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嘉興2021年改造134個老舊小區 惠及10萬居民

發布時間:2022-01-27 15:41:00來源: 嘉興日報

  對於(yu) 安土重遷的中國人來說,“家”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概念,“住得好不好”是老百姓非常關(guan) 心的問題。作為(wei) 提升城市品質、關(guan) 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自2006年以來,嘉興(xing) 就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wei) 該市政府民生實事工程重點推進。

  民生實事辦得怎麽(me) 樣,數據是最直觀的體(ti) 現。2021年1至11月,嘉興(xing) 市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34個(ge) ,完成老舊小區公共服務提升102個(ge) ,均超額完成2021年度目標任務;投入資金約29億(yi) 元,改造建築麵積281萬(wan) 平方米,共有3.2萬(wan) 戶、10.3萬(wan) 居民受益。

  “在這住了20多年了,怎麽(me) 也沒想到政府會(hui) 改造老小區,不花一分錢就住進‘新小區’了!”“環境好太多了,就連我女兒(er) 也說,比她住的高檔小區還幹淨哩!”問及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居民們(men) 紛紛豎起大拇指,發自內(nei) 心為(wei) 這項民生工程點讚。

  “原地升級”,老舊小區換新顏

  “你會(hui) 怎樣形容你住的地方?”若是把這個(ge) 問題拋給住在嘉興(xing) 市南湖區新興(xing) 街道王安社區王安裏的裘福根,三年前他也許會(hui) 告訴你:“小區裏電線拉滿,衛生也不好,下雨天還要擔心屋頂漏水。”建造於(yu) 上世紀90年代的王安裏,曆經30多年的風吹雨打,各類問題頻出:小區基礎設施陳舊、道路年久失修、樓房滲水、停車位不足、環境差……

  “那現在呢?”“現在屋頂都整修過了,停車位也重新規劃了,環境更是沒話說,大家都誇我們(men) 這裏造得好!”裘福根是王安裏建造完成後的第一批住戶,作為(wei) 小區變化的見證者,他對改造工作讚不絕口。

  改造以居民最關(guan) 心、最迫切的問題為(wei) 突破口,注重補齊小區功能短板。以王安裏為(wei) 例,該小區於(yu) 2020年開始改造,在尊重原有建築肌理的基礎上,施工單位對小區外立麵統一設計,將外牆粉刷一新,並進行了防水處理;重新整修屋頂,增加了防水層;為(wei) 解決(jue) 汙水溢流的問題,重新鋪設了地下管網,徹底實現雨汙分流;升級原垃圾收集點為(wei) 定時定點垃圾分類回收站點;修整路麵,並安裝了路燈、草坪燈……小區的基礎設施更完善、居住環境更整潔、文化內(nei) 容更彰顯。

  記者從(cong) 嘉興(xing) 市建設局園林市政服務中心主任張清宇處了解到,改造堅持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成立項目臨(lin) 時黨(dang) 支部,並充分尊重居民意願,創建了“兩(liang) 詢兩(liang) 公示兩(liang) 會(hui) 兩(liang) 監督”工作機製。

  改造開始之前,采用“兩(liang) 輪征詢”製,了解改造意願、民生需求,確定改造內(nei) 容。經征詢居民意見,改造意願達不到總戶數80%的小區暫緩改造,達到80%的按照通過比例進行排名。改造開始後,采用“方案兩(liang) 輪公示”製和“兩(liang) 會(hui) 兩(liang) 監督”製,由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牽頭組織,通過多種形式,不僅(jin) 邀請居民代表參與(yu) 到設計中來,也參與(yu) 到項目推進例會(hui) 和群眾(zhong) 代表懇談會(hui) 中。裘福根退休前是一名建築工人,他就常常到現場查看施工進展,提出自己的意見。“我們(men) 把要不要改造、怎麽(me) 改造的權力充分交給居民,讓居民也參與(yu) 到項目中,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麵檢查,監督項目實施,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應民之所需’。”張清宇說。

  現在,裘福根退休了,閑不下來的他還主動報名成為(wei) 小區的垃圾分類勸導員。“我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政府為(wei) 我們(men) 考慮,我也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裘福根說。

  片區改造,新老居民展笑顏

  走進嘉興(xing) 市南湖區南湖街道農(nong) 翔社區,映入眼簾的就是盤旋在河道之上的睦鄰橋,這是農(nong) 翔社區改造中的“點睛之筆”。都說“遠親(qin) 不如近鄰”,然而在改造之前,社區各個(ge) 片區之間被河道阻隔,給居民的通行帶來了諸多不便。

  “以前去買(mai) 菜啊、小孩去上學啊都要從(cong) 小區出口往外走,出去就是機動車道,十分不安全。現在都從(cong) 睦鄰橋上走了,更安全也更方便,比從(cong) 外麵繞節省了10多分鍾呢!”張根鴻住在農(nong) 翔社區銀柳坊7幢,記者遇到他的時候,他正招呼住在石榴坊的韓海生前去做客,“走,老韓!穿過這座橋,也去我們(men) 銀柳坊看看。”這座長25.3米、寬2.5米的睦鄰橋,不僅(jin) 連通了各個(ge) 片區,也拉近了居民之間的關(guan) 係,進一步強化完整社區、連片改造的理念。

  據悉,片區改造是2021年嘉興(xing) 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推出的創新模式。“針對我市大多數老舊小區點狀建設、規模較小的特點,我們(men) 統籌考慮老舊小區功能需求、服務需求、管理需求,改變過去以小區為(wei) 單位推進改造的模式,改為(wei) 劃片區推進,以社區網格劃分為(wei) 基礎,集中力量解決(jue) 一些突出的民生問題,係統推動小區及周邊區域的基礎設施更新聯動。”張清宇說,同時銜接好街區框架結構、周邊商業(ye) 布局、曆史文化保護等“棋眼”的形態落點,實現片區風貌管控統一,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共建共享,構成完整的社區有機體(ti) 。

  “片區改造整合了片區內(nei) 的各類資源,可以為(wei) 居民創造更多生活空間,我們(men) 在改造中就利用拆違整治後騰出的土地建設了一批口袋公園、休閑廣場等,盤活小區內(nei) 及周邊存量資源,社區公共服務功能得到係統完善,小區環境也得到了進一步美化。”嘉興(xing) 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院項目管理中心施工總監徐超告訴記者,在農(nong) 翔社區的改造中,借助濱河的地理優(you) 勢,將原先用於(yu) 停車的一塊區域改造成一條長285米的濱河綠道;對原先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進行征收,換上了嶄新的健身器材和遊樂(le) 設施,打造了一個(ge) “小區後花園”,天氣好的時候,有不少老人來這邊曬太陽、鍛煉身體(ti) 。

  改造完成後的社區不僅(jin) 讓老居民住得更舒心了,也吸引不少市民過來看房。2022年,嘉興(xing) 計劃在片區改造的基礎上,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進行擴麵,以“5-10-15分鍾社區生活圈”為(wei) 實施範圍,實施社區層麵更新。通過全麵評估現有社區實際情況與(yu) 服務要素需求,整合存量資源、運營資源,針對性完善健康、養(yang) 老、教育、文化、體(ti) 育健身、商業(ye) 服務等服務要素,統籌推進健康小屋、智慧書(shu) 屋、溫暖嘉驛站、鄰裏中心、公園、綠道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將舊改新建區域整合於(yu) 一體(ti) ,在全市範圍內(nei) 打造20個(ge) “溫暖嘉社區生活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