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企業界代表:讓好政策細水長流 滋養市場主體

發布時間:2022-03-08 12:29:00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讓好政策細水長流,滋養(yang) 市場主體(ti) “青山常綠”

  市場主體(ti) 是經濟增長的微觀載體(ti) ,是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的源泉。保市場主體(ti) 直接關(guan) 係落實“六穩”“六保”任務,關(guan) 係穩定經濟基本盤。市場主體(ti) 穩則經濟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企業(ye) ,特別是提出了一係列具體(ti) 的減負紓困政策。如何讓這些好政策細水長流,滋養(yang) 市場主體(ti) “青山常綠”?

  對市場主體(ti) “放水養(yang) 魚”,減稅降費力度不減

  政府工作報告中,用大量篇幅部署了“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引發了企業(ye) 界代表熱烈討論。

  “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wan) 億(yi) 元,這個(ge) 數字確實震撼了我,也鼓舞和激勵我們(men) 企業(ye) 界繼續放開手腳去創新。”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天工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朱小坤坦言,企業(ye) 正是國家施行減稅降費的“受益者”。

  朱小坤算了筆賬,去年天工用於(yu) 粉末冶金、工模具鋼以及高端刀具等高端製造領域的產(chan) 品研發費用近3億(yi) 元,按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研發費用可以加計100%享受稅前抵扣,新增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約7000萬(wan) 元,研發負擔進一步減輕。

  “力度不斷的減稅降費,成為(wei) 企業(ye) 穩步向前的堅實後盾。”朱小坤表示,近年來企業(ye) “輕裝上陣”,創新活力不斷被激發。圍繞設備升級、係統優(you) 化、工藝改進、節能降耗、安全環保等方麵,天工去年形成了70多項創新成果,創造了數千萬(wan) 元的經濟效益,全年銷售收入再創增幅新高,充分顯示減稅降費對市場主體(ti) “放水養(yang) 魚”和激勵研發的良性驅動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預計全年退稅減稅2.5萬(wan) 億(yi) 元,能讓廣大市場主體(ti) 切實受益,進一步緩解經營壓力,增強活力。”全國人大代表、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孫桂泉表示,依托政府為(wei) 企業(ye) 紓困、強化創新等各項政策支持,可以有效推動企業(ye) 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以減稅降費的“減法”換來企業(ye) 發展的“加法”。

  事實上,早在2020年,江蘇為(wei) 應對疫情影響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出台了“蘇政50條”,2021年又出台了“蘇政30條”,兩(liang) 個(ge) 政策措施的出台,對留住市場主體(ti) “青山”、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作用。今年2月底,我省再次發布“蘇政40條”,從(cong) 加大財政稅費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支持、加大對重點行業(ye) 恢複發展的支持、持續優(you) 化提升服務等方麵,幫助市場主體(ti) 紓困解難。

  來自經濟一線的代表最知道企業(ye) 之苦,也最理解轉型之難,他們(men) 期待紓困助企的好政策能細水長流。全國人大代表、江蘇亞(ya) 萍集團董事長陸亞(ya) 萍格外關(guan) 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兩(liang) 句話,一是“確保退稅減稅這項關(guan) 鍵性舉(ju) 措落實到位,為(wei) 企業(ye) 雪中送炭,助企業(ye) 煥發生機”,另一句是“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複,發展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她希望,幫扶政策對餐飲、住宿、零售、旅遊、客運等就業(ye) 容量大、受疫情影響重的行業(ye) 予以傾(qing) 斜,“建議國家出台更多良策,關(guan) 注實體(ti) 門店經營的困難,支持這些行業(ye) 企業(ye) 挺得住、過難關(guan) 、有奔頭。”

  “扶上馬再送一程”,生力軍(jun) 要“拚出個(ge) 春天”

  中小企業(ye) 、小微企業(ye) 是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生力軍(jun) ,是擴大就業(ye) 、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yan) 峻,國內(nei) 外市場需求仍然乏力,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上升,疫情多點散發等形勢,導致中小微企業(ye) 麵臨(lin) 的生存壓力持續增加。如何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當前遇到的痛點問題?

  “中小微企業(ye) 需要‘扶上馬再送一程’。”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wan) 順集團董事長周善紅認為(wei) ,要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ye) 所繳納的各項社會(hui) 保險費率,優(you) 先允許中小微企業(ye) 中的重點行業(ye) 、科技型企業(ye) 暫緩稅收、社保繳納,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製度等,持續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雪中送炭”。同時,要把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發力點,聚焦在勞動密集型中小微企業(ye) 的發展需求上,精準救助、高效幫扶經營暫時困難但社會(hui) 效益較好的中小微企業(ye) 。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陳麗(li) 芬說,自己去年有欣慰也有憂慮——作為(wei) 我省紡織出口龍頭企業(ye) ,陽光集團全年享受各類減稅降費優(you) 惠近3000萬(wan) 元,在全球疫情反複、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的沉浮中,感受到政府和相關(guan) 部門的“堅實護航”,確保了企業(ye) 研發進度和生產(chan) 運轉。

