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代表委員熱議“推動分級診療”

發布時間:2022-03-08 12:29:00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均衡優(you) 質醫療資源,改善群眾(zhong) 就醫體(ti) 驗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醫療領域部署分級診療等多項重點工作。如何強化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中醫藥如何與(yu) 分級診療相結合?代表委員們(men) 紛紛建言獻策。

  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

  分級診療的核心是資源的縱向流動。為(wei) 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我省加強城市大醫院對基層醫院的對口支援,加快醫聯體(ti) 醫共體(ti) 建設,形成人員和資金縱向流動機製和“上下連、信息通”的良好局麵。

  優(you) 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群眾(zhong) 有大病小病還是習(xi) 慣往大醫院跑。如何進一步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難”?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唐金海認為(wei) ,加快推進分級診療,推動醫聯體(ti) 建設很有必要。

  在唐金海看來,分級診療體(ti) 係還要加強,基層基本醫療做得好,才留得住病人。“通過醫聯體(ti) 建設,以城市醫療集團或縣域醫共體(ti) 等形式把大醫院優(you) 質資源分到基層,讓病人在‘家門口’就能看好醫生大專(zhuan) 家、真正享受到三甲醫院診療服務。”唐金海說,江蘇省人民醫院醫聯體(ti) 成員單位已達97家。對於(yu) 條件成熟的,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江蘇省人民醫院直接派出管理團隊,以分院形式進行管理,推進醫療健康服務同質化、一體(ti) 化進程,目前在全省範圍內(nei) 已經有6家直屬分院。

  前不久,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通過遠程醫療技術,與(yu) 緊密型醫共體(ti) 試點單位鹽城高新區鹽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開展疑難病例遠程會(hui) 診。鹽龍街道60多歲的居民王如福,由此獲得三甲醫院專(zhuan) 家提供的權威、安全、準確的治療方案。

  “通過醫共體(ti) 建設試點,將上級醫院穩定恢複期的病人下轉治療;定期下派中級職稱以上醫務人員駐點幫扶、常態化開設專(zhuan) 家門診,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造血’功能。”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副市長王連春介紹。2021年,鹽城共新增24個(ge)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優(you) 質服務基層行”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受到國家衛健委表彰。為(wei) 推進分級診療製度落實,目前全市累計有47個(ge)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推薦標準。“下一步,將指導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照服務能力基本標準、推薦標準,對標找差,補短板,強弱項,使廣大群眾(zhong) 就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經濟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分級診療怎麽(me) “分”誰來“診”

  分級診療怎麽(me) 科學合理地“分”、如何及時精確地“診”?代表委員們(men) 提出各自看法。

  全國人大代表、蘇北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理事長王靜成在調研中發現,各地積極探索以“強基層”為(wei) 切入點推行分級診療,但基層醫療機構與(yu) 本地區大型公立醫院之間沒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協同機製,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接診後上轉和承接綜合醫院下轉病人的能力水平不足;此外,社區首診不到位,盡管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引導政策,例如首診後轉診醫保報銷力度更大,但從(cong) 醫療機構的反饋看,效果並不理想。

  王靜成認為(wei) ,建設醫聯體(ti) 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連接,必須在專(zhuan) 家下沉、學科下沉、雙向轉診等方麵進行一係列改革。他建議,首先用好“互聯網+”平台,實現共享先進醫療設施、互認檢查檢驗報告,雙向轉診等,另外,深入推進互聯網醫院和醫聯體(ti) 信息平台建設,暢通基層醫院與(yu) 牽頭醫院各類數據渠道,實現專(zhuan) 家、檢查、手術、慢病管理等各類資源共享,通過遠程醫療服務,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服務可及性,帶動區域整體(ti) 醫療水平提升。

  “一些常見病患者由基層醫療機構收治,三級甲等醫院更應聚焦疑難雜症鑽研新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劉璠認為(wei) ,各級醫療機構接診時要進行過篩,根據機構硬軟件和技術水平明確自身定位,進而實現良好互動,這樣三級診療製度才能達到設計初衷。

  “病種是否超過收治範圍和能力、病人應留診哪一級醫療機構,對此還沒有明確劃分。” 劉璠建議,製定各級醫療機構業(ye) 務收治標準,明確界定範圍;主管部門設立專(zhuan) 職機構監督各級醫療機構分級情況,必要時公開數據,針對違規行為(wei) 引入約談警告機製;加大公立醫院財政扶持和經費投入力度。

  分級診療中注重發揮中醫藥優(you) 勢

  多名代表委員提出,應注重發揮中醫藥在推動建立分級診療製度中的優(you) 勢。

  “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始終是中醫藥人努力的方向。”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欣慰於(yu) 近年來推進分級診療中醫藥取得的實效,特別是在參與(yu) 全球衛生治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讓世界再次認識到中醫藥的價(jia) 值。

  胡剛表示,應用中醫藥推進分級診療,江蘇有基礎,也有條件。中醫藥醫療資源應率先下沉到基層,很多中醫師能夠“對症下藥”,彌補基層服務能力的不足,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慢性病防治能力和水平。胡剛也呼籲,要切實重視多層次、全方位培養(yang) 中醫藥人才,通過中醫傳(chuan) 統特色師帶徒的培育方式,與(yu) 現代院校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後教育相結合,為(wei) 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在分級診療中,要高度重視中醫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康緣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偉(wei) 表示,通過分級診療,讓很多慢性病患者在基層得到健康服務,要注重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疾病康複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公司依托‘中藥製藥過程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台,圍繞婦科、骨傷(shang) 科疾病等中醫藥優(you) 勢領域,自主研發了獨家中藥創新藥49個(ge) 。”肖偉(wei) 說,這些創新品種可為(wei) 基層醫療提供更多用藥選擇和安全保障,助力夯實分級診療基礎。“同時鼓勵將中醫藥‘治未病’理念、中醫藥養(yang) 生技術、中醫藥保健方法和中醫藥康複治療融入基層醫療服務實踐。”

  □ 本報記者 張宣 王夢然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