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標誌性“樣板”

發布時間:2022-02-15 16:58:00來源: 天津日報

  全年PM2.5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20.4%,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上年增加25天……2021年,天津環境改善再次取得曆史性突破。

  綠色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藍綠空間占比提升到65%以上,成規模生態區近300平方公裏……“871”重大生態工程穩步推進,生態係統碳匯能力明顯增強。

  去汙染、擴藍綠、增碳匯,係統性施策產(chan) 生綜合性效應。全市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委員結合《政府工作報告》,暢談身邊環境“既可感又可數”的積極變化,熱議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提升區域生態功能,做好天津市“雙碳”工作,提升百姓的綠色幸福指數。

  綜合效益不斷顯現

  碳匯能力穩步提升

  近年來,天津市大力推進“871”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努力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標誌性“樣板”,綜合效益不斷顯現。

  “2021年七裏海、北大港、大黃堡、團泊4個(ge) 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水域濕地麵積較2017年增加113.23平方公裏,生態空間和生境質量指數都有穩步增加。”市人大代表、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溫娟表示,天津市濕地重要性和影響力正不斷提升。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內(nei) 有11.3平方公裏自然資源豐(feng) 富的地區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北大港和七裏海濕地部分區域也列入了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溫娟介紹,隨著綠色生態屏障區建設穩步推進,區域氣候環境明顯改善,平均氣溫下降5.9%,相對濕度上升9.6%,有效阻斷了雙城“超大熱島”的形成。碳匯能力穩步提升,區內(nei) 單位麵積碳匯能力為(wei) 全市平均水平的3.3倍。“未來隨著生態係統麵積增加、樹齡增長以及生態係統功能不斷提高,預計碳匯量將進一步提升至現在的4至5倍。”

  “生態建設重在久久為(wei) 功。2021年,我們(men) 順利完成綠色生態屏障西青段一期工程,在天津西南部打造了濕地湖島相間、阡陌稻田交錯的美麗(li) 景象。今年,將加強綠色生態屏障頂層設計,擴大植樹造林麵積,提升管養(yang) 水平,引入多元化產(chan) 業(ye) ,優(you) 先布局‘零碳’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增強綠地、湖泊、濕地等自然生態係統固碳能力和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市人大代表、西青區委書(shu) 記李清表示。

  “目前,綠色生態屏障西青段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並對全區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產(chan) 生重要引領作用。”李清介紹,西青區將進一步提升綠色生態屏障區服務能力,著力打造造林綠化、綠色農(nong) 業(ye) 、工業(ye) 轉型、文化旅遊、碳匯能力高地等九大工程。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為(wei) 加快建設“五個(ge) 現代化天津”貢獻西青“綠色之為(wei) ”。

  “雙碳”已下先手棋

  定能打好主動仗

  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加快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大力推廣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雙碳”工作作出係統性安排。

  “近年來,天津堅持新發展理念,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麵已下了先手棋,一定能打好主動仗。”市政協委員刁立成一直關(guan) 注著天津市“雙碳”工作的進展。他向記者介紹,去年市科技局組織開展了碳達峰碳中和科技重大專(zhuan) 項“揭榜掛帥”,市發改委開展了產(chan) 業(ye) 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綜合服務行動,部分高校還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這些務實舉(ju) 措讓我們(men) 離‘雙碳’目標越來越近,同時在全社會(hui) 起到了示範宣傳(chuan) 作用,有利於(yu) 凝聚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刁立成說。

  “作為(wei) 直轄市和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天津理當率先探索最優(you) ‘雙碳’路徑,擔當實現‘雙碳’目標的先行者。”這次參加市政協會(hui) 議,市政協委員、天津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牛桂敏圍繞實現“雙碳”目標,帶來了多份提案。

  “《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重點工作中明確了‘雙碳’主攻方向,也為(wei) 我們(men) 參政議政、發揮智庫作用、履職盡責提供了很好的指引。”牛桂敏說。

  盡快建立“碳普惠”機製

  關(guan) 鍵領域解除“碳鎖定”

  “我們(men) 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科學係統地推進‘雙碳’工作。”刁立成建議,加強電力交易、用能權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的統籌銜接。

  “當前,天津應盡快建立‘碳普惠’機製。”九三學社市委會(hui) 在建議中認為(wei) ,“碳普惠”機製有利於(yu) 加速“雙碳”目標的實現。“碳普惠”是對個(ge) 人、小微企業(ye) 的綠色低碳行為(wei) 以減排量的形式量化,通過商業(ye) 激勵、政策鼓勵或與(yu) 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等方式,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正向引導的機製。“生態城可以試點先行。作為(wei)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智慧城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生態城已經發布了較為(wei) 完善的智慧城市指標體(ti) 係和生態指標體(ti) 係,為(wei) 實施推廣‘碳普惠’提供了基礎保障和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

  “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在於(yu) 解除‘碳鎖定’。”牛桂敏認為(wei) ,天津解除“碳鎖定”的技術路徑應主要著眼於(yu) 全市能源供應、消費、排放係統的脫碳革命,簡單概括為(wei) :在控製能源消費總量及增長率的基礎上,電力脫碳、終端電化、節能提效、排放綠化。

  在牛桂敏看來,能源、工業(ye) 、建築、交通等關(guan) 鍵領域解除“碳鎖定”是天津實現“雙碳”目標的發力重點。能源領域要提高外購綠電比例,鼓勵發展分布式光電、風電等,減輕碳依賴;工業(ye) 領域要增量避碳、存量減碳,攤薄“碳鎖定”;建築領域要全生命周期減碳;交通出行和運輸領域則要實現結構低碳化、智能化,提高碳效率。“解除‘碳鎖定’、實現‘雙碳’目標,還會(hui) 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生產(chan) 、生活等方方麵麵,需要政府、企業(ye) 、公眾(zhong) 的共同努力。”她說。(記者 周誌強 韓雯 張清)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