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江東|代表質疑,政府回應!上海人民城市建設“自我加壓”

發布時間:2022-01-24 16:04:00來源: 人民網

  與(yu) 往年相比,囿於(yu) 疫情等原因,今年的上海兩(liang) 會(hui) 時間很短。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20日開幕,預計23日閉幕。

  時間短,沒衝(chong) 淡代表們(men) 的履職熱情。截至1月21日下午1點30分,代表們(men) 共向大會(hui) 提交了57件議案;截至1月22日12時,共提交了929件建議,涉及上海落實改革開放重大任務、強化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方方麵麵。

  緊鑼密鼓的議程裏,大會(hui) 還抽出晚上時間舉(ju) 辦了6場專(zhuan) 題審議會(hui) ,聚焦浦東(dong) 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推進上海“無廢城市”建設、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融合、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法治化水平等題目,讓人大代表和市級領導幹部麵對麵,共同研究城市發展的未來。

  6場審議會(hui) ,幾乎每場都一座難求,代表積極“搶話筒”,指出城市發展的短板、問題,獻計獻策。

  公平、良性的競爭(zheng) 環境對人才有持久吸引力

  

  夜晚的專(zhuan) 題審議會(hui) 上,代表們(men) 濟濟一堂。巨雲(yun) 鵬攝

  “一定要解決(jue) 職業(ye) 教育優(you) 質生源的問題!”在“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著力提升城市軟實力”專(zhuan) 題審議會(hui) 現場,當著市領導的麵,第一個(ge) 發言的是上海誠禧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馬瑜代表,“建議招考錄取升學時,普通教育和職業(ye) 教育同時開放,學生自主報名,至少在形式上讓兩(liang) 者平等,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家庭。”職業(ye) 教育出口也很重要,“建議上海率先改革,在國家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企招錄員工時,破除唯名校、唯學曆導向”。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上海要建立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這對集聚人才非常重要”,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唐曙建代表說,談人才主要是指科技,但除此之外,還有管理、法律、服務等方麵;不能隻關(guan) 注尖端人才,還要重視人才鏈。

  “比如一個(ge) 醫院,除了開刀的主任醫師,還要有麻醉師、護士、實習(xi) 醫生”,他說,如果隻是掐尖,人才體(ti) 係就不完整,也會(hui) 影響事業(ye) 的發展,要創造好環境,培養(yang) 完整的人才鏈。

  關(guan) 注職業(ye) 教育的,還有上海城建職業(ye) 學院院長葉銀忠代表,“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比與(yu) 德國、日本等製造業(ye) 強國相比,差距明顯。”

  他介紹,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ye) 生需求旺盛,熱門專(zhuan) 業(ye) 學生提前一年就預定一空,但社會(hui) 上重學曆、輕技能現象依然普遍,“充分利用舉(ju) 辦世界技能大賽契機,營造高技能人才發展的強支撐,促進全社會(hui) 崇尚勞動、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良好風尚。”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持續增強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根本靠科技,基礎在教育,關(guan) 鍵是人才。

  “各地提供給人才的待遇和條件相差不大,上海通常不是‘出價(jia) ’最高的地方”,中國科學院上海微係統與(yu) 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於(yu) 廣輝代表認為(wei) ,更持久的製度環境,對人才最重要,“今天引進的人才,明天就是既有的人才,公平、良性的競爭(zheng) 環境才是人才高地建設的根本,上海應該作出更大努力,這是有別於(yu) 其他地區的特殊優(you) 勢。”

  無廢城市建設要“算細賬”

  “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上海模式’已經複製到了全國。作為(wei) 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上海為(wei) 什麽(me) 沒有率先提出全域創建‘無廢城市’建設?”

  在“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上海‘無廢城市’建設”專(zhuan) 題審議會(hui) 上,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麗(li) 萍代表的提問犀利。

  垃圾焚燒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與(yu) 達成“雙碳目標”背離;量大麵廣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處理,如何考慮;按照全社會(hui) 周期成本分析,該做哪些持續開發工作……代表們(men) 直言不諱,拋出一連串“無廢城市”建設的相關(guan) 問題。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現場回應:自2018年以來,上海正在向“無廢城市”邁進。寶山、奉賢和臨(lin) 港已在探索經驗;浦東(dong) 作為(wei) 引領區,也在大力推進,嚐試把“無廢城市”建設從(cong) 臨(lin) 港試點擴展到浦東(dong) 新區全域;靜安、閔行等區均積極申報中……條件成熟後,上海將全域推出試點。

  代表們(men) 的質疑,無疑是城市發展“自我加壓”——2021年,上海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排名全國第一。

