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賞非遺 過元宵

發布時間:2022-02-16 14:4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ge) 大笸籮在錦芳小吃製作師趙雙宇手中有節奏地前後抖動,黑芝麻等餡料外均勻裹上了糯米粉,一顆顆潔白滾圓的元宵便做成了。

  錦芳元宵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北京市東(dong) 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很高興(xing) 能有機會(hui) 親(qin) 手製作中國傳(chuan) 統美食元宵。”韓國紐斯頻通訊社記者崔憲圭興(xing) 味盎然地說。

  2月15日,恰逢元宵節,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ti) 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訪活動,邀請中外媒體(ti) 記者走進老字號便宜坊鮮魚口店,近距離觀賞非遺技藝,體(ti) 驗傳(chuan) 統美食製作,領略中國傳(chuan) 統飲食文化。

  和麵、揪劑、打底、擀皮、壓花……在都一處燒麥製作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吳華俠(xia) 手下,一塊塊麵團瞬間被擀出層層疊疊的花邊,“一張皮至少要擀出24個(ge) 褶,24個(ge) 褶代表了24個(ge) 節氣,做一個(ge) 燒麥需要16道工序。”蒸熟的燒麥玲瓏剔透,皮薄如翼,頂端泛著白霜,酷似盛開的花朵。目睹製作全過程,記者們(men) 讚不絕口。

  “都一處燒麥製作技藝”,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前不久,吳華俠(xia) 參加了北京冬奧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她說,“傳(chuan) 承技藝就如同傳(chuan) 遞火炬一樣,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