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培養青年人才 激發創新活力
為(wei) 戰育才謀打贏(強軍(jun) 路上)
——走進軍(jun) 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看人才培養(yang)
圖①:國防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調試係統。何書(shu) 遠攝
圖②:國防大學學員進行學習(xi) 交流。段文君攝
圖③:軍(jun) 事科學院科研人員深入一線調研。邵龍飛攝
強軍(jun) 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動我軍(jun) 高質量發展、贏得軍(jun) 事競爭(zheng) 和未來戰爭(zheng) 主動的關(guan) 鍵因素。在去年11月舉(ju) 行的中央軍(jun) 委人才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主席強調,要堅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yang) 之路,堅持軍(jun) 隊培養(yang) 為(wei) 主、多種方式相結合,形成具有我軍(jun) 特色的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模式,提高備戰打仗人才供給能力和水平。
軍(jun) 隊院校和科研院所因打仗而生,為(wei) 打仗而建,是軍(jun) 隊人才培養(yang) 的骨幹力量。麵向部隊、麵向戰場、麵向未來,如何開展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培養(yang) 會(hui) 打仗、懂打仗的新型軍(jun) 事人才?近日,記者走進軍(jun) 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3家單位,采訪他們(men) 的經驗和做法。
——編 者
軍(jun) 事科學院——
堅持培用一體(ti) 深耕研戰主業(ye)
本報記者 李卓爾
夜幕深沉,軍(jun) 事科學院軍(jun) 事醫學研究院的幢幢大樓燈火通明。一間實驗室裏,幾名學生正在向該院研究員王以政匯報最新的實驗進展。王以政長期致力於(yu) 神經生物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和軍(jun) 隊重大科研項目30餘(yu) 項,去年當選為(wei) 中國科學院院士。
近年來,軍(jun) 事科學院為(wei) 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先後製訂了培養(yang) 扶持、選拔引進、評價(jia) 激勵等辦法。
“我們(men) 著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持打著燈籠選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加速集聚優(you) 秀科研人才資源。”該院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著力打造為(wei) 國家謀安全、為(wei) 強軍(jun) 謀大略、為(wei) 打贏謀勝策的科研人才方陣。
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域僅(jin) 補充淡水的情況下,連吃3天野戰食品是什麽(me) 感受?軍(jun) 用食品領域專(zhuan) 家郝利民,先後9次踏上青藏高原,試驗研發中的野戰食品。
“嘭!”一聲巨響,滾滾硝煙瞬時升起,某工程設計項目組組長楊涵衝(chong) 進試驗現場,以最快速度采集到目標物毀傷(shang) 測試第一組數據。
為(wei) 戰育才、育才為(wei) 戰,軍(jun) 事科學院深入開辟培用一體(ti) 路子。持續把科研重心瞄準強敵對手,把科研人才聚焦研戰主業(ye) ,把科研成果用在任務一線,促進人才向戰而行、為(wei) 戰而興(xing) 。
團隊聚才,形成人才抓建雁陣效應。在軍(jun) 事科學院,處處可見學術上的薪火相傳(chuan) ,精神上的血脈賡續。
一次,在全軍(jun) 某重點型號科研項目中,工程師陳強首次擔當項目總師,初出茅廬的他內(nei) 心頗為(wei) 忐忑。為(wei) 幫陳強打響“第一炮”,時任軍(jun) 事科學院某研究所所長的尹浩一麵靠前指導,一麵深入課題組,幫助分析解決(jue) 技術難題。
在尹浩的悉心幫帶下,陳強幹得越發得心應手。3年後,該項目獲得軍(jun) 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相關(guan) 成果在全軍(jun) 推廣應用,陳強被評為(wei) 全軍(jun) 首批科技拔尖人才。
“跟著這樣的團隊帶頭人,我始終感到有一雙溫暖的大手在托舉(ju) 自己!”陳強說。
軍(jun) 事科學院重構重塑以來,始終把人才當作最大優(you) 勢來涵養(yang) 、最大資源來開發、最大家業(ye) 來經營,形成了以28位兩(liang) 院院士領銜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科研矩陣,高素質軍(jun) 事科研人才已聚優(you) 成勢。如今,在軍(jun) 事科學院,一支支作風頑強、梯次搭配合理的科研團隊正在加速形成,為(wei) 構築“實戰神經”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國防大學——
錘煉指揮能力 製勝聯合戰場
本報記者 李龍伊
隆冬時節,北京百望山下的國防大學內(nei) ,教戰研戰練戰的氛圍格外濃鬱。一場持續多天的聯合對抗模擬演練,正在國防大學兵棋大樓導演大廳如火如荼地進行。數十名將校軍(jun) 官在這裏展開攻防推演,在激烈博弈中錘煉指揮能力。
去年11月,習(xi) 主席在中央軍(jun) 委人才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要堅持分類施策,抓好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高水平戰略管理人才培養(yang) 使用”。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yang) ,正是國防大學的核心職能。