  “‘無廢城市’理念,與(yu) 每一個(ge) 市民息息相關(guan) ”,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yu) 建築學院教授黃晨代表說,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要在生產(chan) 、收集、轉移、利用、處置每個(ge) 環節,精準施策,引領社會(hui) 在每個(ge) 過程中盡可能做到資源化、無害化。

  盡可能,意味著“算細賬”。

  上海浦東(dong) 新區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會(hui) 主席施政代表曾嚐試把用完的油瓶洗淨,做到可回收等級,“我用了20分鍾,花了5盆水,這樣算就很不合理。”

  施政說,汙染防治是一個(ge) 係統概念,不能隻管了固廢就不節約用水,“如果這筆賬算下來不值得,那硬發展就沒道理了。隻有算清楚明白賬,才能夠幫助政府科學決(jue) 策。”

  “上海市一般工業(ye) 固廢2019年較2018年增長率約為(wei) 7%;從(cong) 三年連續增幅看,建築垃圾10%以上,生活垃圾5%以上。” 全國城鎮環境衛生技術標準委員會(hui) 主任趙愛華代表說,固廢產(chan) 量增幅居高不下,是上海及其他城市麵臨(lin) 的共性問題。

  黃晨說,源頭分類對後續的處置利用率提高有重要意義(yi) ,要將垃圾量、處置量、回收量等信息盡可能向市民公開,提高建設“無廢城市”建設的責任意識。

  “對照2021版‘無廢城市’建設指標,上海還需要站在更高、更係統的層麵謀劃和推進。”趙愛華說,加快推進無廢管理數字化,構建“無廢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機製創新上,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誰產(chan) 生誰付費,從(cong) 現在的軟引導向硬約束轉變。

  法治城市,把“破壞者”變成“守護者”

  

  法治主題專(zhuan) 題審議會(hui) 。唐小麗(li) 攝

  “細微之處最見深情,大到城市交通、電網運行,小到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電動自行車停放,都離不開安全。”在“貫徹人民城市建設理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法治化”專(zhuan) 題審議會(hui) 上,作為(wei) 基層代表,楊浦區殷行街道開魯新村片黨(dang) 委書(shu) 記範偉(wei) 華說。

  殷行街道老齡化程度高,老舊小區有不少獨居老人,“適老化改造給他們(men) 帶來福音,但關(guan) 鍵還是在細”,範偉(wei) 華細數,評估老人居家危險因素,僅(jin) 洗澡一項,就要配把手、馬桶扶手、洗澡椅子,“改善淋浴條件,就有效提高老年人自理能力,改善了養(yang) 老環境。”

  上海普世律師事務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李向農(nong) 代表說的則是風險,“發現風險的最佳時間無疑是在風險形成的初期階段,怎麽(me) 預知風險?是不是可以從(cong) 司法機關(guan) 案件裏梳理?”

  他建議,行政機關(guan) 和司法機關(guan) 、各司法機關(guan) 之間及時共享經濟社會(hui) 領域風險信息,發揮各自優(you) 勢,共同研判分析風險點,“充分發揮各級法院案管大數據平台預警作用,定期將相關(guan) 行業(ye) 或某企業(ye) 涉訴眾(zhong) 多信息推送給政府相關(guan) 部門及其他司法部門,以便政府為(wei) 後續風險化解提供支撐。”

  執法、司法機關(guan) 被比喻為(wei) 社會(hui) 的“溫度計”,是城市法治水平提升的“大數據池”,在一個(ge) 個(ge) 案件中,可以總結更有力、有效的治理方式。

  “快遞和外賣引發的案件不少”,上海四維樂(le) 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厲明代表說,《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頒布時間不短,但查處的違章數量居高不下,“快遞外賣都是職務行為(wei) ,有些違章是個(ge) 人素質問題,有些是道路先天缺陷,要分開看,給這些非機動車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和通達性。”

  崇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奚山青講述了受理的一起8人非法打鳥案件。

  “如果把8個(ge) 人全部批捕,建議法院判實刑,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我們(men) 將其中6名嫌疑人依法做出不批準逮捕決(jue) 定,附帶公益訴訟承擔民事責任”,她說,這個(ge) 創新不意味著能夠逃避懲罰,6名嫌疑人釋放後,要進行貨幣賠償(chang) 加上勞務代償(chang) ,每人支付三到五萬(wan) 生態修複賠償(chang) 金,半年裏要到所在鄉(xiang) 鎮公益勞動,鏟除河道淤泥清理,把抓鳥的網拆除,還要根據鄉(xiang) 鎮安排,拿自己的例子跟百姓以身說法,不能打鳥。

  “效果遠好過於(yu) 把他們(men) 關(guan) 在大牆之內(nei) ,把他們(men) 從(cong) 生態破壞者轉化變成生態守護者。要深入落實少捕慎捕,最大限度減少社會(hui) 對立麵。”奚山青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