  但企業(ye) 也麵臨(lin) 現實困境——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的瓶頸依然明顯,主要在於(yu) 企業(ye) 數字化基礎能力不足,特別是裝備和網絡的數字化改造投入較大,龍頭企業(ye) 尚有困難,更別說整條產(chan) 業(ye) 鏈上的中小微企業(ye) 。陳麗(li) 芬建議,形成製度性普惠政策,將紡織服裝企業(ye) 數字化建設投入按實際發生額加計75%在稅前扣除,以進一步激發企業(ye) 數字化建設的內(nei) 生動力,精準推動紡織服裝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數字化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裝配製造技術中心副主任王巍表示,減稅降費是助企紓困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舉(ju) 措之一,不僅(jin) 解企業(ye) 眼前之困,更利長遠,尤其對研發投入大的創新型企業(ye) 來說,可以說是幫了“關(guan) 鍵一把”。

  作為(wei) 一名來自製造業(ye) 的代表,王巍直言,“減稅降費”對他鼓舞巨大,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中小企業(ye) 、小微企業(ye) 穩住了,活力迸發了,龍頭企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能更安心、更放心地承接國家戰略科研任務,服務國家創新需求,“發展到這個(ge) 階段,產(chan) 業(ye) 鏈上的各個(ge) 環節都是‘關(guan) 鍵珍珠’,有一處卡住,有一家倒下,就可能影響到產(chan) 業(ye) 鏈的貫通,影響到行業(ye) 的平穩發展。”他希望與(yu) 更多中小微企業(ye) 一同奮進,靠過硬技術、過硬產(chan) 品闖出新路,“拚出個(ge) 生機盎然的行業(ye) 春天”。

  運用更多“政策杠杆”,撬開企業(ye) 發展“絆腳石”

  今年以來,全球疫情形勢仍存在不確定性,發達國家貨幣政策預期加快收緊,國際經濟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除了愈發細致的減負降稅政策,來自企業(ye) 的代表還有哪些有利於(yu) 穩市場主體(ti) 、助企紓困的期待?

  企業(ye) 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滋潤。為(wei) 解決(jue) 企業(ye) 的“急難愁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金融對實體(ti) 經濟的有效支持”。

  “目前,很多製造業(ye) 企業(ye) 無法通過股權或債(zhai) 權市場吸納社會(hui) 資金,適應製造業(ye) 企業(ye) 融資的產(chan) 權交易市場功能還沒發揮,導致製造業(ye) 企業(ye) 直接融資渠道單一狹窄,主要為(wei) 銀行貸款。同時,製造業(ye) 企業(ye) 受自身條件限製,如企業(ye) 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高等,投放在製造業(ye) 的貸款占比不足。”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興(xing) 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蘭(lan) 建議,銀行、擔保公司拓展新型信貸業(ye) 務種類,積極探索開發針對製造業(ye) 企業(ye) 融資特點的特色產(chan) 品和服務。同時,適度放寬製造業(ye) 企業(ye) 融資政策,針對通過擔保獲貸的製造業(ye) 企業(ye) ,鼓勵銀行幫助製造業(ye) 企業(ye) 降低融資成本。

  代表們(men) 表示,還可以通過穩就業(ye) 來穩市場主體(ti)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留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處處有這樣的導向,比如提出,“使用1000億(yi) 元失業(ye) 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同時財稅、金融等政策也都圍繞就業(ye) 優(you) 先實施,加大對企業(ye) 穩崗擴崗的支持力度。

  “這幾年,很多企業(ye) 多遇到招工難、留人難的狀況,年輕人不願進入企業(ye) 成為(wei) 技術工人,最難的是中小企業(ye) ,原因是技術工人福利待遇以及技能提升難。”作為(wei) 一名技術工人,全國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團有限公司工會(hui) 主席李承霞在服裝企業(ye) 工作近20年,在她看來,技能等級和職稱評定是打通產(chan) 業(ye) 工人職業(ye) 發展“天花板”的重要途徑。

  “很多企業(ye) 不具備技能評定資格;一些企業(ye) 開展的技能評定不規範,社會(hui) 認可度不高;一些職工評上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但待遇沒有隨之增長,導致積極性受挫。”李承霞建議,給予中小型民營企業(ye) 職工技術技能等級評定更多自主權,切實發揮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作用,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wei) 技術工人,培養(yang) 更多大國工匠。

  助力企業(ye) 更高質量發展,需要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全球經濟形勢嚴(yan) 峻複雜,亨通集團作為(wei) 民營企業(ye) 仍能逆勢飛揚,這其中離不開稅收等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全國人大代表,亨通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說,優(you) 良的稅收營商環境也是企業(ye) 創新發展最重要的土壤,建議繼續聚力打造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智慧辦稅中心,破除行政壁壘、探索跨區協同辦稅,更好地助推各類市場要素自由流動。

  □ 本報記者 付奇 王夢然 丁茜茜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