間,同時提供線纜敷設的通道,即在地下車庫架設必需的線纜橋架。顯然,滿足電力部門的增容要求並不容易。
2016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快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明確提出,按“適度超前”原則,供電企業(ye) 要對專(zhuan) 用固定停車位(含一年及以上租賃期車位),按“一表一車位”模式進行配套供電設施增容改造,每個(ge) 停車位配置適當容量電能表。國家對居民區停車位的電氣化改造酌情給予專(zhuan) 項建設基金等政策支持。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高成本的電力增容,最終離不開地方政府與(yu) 電力企業(ye) 的大力支持。
充電樁“統建統管”降低用電壓力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小區即便當前電力負載能力充足,在業(ye) 主申請安裝充電樁時,也會(hui) 以電容量不足為(wei) 由,或拒絕,或收取一定費用。
家住成都天府新區某小區的王女士,在繳納2000元電力增容費後,拿到了物業(ye) 的建樁同意書(shu) 。家住成都高新區某小區的餘(yu) 先生,為(wei) 獲得物業(ye) 建樁許可,繳納了5000元增容費。上述小區物業(ye) 表示,小區建設之初,並未考慮新能源汽車用電負荷,安裝充電樁涉及用電增容,收取增容費實際上是“設備占用費”和“維護費”。
對此,各地也正在探索解決(jue) 辦法,以電容量不足拒絕業(ye) 主建樁申請、電力增容費不統一不透明等情況,正在不斷改善。據介紹,截至2021年9月,成都市已在450個(ge) 小區開展了充電樁“統建統管”模式試點,累計上線使用800餘(yu) 個(ge) 充電樁。通過係統智能負荷管控、智能分時錯峰充電等措施,試點小區不僅(jin) 實現了削峰填穀,更降低了小區用電壓力。
此外,成都市還推出了“統建統管”模式下的固定車位服務套餐,車主隻需繳納2000元初創費並選擇與(yu) 自己用電量匹配的充電服務套餐包,即可享受運營商免費提供的充電樁並安裝到位、1年12次免費充電樁巡查運維、充電樁非人為(wei) 損壞免費更換等服務。
群充係統、共享充電提升效率
“除了增容,針對小區有限的電容量,我們(men) 轉換思路,以提升充電效率為(wei) 目標,開發了群充係統。”森通智達負責人張猛舉(ju) 例說,14千瓦的電容量,用傳(chuan) 統的方式隻能分配給兩(liang) 台7千瓦功率的充電樁,但使用群充係統可以安裝6台充電樁,共享14千瓦電容量。“群充係統就是通過智能分配充電時間,讓有限的電容量服務更多客戶。”
同樣為(wei) 了實現分時錯峰充電,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多地推出了有序充電樁。國網電動社區充電業(ye) 務經理吳帆介紹,車主選擇有序充電後,係統自動獲取電池容量等信息,根據曆史數據預測用戶用車時間與(yu) 充電需求,車聯網平台會(hui) 控製充電樁在最合適的時間啟動充電。
“有序充電在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用電的前提下,不僅(jin) 滿足了更多車主的充電需求,在享受峰穀電價(jia) 的小區,還會(hui) 給車主帶來實惠。”廣汽埃安品牌傳(chuan) 播部部長邱亮平說。
為(wei) 解決(jue) 電容量不足等難題,國家發改委還提出鼓勵“臨(lin) 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新模式。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東(dong) 壩28號院金泰麗(li) 富嘉園的王先生是第一批共享私樁的“樁主”。“我的車一周充一次電,大部分時間充電樁空著,共享給鄰居們(men) 豈不更好?”王先生說,除了自己的車位,2018年和2021年,他在自己經營的小區底商停車位上又先後安裝了4台共享樁。“現在有10多位小區業(ye) 主每隔三四天來充一次電,每台樁每年僅(jin) 共享帶來的服務費收益就有差不多4000元。”王先生說,收益是意外之喜,更讓他開心的是幫助其他車主帶來的滿足感。
“共享私樁時,電費不允許加價(jia) ,運營平台隻收取少量服務費,大部分收益屬於(yu) 私樁所有人。”星星充電北京公司總經理朱建忠介紹,一段時間以來,私樁共享的頻率持續提高,2020年平台上有兩(liang) 成私樁被共享,2021年已增加到三成,單樁的日均分享電量也翻了3倍。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4日 1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