“每天與(yu) 其說是在上課,不如說是在進行集體(ti) 作戰研究和籌劃。”指揮員班學員、海軍(jun) 某部支隊長丁永偉(wei) 感歎道。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這門課程中,指揮員班學員要在11天內(nei) ,完成多次課堂練習(xi) 和班組研討,並以戰區指揮員的身份完成3份作業(ye) 。丁永偉(wei) 感慨:“我們(men) 的課程設置緊密契合未來聯合作戰對指揮員的能力需求,打仗需要什麽(me) 就教什麽(me) ,崗位能力缺什麽(me) 就補什麽(me) 。”
在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一堂案例教學課上,褚睿副教授講授外軍(jun) 特種作戰理論專(zhuan) 題時,設計了講、看、學、研、練5個(ge) 教學環節。從(cong) 課堂精講到案例導入,從(cong) 觀看戰爭(zheng) 影片到組織小班化交流研討,在教員引導下,學員成為(wei) 學習(xi) 、研討、交流的主角。課程結束時,每個(ge) 學員還有一份大作業(ye) ——以聯軍(jun) 指揮官的身份,設身處地擬製出自認為(wei) 最合理的作戰構想。
“與(yu) 過去相比,‘研’的比重增加,‘練’的強度加大,‘考’的難度提高,學員們(men) 幾乎天天都挑燈夜戰,研究軍(jun) 事、研究戰爭(zheng) 、研究打仗的氛圍越來越濃。”某學員隊政委張岩告訴記者,學員在校期間共需評定15項成績,內(nei) 容涵蓋聯合作戰指揮全部內(nei) 容程序和方法要領,每次考核都是高標準嚴(yan) 要求。
考核成績是檢驗學員學習(xi) 成果的“試金石”。麵對考核,學員們(men) 不敢有絲(si) 毫的懈怠,有的半夜起床記理論,有的吃飯都在研究戰法應用……“我們(men) 的所有課程和考試,都瞄準了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zheng) 、可能作戰的對手,在貼近實戰中錘煉我們(men) 指揮員能打仗、打勝仗的本領。”一名學員表示,“這是軍(jun) 旅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次考試。”
調整組建4年多以來,國防大學加快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yang) ,一張張“路線圖”正在變成一份份“成績單”。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該校與(yu) 中央軍(jun) 委新頒布的聯合作戰綱要對標對表,與(yu) 戰區聯合指揮體(ti) 係全麵對接,百餘(yu) 個(ge) 作戰指揮類課題進入常態教學,一批批指揮員在這裏經風雨、見世麵、壯筋骨、長才幹,信心滿滿地走向聯合作戰演兵場。
國防科技大學——
培養(yang) 青年人才 激發創新活力
本報記者 劉博通
晨光初露,一枚火箭騰空而起,尾部拖著絢爛的火焰,按預定軌跡飛去,擊中空中目標、成功開傘(san) 、平穩降落、無損回收……上個(ge) 學期,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青年教員彭科時常一大早就來到學校,跟學員一起研究製導火箭。
彭科畢業(ye) 留校後就投入到了教戰研戰中。2021年,彭科獲得學院青年人才重大自主項目資助,這鼓勵他在教戰研戰中更加努力地進行有益探索。談及自身成長,彭科感慨萬(wan) 千:“學校為(wei) 青年人提供了平台和支持,給了我們(men) 乘風翱翔的動力。”
近年來,國防科技大學堅持立起為(wei) 戰育人鮮明導向,創新人才政策製度、優(you) 化人員發展布局,讓人才發展與(yu) 強軍(jun) 事業(ye) 同頻共振。
“人才是推動我軍(jun) 高質量發展、贏得軍(jun) 事競爭(zheng) 和未來戰爭(zheng) 主動的關(guan) 鍵因素。”該校政治工作處主任楊紅衛說,“打造支撐備戰的高素質人才方陣,既要開闊視野廣攬人才,也要更新理念用好人才,更要創新方式培育人才,做到培養(yang) 通曉實戰的名師和培育能打勝仗的徒弟並重。”
近年來,該校多措並舉(ju) 建隊伍、育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在不斷優(you) 化人才隊伍梯次結構上下功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選準選強後備對象重點培養(yang) ,通過積極發揮傳(chuan) 幫帶作用、個(ge) 性化支持、開放式培養(yang) 等方式,走出多崗位多渠道多層次鍛煉路子;實施人才分類評價(jia) ,完善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評價(jia) 機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
地形複雜、人跡罕至的環境中,學員僅(jin) 憑地圖和指北針徒步機動、紮筏過河,這是軍(jun) 事基礎教育學院軍(jun) 事地形學的訓練課目;而在電子對抗學院紅藍對抗比武現場,多種電子對抗手段應用於(yu) 比武全程,學員對電磁火力一體(ti) 運用的理解進一步加深……
“仗怎麽(me) 打,教學就怎麽(me) 開展。”這是該校教員們(men) 常說的一句話。近年來,該校牢牢把握為(wei) 戰抓教的鮮明導向,常態化組織“導師部隊行”和“青年教員部隊行”活動,每年選派骨幹教師參加任職代職、當兵鍛煉、演習(xi) 演訓和重大軍(jun) 事行動高達1900餘(yu) 人次,提高了教研人員緊貼實戰搞科研、聚焦打贏育人才的能力。
如今,在國防科技大學校園林蔭道兩(liang) 旁,豎立著一個(ge) 個(ge) 院士燈箱、優(you) 秀畢業(ye) 學員燈箱,展現了國防科技大學作為(wei) 高素質新型軍(jun) 事人才培養(yang) 高地的深刻底蘊;實驗室、圖書(shu) 館、教室裏,一場場“頭腦風暴”不時碰撞出創新火花和思維靈感;生長軍(jun) 官本科學員畢業(ye) 聯考軍(jun) 事基礎課目考核首次通過率、優(you) 良率均創改革重建以來新高……各行業(ye) 各領域人才輩出、創新為(wei) 戰活力競相迸發。
“我校將持續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jun) 戰略,大力培養(yang) 大批可堪重任的高素質新型軍(jun) 事人才,為(wei) 實現黨(dang) 在新時代的強軍(jun) 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與(yu) 科技支撐。”楊紅衛表示。(李 力 洪大鵬 張照星參與(yu) 采寫(xie) )
《人民日報》( 2022年02月27日 第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