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點燃”冬奧的長信宮燈占C位!中外媒體在故宮讀懂“何以中國”

發布時間:2022-02-16 14:41: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 (記者鮑聰穎)一場瑞雪為(wei) 北京這座“雙奧之城”增添了濃厚的冰雪氛圍。2月14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驚喜盲盒”再度來襲,中心聯合故宮博物院舉(ju) 辦2022北京新聞中心媒體(ti) 開放日活動,邀請百餘(yu) 位中外記者探訪故宮,觀賞開年大展,在全國30家博物館精選出來的130餘(yu) 件文物中讀懂中國。

  中外記者穿越時空 步入皇家冰雪“賽場”

  “驚喜盲盒”是冬奧會(hui) 期間,2022北京新聞中心緊跟潮流,創新新聞業(ye) 態,精心打造的新聞品牌。

  此次“驚喜盲盒”活動聚焦最新最美最好北京,組織中外記者到雪中故宮體(ti) 驗中華國寶重器,感受盛世文明,也成為(wei) 2022北京新聞中心的“頂流”。“故宮·2022北京新聞中心媒體(ti) 開放日”驚喜活動一經揭曉,120個(ge) 參加名額“秒光”。

  

  白雪映紅牆,紫禁城盡顯魅力。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攝

  雪中故宮是無數遊客心之所向的美景,潔白冰雪覆蓋下,紫禁城盡顯魅力。步入故宮,快門聲此起彼伏,百餘(yu) 名中外記者難掩熱情。放眼望去,身披“白紗”的宏偉(wei) 宮殿,宛如“冰絲(si) 帶”的金水河,平整無暇的雪地,如同另一個(ge) 穿越了時空的冰雪“賽場”。正如故宮博物院官方公眾(zhong) 號所言,“正當時的瑞雪,也鳴奏著健兒(er) 們(men) 進取的凱歌。”

  130餘(yu) 件珍貴文物中讀懂中國

  文華殿內(nei) ,“何以中國——中華古代文明暨《國家寶藏》特展”正在舉(ju) 辦,全國30家博物館精選出來的130餘(yu) 件文物講述中國故事。

  

  百餘(yu) 位中外記者探訪故宮,觀賞“何以中國——中華古代文明暨《國家寶藏》特展”。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攝

  130餘(yu) 件珍貴文物,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shu) 畫、古籍善本、印章等類別,包含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展覽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視作一條大河,以“源”“流”“匯”三個(ge) 單元,展現中華文明的魅力。

  展廳中,三個(ge) 中心展櫃中的文物,算得上重中之重。其中,青銅器“何尊”的底部有122字銘文,銘文中“宅茲(zi) 中國”的意思是,“中國”這個(ge) 地方營建都城。這是已知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不過當時所指的是洛陽和周邊這個(ge) 區域。另外兩(liang) 件重磅文物,分別是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反山出土的玉琮和故宮博物院藏玉龍。

  

  長信宮燈是2000多年前的西漢宮燈,造型輕巧華麗(li) ,設計巧妙環保。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攝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長信宮燈在展廳中占據了“C”位,吸引了眾(zhong) 多中外媒體(ti) 記者的鏡頭。展櫃中,一位跪地執燈的宮女,左手執燈盤,燈盤中心有燈芯,右臂高高舉(ju) 起,垂下的袖管成為(wei) 燈罩。在此前的媒體(ti) 采訪中,北京冬奧會(hui) 火炬設計者李劍葉曾介紹,北京冬奧會(hui) 火炬接力火種燈的創意源於(yu) “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長信宮燈是2000多年前的西漢宮燈,造型輕巧華麗(li) ,設計巧妙環保。火種燈創意源於(yu) 西漢長信宮燈,希望借“長信”之義(yi) ,表達人們(men) 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飛舞的紅色絲(si) 帶環繞在火種燈頂部,與(yu) 火炬“飛揚”視覺形象統一,象征著拚搏的奧運激情。

  

  文華殿北側(ce) 的文淵閣,作為(wei) 此次展覽最後一件“展品”,與(yu) 文華殿展廳結尾處的《四庫全書(shu) 》(影印本)遙相呼應。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 攝

  除了重磅展覽,2022北京新聞中心聯合角樓咖啡為(wei) 記者免費提供熱氣騰騰的美味咖啡,出行前提示防寒保暖、小心路滑,途中周到的班車服務,讓中外記者感受到滿滿的溫暖,記者們(men) 紛紛為(wei) 2022北京新聞中心的這份“驚喜盲盒”點讚。

  小貼士

  “何以中國”展位於(yu) 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廳,展期為(wei) 2022年1月26日至5月4日。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展覽實行預約入場,全天限額3000人,額滿為(wei) 止。觀眾(zhong) 可通過故宮博物院網絡售票網站(https://gugong.ktmtech.cn/)和微信公眾(zhong) 號“故宮博物院觀眾(zhong) 服務”,使用二代身份證或護照信息進行實名預約。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