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買,而是高質量“買買買”
原標題:不是不買(mai) ,而是高質量“買(mai) 買(mai) 買(mai) ”
2022年第一天,在北京工作的王芳語在朋友圈留下這樣一句簽名——“2022年,挑戰‘不買(mai) 年’”。
新年伊始,很多年輕人紛紛在社交平台上寫(xie) 下了自己的新年計劃,“不買(mai) 年”就是頗具人氣的關(guan) 鍵詞之一。“不買(mai) 年”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內(nei) ,對自己的消費行為(wei) 作出限製,不買(mai) 不需要的東(dong) 西,持續時間從(cong) 一周到一年不等。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小紅書(shu) 發布的《2022十大生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年輕人看膩了大促的狂歡,消費方式從(cong) “頭腦發熱的剁手”已經轉變成“人間清醒式下單”。北京師範大學發布的《2021新青年時尚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近七成新青年時尚消費者在購物時首要考慮性價(jia) 比因素,消費時更趨於(yu) 理性。與(yu) “買(mai) 買(mai) 買(mai) ”不同,很多年輕人早已靠“不買(mai) 年”這種新的規劃理財方式省下了一大筆無效花費。
“不買(mai) 年”不是不買(mai) ,是生活態度的轉變
“收拾屋子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很多未拆封的化妝品,甚至有一些都忘記了是什麽(me) 時間買(mai) 的。”23歲的王芳語參加工作時間不長,平時喜歡刷網絡社交平台和購物網站,每當看到美妝博主、穿搭博主的推薦,就會(hui) 立刻到網絡購物平台搜索同款下單,“仿佛隻要我購買(mai) 了同款商品,我就能和博主們(men) 一樣漂亮。但最後發現,擁有這些商品之後給自己帶來的改變微乎其微。”
讓王芳語苦惱的不止是陷入“被種草”和“買(mai) 買(mai) 買(mai) ”的衝(chong) 動消費循環中,她還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yu) 計算如何更省錢。“有時候同款的價(jia) 格很高,我就會(hui) 去各家網絡購物平台找平價(jia) 替代品;有時候購物平台有大促活動,又會(hui) 想盡辦法去湊‘滿減’金額,甚至會(hui) 精確地計算在不同的網絡購物平台每毫克化妝品的價(jia) 格”。
社交媒體(ti) 、網絡購物平台的發展讓“種草”“拔草”成為(wei) 這屆年輕人的日常,“邊舍得花錢,邊計算省錢”的複雜矛盾行為(wei) 也逐漸成為(wei) 95後的主流消費趨勢。《95後年輕人群消費趨勢洞察2020》報告顯示,95後喜好娛樂(le) 與(yu) 社交,相比其他年齡用戶,對網紅博主推薦的物品有更高的接受度,且已經成為(wei) 直播電商、短視頻帶貨等平台的主力用戶。但有意思的是,95後在消費時卻非常精打細算,報告顯示他們(men) 在選購商品時喜歡多方比價(jia) ,在拚購、社交電商等省錢模式下的參與(yu) 度明顯高於(yu) 其他年齡段用戶。
“盡管花費了很多精力去計算如何買(mai) 到更實惠的商品,但看到自己的銀行賬單時,還是驚呆了。”“雙11”的購物清單讓25歲的杭州姑娘陳可下定決(jue) 心進行“不買(mai) 年”挑戰,“化妝品、衣服、家居用品等等,每天取快遞到‘手軟’,屋子裏麵塞得滿滿當當。但分析賬單時才發現這樣的消費習(xi) 慣非常不理性,不僅(jin) 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更希望把花在看東(dong) 西、選東(dong) 西、買(mai) 東(dong) 西上的精力和金錢都節約下來,花在更有意義(yi) 的事情上。”開始“不買(mai) 年”挑戰後,陳可每天都會(hui) 在社交平台記錄花銷,刷購物平台和短視頻的頻率也大大降低。3個(ge) 月後,她發現自己在化妝品、衣服鞋帽等消耗品方麵的支出降低,在旅遊、書(shu) 籍、健身等方麵的開支增加,“‘不買(mai) 年’挑戰不是不花錢,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從(cong) 以往淺顯的‘變美’消費變成了更健康、更科學、更博學及去看更大的世界”。
如何不買(mai) ,年輕人有自己的規則
“參加‘不買(mai) 年’挑戰需要經過認真思考,它是一種科學的購買(mai) 方式。”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個(ge) 進行了3年“不買(mai) 年”挑戰的博主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首先會(hui) 梳理出現有的物品,按照衣、食、住、行、玩樂(le) 分成5個(ge) 大類,每個(ge) 門類再詳細地分為(wei) :必需品、調減數量品、非必需品等,根據每天物品的購買(mai) 與(yu) 消耗,更新自己的表格”。
在小紅書(shu) 搜索“不買(mai) 年”,經驗分享類內(nei) 容多達上千條,一位博主將“不買(mai) 年”挑戰中的購買(mai) 原則總結為(wei) :是否特別喜歡,是否一定要買(mai) ,是否適合自己,思考使用率和剛需性,閑置專(zhuan) 賣。但是,到底不買(mai) 什麽(me) ,則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大多數挑戰者會(hui) 詳細列出自己的需求清單,分門別類總結是否需要購買(mai) 。
王芳語將自己的購買(mai) 品類分為(wei) 無壓力購買(mai) 、用完再買(mai) 、一入一出、堅決(jue) 不買(mai) 幾大類,其中化妝品和衣服作為(wei) 之前消費的開支大項,被她列入到“堅決(jue) 不買(mai) ”品類下。“之前隻會(hui) 覺得我要買(mai) 各種款式的衣服,但限製自己買(mai) 衣服的數量之後,開始學習(xi) 靠原有的衣服搭配出新意,無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審美。”王芳語說。
“我的不買(mai) 原則是:千萬(wan) 不要讓自己覺得不舒服,不要束縛自己。”B站博主王大麗(li) 身在英國,平時喜歡購買(mai) 家居用品,但很多都被閑置在角落。“我挑戰‘不買(mai) 年’的目標是:能夠正確審視自己的消費習(xi) 慣,讓自己變得更加自律”。正式開始挑戰前,王大麗(li) 給了自己半年的測試期,“測試期隻是有意識地減少購買(mai) ,並不會(hui) 太嚴(yan) 格限製自己,這樣可以讓自己更好地適應”。之後,王大麗(li) 把自己的心得體(ti) 會(hui) 發到視頻平台上,受到越來越多的網友關(guan) 注,意外地成了生活區博主。“剛開始會(hui) 覺得挑戰很難,但是我逐漸會(hui) 用做飯、讀書(shu) 去填充我的生活,而且看到這麽(me) 多人和我一起學習(xi) 理性消費,也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目前每3個(ge) 月都會(hui) 比去年同期省下一萬(wan) 多元,生活也有了很大變化。”對於(yu) 王大麗(li) 來說,“不買(mai) 年”挑戰讓她找到了更好的方式去舒緩壓力並且得到快樂(le) ,從(cong) 減少消費的過程中擁有了很多成就感。
“‘不買(mai) 年’並不是不買(mai) ,而是高質量的‘買(mai) 買(mai) 買(mai) ’。”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梁永安分析說,“不買(mai) 年”背後不隻是消費問題,而是年輕人在麵臨(lin) 生活壓力時,對自己生活狀態、生活方式,尤其是精神狀態的反思,“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men) 需要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舍棄掉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其實是為(wei) 了從(cong) 物質消費帶來的快樂(le) 感轉移到精神世界的滿足感”。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許子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