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台青體驗“楚風漢韻”元宵節
【解說】看漢劇、畫臉譜、包湯圓、觀舞獅、猜燈謎……2022年武漢台青迎春元宵活動2月15日下午在武昌區紫陽公園舉(ju) 行,20餘(yu) 名在漢台青體(ti) 驗中華傳(chuan) 統民俗文化、武漢風土人情的同時,感受元宵佳節的溫馨與(yu) 團聚。
【解說】飛簷翹角、古色古香的紫陽閣坐落於(yu) 紫陽公園湖心島上,現如今,這裏是武漢首家漢劇博物館,館藏珍貴漢劇文物3500餘(yu) 件。當日下午,台青一行首先抵達漢劇博物館,在講解員帶領下了解漢劇的起源與(yu) 傳(chuan) 承。並且圍坐在一起繪製五彩戲曲臉譜。
【解說】談及春節假期的安排,在大陸創業(ye) 的台灣青年導演薛穎穜說,走在武漢的街道上, 感受到的是跟自己家鄉(xiang) 一樣的年味,一切都是那麽(me) 親(qin) 切。
【同期】台灣青年導演 薛穎穜
那我覺得這個(ge) 我們(men) 這邊的年味,看到這個(ge) 年我就想到我台灣家的這個(ge) 年味,一樣是個(ge) 過年的時候,也是有些人會(hui) 來曬這些臘肉。做一些跟過年采買(mai) 這些年貨相關(guan) 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我走到這些的街道,我又仿佛好像回到,我的台灣的這個(ge) 故鄉(xiang) ,同樣的一個(ge) 情景曆曆在目,也解一下這個(ge) 思鄉(xiang) 之情吧。
【解說】同樣位於(yu) 紫陽公園內(nei) 的武漢市德森地契博物館當日張燈結彩,紅火的燈籠下懸掛著一張張趣味謎語。舞獅、采蓮船、蚌殼精等民俗文藝節目悉數上演。元宵佳節吃湯圓,是兩(liang) 岸共同習(xi) 俗。包湯圓環節,現場台青創意百出。圓滾滾的湯圓貼上黑眼睛和耳朵,一隻隻憨態可掬的“冰墩墩”好看又應景。
【同期】台灣青年學生 林世賢
感覺在武漢跟在台灣這都是大家都是中華民族,就是過下來的感覺都是差不多,就有一樣的習(xi) 俗,就一樣的傳(chuan) 統,就是都有相同的感覺,就像是元宵,台灣也會(hui) 包湯圓,然後掛燈籠。這些在武漢也都會(hui) 有。
【同期】台灣青年導演 薛穎穜
我們(men) 都是同樣從(cong) 小到大都是學習(x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我覺得我每次隻要我們(men) 重做一次,這樣子的一個(ge) 活動,不管我們(men) 做湯圓也好,還有就是寫(xie) 書(shu) 法也好,做窗花我都想到我們(men) 都是流同樣的血的,同樣的有這樣子的一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留下來的那個(ge) 血脈共同性,所以每做一次。我就更認同我自己是個(ge) 中國人,對我更愛這片土地。
【解說】本次活動主辦方負責人、武漢台資企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吳誌榮告訴記者,今年有不少台青、台生留在武漢過春節,武漢台協也組織了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讓大家分享節日喜悅,感受家的溫暖。
【同期】武漢台資企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 吳誌榮
上元節也是我們(men) 的元宵節,是我們(men) 年後的第一個(ge) 月圓時,所以我們(men) 中國人相當重視這個(ge) 節慶。我們(men) 認為(wei) 在祖國寶島台灣,其實從(cong) 小我們(men) 就有慶祝元宵節這個(ge) 活動,那今天由於(yu) 疫情的關(guan) 係,我們(men) 在漢的台胞沒辦法回去過年,我們(men) 台青們(men) 能夠在武昌這邊歡度這個(ge) 節日,那我們(men) 也第一次接觸了我們(men) 的漢劇,很開心,在場我們(men) 幾十位台青們(men) ,也獲得一個(ge) 很歡樂(le) 的一個(ge) 元宵節。
記者 鄭子顏 湖北武漢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