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2035年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發布時間:2022-02-16 14:4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為(wei)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老年人共享首都改革發展成果,本市起草了《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首都老齡工作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目前正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包含完善就近精準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構建綜合連續老年健康支撐體(ti) 係、支持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hui) 建設等八個(ge) 方麵。其中提出,到2025年,本市擬在居家照護需求相對集中的城市社區,建設不少於(yu) 10000張養(yang) 老家庭照護床位,同時,建立適合本市實際的“互聯網+護理服務”發展模式。安寧療護服務供給也將持續擴大,到2025年,本市每個(ge) 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於(yu) 1800張。

  適時在全市推行長期護理保險

  《征求意見稿》指出,在構建綜合連續老年健康支撐體(ti) 係方麵,本市將加強老年人預防保健。開展疾病早期篩查與(yu) 幹預,開展腦健康篩查以及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和健康指導,試點並逐步開展老年人群營養(yang) 與(yu) 健康狀況監測。為(wei) 百歲戶籍老年人免費提供居家健康服務,探索逐步將覆蓋範圍向有需求的高齡老年人拓展。到2025年,老年人城鄉(xiang) 社區規範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65%;有意願簽約家庭醫生的基本養(yang) 老服務對象和高齡獨居老年人實現全覆蓋。同時,健全老年醫療服務網絡。

  在加強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保障方麵,本市將建立全市統一的老年人健康和能力評估標準,建立護理需求認定和等級評定的標準體(ti) 係和管理辦法。積極穩妥推進石景山區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工作,適時在全市推行符合市情的長期護理保險製度。發展長期照護商業(ye) 保險。將護理機構(含護理院、護理站)納入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機構定點範圍。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具備提供長期照護服務能力的養(yang) 老服務機構,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長期照護服務,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推進養(yang) 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建設。2025年,在居家照護需求相對集中的城市社區,建設不少於(yu) 10000張養(yang) 老家庭照護床位。建立適合本市實際的“互聯網+護理服務”發展模式。

  每區至少設1所安寧療護中心

  同時,擴大安寧療護服務供給。據了解,安寧療護是為(wei) 疾病終末期患者在臨(lin) 終前通過控製痛苦和不適症狀,提供身體(ti) 、心理、精神等方麵的照護和人文關(guan) 懷,以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yan) 離世的服務。本市鼓勵醫療機構開設安寧療護病區。建立完善安寧療護多學科服務模式。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yang) 結合機構開設安寧療護床位。研究製定居家安寧療護服務標準和規範。完善安寧療護價(jia) 格政策。加強安寧療護理念宣傳(chuan) 。到2025年,每個(ge) 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於(yu) 1800張。

  根據近期剛剛發布的《北京市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本市將搭建安寧療護服務網絡,在有序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方麵,二、三級醫院主要為(wei) 突發急性病變或身體(ti) 、心理症狀較重、需要住院治療的安寧療護患者提供安寧療護服務,並承擔安寧療護技術支持、安寧療護專(zhuan) 業(ye) 人才培訓等任務。鼓勵三級醫院與(yu) 安寧療護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其他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醫療機構建立對口支援、轉診合作機製,充分發揮優(you) 質醫療資源的幫扶帶動作用。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機構、養(yang) 老機構主要為(wei) 診斷明確、症狀輕且穩定的安寧療護患者提供機構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有條件的可通過設立家庭病床、巡診等多種方式,按照有關(guan) 要求,開展包括症狀控製、舒適照護、心理支持和人文關(guan) 懷等適宜居家提供的安寧療護服務。

  基層老年協會(hui) 組建率將超80%

  在支持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方麵,《征求意見稿》提出,本市將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針對老年人就業(ye) 需求和特點,加強政策谘詢、職業(ye) 指導、職業(ye) 介紹等服務,為(wei) 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就業(ye) 創業(ye) 和技能培訓服務。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探索適合老年人的靈活就業(ye) 模式。到2025年底,基層老年協會(hui) 組建率達80%以上。建立養(yang) 老誌願服務“時間銀行”製度,完善誌願服務激勵措施,逐步構建“政府主導、通存通兌(dui) 、權威統一”的養(yang) 老服務時間銀行運行機製。到2025年,老年誌願者注冊(ce) 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30%。

  全麵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hui) 建設也是該《征求意見稿》中的重要內(nei) 容。未來,本市將持續加大老年人權益保護力度。修訂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及相關(guan) 配套政策法規。強化涉老重點領域監管,在婚姻、財產(chan) 、消費、金融等領域加大針對老年群體(ti) 的法律支持。拓展公共保護服務內(nei) 容與(yu) 範圍,將高齡失能獨居等特殊群體(ti) 老年人納入重點保護範圍,完善老年人監護製度。

  推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積極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將為(wei) 老服務設施織補進城市更新中。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製,到2035年底,全市城鄉(xiang) 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為(wei) 經濟困難的失能、殘疾、高齡等老年人,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安裝緊急救援設施、開展巡視探訪,探索在養(yang) 老服務機構、城鄉(xiang) 社區設立康複輔助器具配置服務(租賃)站點。全麵發展適老型智能交通體(ti) 係,提供便捷舒適的老年人出行環境。

  為(wei) 助力老年人融入數字化生活,《征求意見稿》提出,本市擬開展“智慧助老”“科技惠老”專(zhuan) 項行動,解決(jue) 老年人運用智能產(chan) 品的技術障礙。依托社區加大對老年人智能技術使用的宣傳(chuan) 和培訓,並在老年人高頻活動場所保留必要的傳(chuan) 統服務方式。實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專(zhuan) 項行動。開發推廣適老智能產(chan) 品。推廣互聯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