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紹興柯橋區40餘個社區完成無障礙改造

發布時間:2022-01-25 14:34:00來源: 紹興日報

  日前,浙江首批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試項目公布,紹興(xing) 市柯橋區的“全鏈條”無障礙建設先行區項目入選,這也是紹興(xing) 唯一入選的項目。

  近年來,柯橋區以無障礙社區建設為(wei) 重點,全力推進殘疾人民生保障、公共服務、托養(yang) 照護等工作,提升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ti) 的生活品質。目前,柯橋已有40餘(yu) 個(ge) 社區完成無障礙改造,占比超過50%。其中柯橋街道大渡社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無障礙社區,柯橋區華舍街道綢緞社區等8個(ge) 社區成功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

  無障礙社區怎麽(me) 建?能給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ti) 帶來哪些好處?如何實現長效管理?近日,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幸福來敲門

  “這個(ge) 坡道之前有點陡,我向社區提了建議,改建完成後好多了。”在華舍街道東(dong) 周社區雙周小區,47歲的繆玉琴指著馬路邊的人行步道坡道高興(xing) 地說。1月17日上午,她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操縱著電動輪椅帶領記者逛起了小區。

  繆玉琴高位截癱已30餘(yu) 年,過去長期臥床,2021年,她終於(yu) “走”出了家門。“以前無障礙坡道少,台階多,很多地方輪椅需要抬上抬下。我和老伴哪裏抬得動,隻能盡量少出門。”繆玉琴的母親(qin) 說,但2021年,東(dong) 周社區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社區道路及公共場所都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出行方便多了。

  “每個(ge) 坡道前麵都有標識,這比較好,一看就知道往哪裏走。”繆玉琴熟門熟路地“開車”進了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順著她指引的方向,記者看到每個(ge) 坡道地麵都設了輪椅標識,此外,旁邊牆壁或地麵上也豎起了標示牌,距離稍長的長坡道還裝有扶手欄杆。

  如今,繆玉琴每天都會(hui) 出門,在外麵逛一小時,有時去公園看看風景,有時到小區和大家聊聊天,有時到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量量血壓、配些藥,精神狀態越來越好。“親(qin) 戚都說我變漂亮了。”繆玉琴笑著說。

  讓繆玉琴願意出門的另一大因素,是她現在使用的電動輪椅。2021年,華舍街道給她專(zhuan) 門配了一把電動輪椅,但因為(wei) 靠背太低,她又重新配了高靠背的。這樣一來,就不用再麻煩家人推輪椅了。

  此外,她家中還配備了電動護理床,原本街道還要為(wei) 她改造衛生間、房間牆壁,但由於(yu) 這是她們(men) 臨(lin) 時租住的房子,暫時擱置了。“街道已經把她列入名單了,等安置房建好裝修時,街道會(hui) 一起參與(yu) 進行全屋無障礙改造。”華舍街道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個(ge) 性化定製

  像繆玉琴這樣能順利出門的殘疾人、老年人,如今正越來越多。

  記者了解到,無障礙設施建設內(nei) 容包括社區道路、老年人和殘疾人家庭、公共服務機構、公共場所等無障礙環境建設,覆蓋人群包括高齡老人、年輕父母、少年兒(er) 童、階段性傷(shang) 病患者、殘疾人等,通過植入人性化的生活場景,方便他們(men) 的生活。

  從(cong) 2020年起,柯橋區啟動無障礙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三年內(nei) 總投資約6500萬(wan) 元,在全區77個(ge) 社區進行無障礙環境建設。

  柯橋區殘聯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柯橋區無障礙社區建設由各鎮街作為(wei) 建設主體(ti) ,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五星和美”創建、美麗(li) 城鎮建設等統籌推進,避免重複建設,造成浪費。改造建設啟動前期,依據社區自身軟硬件條件、行動不便人群分布情況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等,通過業(ye) 主代表大會(hui) 、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開展實地調研,充分掌握社區群眾(zhong) 需求,一區一策、因地製宜,確保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實用性。

  “比如柯橋馬鞍街道新海社區,由於(yu) 老年人占比較高,社區在黨(dang) 群服務中心專(zhuan) 門在樓梯扶手旁安裝了爬樓機,為(wei) 腿腳不便的人群提供上下樓服務。小區主要道路路麵安裝了240盞智能提示燈,人行橫道安裝了智能語音提示,為(wei) 視障群體(ti) 出行提供便利。東(dong) 周社區專(zhuan) 門設立了關(guan) 愛工作室,裏麵設有盲文書(shu) 籍、視障閱讀器。”該負責人說。

  除了在公共停車場劃設無障礙停車位、新建或改造無障礙衛生間、改造無障礙坡道等“標配”外,柯橋區還充分考慮每戶殘疾人的不同需求,按照“一戶一設計、一戶一方案”的原則提供個(ge) 性化服務。如該區湖塘街道賓舍村的錢來興(xing) ,今年60歲,肢體(ti) 四級殘疾,在征求本人意見後,他家的無障礙改造重點放在了廚房,水槽、灶台、櫥櫃等全部拆除後重新布置。

  家庭無障礙改造還包括衛生間改造、地麵平整及坡化、輔助器具適配、淨居亮居改造等項目。截至目前,柯橋區已完成約1000戶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建管護並重

  無障礙建設除了“建”,更重要的是長效管理和維護。

  柯橋區製訂了一套長效管理機製,由區級財政落實資金保障,各鎮街組織督促社區和物業(ye) 公司進行無障礙設施日常管護,發現問題及時報修、改善,並將無障礙建設貫穿到公共設施建設全程管理體(ti) 係和評價(jia) 指標中,實現常態化管理。同時,加強民主監督,落實整改意見,推動無障礙設施建設更加規範。

  繆玉琴因此還成了一名義(yi) 務監督員。2021年暑假,她去阪湖公園散步時發現,西門入口通道的隔離石墩前麵經常有電瓶車隨意亂(luan) 停堵路,導致輪椅無法通過,於(yu) 是她通過浙裏辦App向相關(guan) 部門反映。“處置速度非常快,我上午反映的,下午就有人去現場查看,晚上問題就解決(jue) 了。此後一直到現在,一次也沒堵過。”繆玉琴說。

  柯橋區殘聯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他們(men) 還將不定期開展“回頭看”,找出問題不足,督促整改落實。

  2022年,柯橋區將繼續啟動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以銀行、醫院、鎮街便民服務中心等為(wei) 重點領域,提高建設標準,補齊設施短板。“所謂‘全鏈條’無障礙建設,既要在建設區域上實現家庭居住、公共出行、社會(hui) 服務等全覆蓋,又要在建設管護上實現全程監督、長效管護。”柯橋區殘聯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