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山委員: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能力 守護人民健康
王寶山,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常委、河北省委主委;河北醫科大學校長。 照片由本人提供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健康方麵的話題依然熱度不減。
在人民網開展的“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調查十大熱詞”中,“健康中國”赫然在列。健康,是人民群眾(zhong) 的共同追求。這也是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常委、河北省委主委;河北醫科大學校長王寶山非常關(guan) 心的話題。
近日,圍繞如何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能力、加強村醫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推進京冀兩(liang) 地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等內(nei) 容,王寶山委員接受了人民網的專(zhuan) 訪。他表示,應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能力,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ti) 係,從(cong) 而為(wei) 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預警機製 不斷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能力
人民網: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能力,對完善公共衛生體(ti) 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請問,在提升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能力方麵,您有什麽(me) 樣的建議?
王寶山:首先應建立預警機製,要建立以國家疾病控製中心為(wei) 主的公共衛生事件控製中心,負責監測和申報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相關(guan) 情況。中心應負責鑒定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病源、尋找治療方法、觀察疫情變化、及時向國家衛健委通報對公共健康有影響的所有情況以及提出預防疾病傳(chuan) 染的措施。同時,通過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監測網絡廣泛搜集各種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發病的季節、地區等有關(guan) 信息,分析疫情的發展規律,力爭(zheng) 做到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早期警報乃至疫情預報,並定時、定期在網上公布疫情周報,若有嚴(yan) 重疫情,有關(guan) 信息在網上隨時更新。
對於(yu) 監測預警機製,要製定完善可操作性的製度與(yu) 指南。由於(yu)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本身的特殊性,發出預警可能會(hui) 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產(chan) 生較大影響甚至引發不穩定情緒,這就需要在製度文件中細化流程和職責,使預警建議與(yu) 預警發布過程更加規範、謹慎、透明,這樣才能更有利於(yu)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製與(yu) 應急處置。
王寶山:有了預警機製,公共衛生體(ti) 係人才隊伍建設也要跟上。應建立公共衛生與(yu) 臨(lin) 床醫學複合型人才培養(yang) 機製,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設置公共衛生科室和公共衛生醫師崗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配備公共衛生執業(ye) (助理)醫師並具體(ti) 落實疾控任務。同時,要吸引高端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的加入,建立人才培養(yang) 和人才合理流動機製,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提高公共衛生人才隊伍整體(ti) 素質。
在預警係統的資源配置上,也要進一步優(you) 化。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建立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對現有的公共衛生機構人員進行優(you) 化重組並加強培訓;要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快速篩查診斷能力和公共衛生實驗室監測能力。同時,要建立垂直的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問責製和責任追究製。明確的責任體(ti) 係可以使政府有序組織突發事件的預警、預防和控製,也可以使公民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積極配合流行病調查……
另外,還要加強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精確度,醫療係統工作人員和單位發現非常規疫情患者苗頭應立即向上反映,通過公共衛生監測係統向市、省直至國家衛健委提供信息數據,提升疫情預警的快速性。
加強頂層設計 推動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紮根”
人民網: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普及和應用,是國家、省市縣落實中醫藥健康服務工作發展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但在實際中,培訓效果不盡如人意。那麽(me) ,如何推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在基層更好地開展呢?
王寶山:正如你所說,我在調研走訪中也發現,基層醫生對於(yu) 中醫藥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參與(yu) 度和積極性還不夠高,培訓過程中精心準備的課程也沒有預想的那麽(me) 受歡迎。
究其原因,我認為(wei) 有這樣幾點:一是村衛生室人手少,參加培訓影響診療和個(ge) 人收入。二是培訓內(nei) 容欠豐(feng) 富,對村醫的吸引力不夠。三是培訓內(nei) 容實用性、實操性不強。四是醫保報銷政策對中醫藥適宜技術傾(qing) 斜力度不夠。
對此,我建議,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長效機製。第一,注重基層醫療人群培訓全覆蓋,各鄉(xiang) 鎮衛生院要統籌、合理、兼顧安排人員進行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第二,注重培訓內(nei) 容的實操性,各地市縣要組織好本地域農(nong) 村常見病、多發病病源、病種調查,找準、細化農(nong) 民易患疾病病種,有針對性地確定培訓內(nei) 容。第三,注重培訓效果和培訓成果的轉化,特別是要實地了解村衛生室的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使用率,做好療效分析。第四,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價(jia) 格體(ti) 係,將部分中醫適宜技術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王寶山:要紮實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線上培訓。據我所知,目前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之間已通過安裝HIS係統,實現醫療衛生管理信息化全覆蓋。我建議,各地職能部門利用HIS係統,將醫務人員定期參加理論學習(xi) 培訓、考核內(nei) 容等納入其中。
針對培訓效果,建議以競賽、比武等不同考核方式來檢驗,並作為(wei) 晉升職稱和評先的重要依據。具體(ti) 來說,一是從(cong) 政策上引導基層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如增加中醫藥適宜技術操作的績效考核比重等,並與(yu) 績效工資掛鉤。二是對於(yu) 不同的中醫藥適宜技術,采用不同的實戰考核,倒逼適宜技術的使用和推廣。三是采用發放調查問卷、召開村民座談會(hui) 等方式,了解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使用率、有效率、滿意率,達到宣傳(chuan) 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目的。
助推協同發展 進一步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延伸
人民網:近年來,北京一批知名醫院與(yu) 廊坊市北三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相關(guan) 醫院簽約,推動了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延伸,提升了區域醫療衛生水平。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推進北京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布局,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王寶山:近年來,北京一批知名醫院與(yu) 北三縣的相關(guan) 醫院簽約,雙方在醫療服務、人才培養(yang) 、學科建設、遠程會(hui) 診等方麵全麵合作,推動了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延伸。
我認為(wei) ,接下來,應該抓住機遇,加強協同辦院政策扶持,因地製宜推動北京優(you) 質醫療資源落戶北三縣。我建議,在國家相關(guan) 部門支持下,統籌協調,將京冀兩(liang) 地醫療資源擴容規劃協同布局,重點利用北三縣現有的醫療機構資源進行擴建辦院,從(cong) 用地、資金、人力資源上都力爭(zheng) 達成資源利用最優(you) 化。
同時,要抓緊補齊人才短板,推動北京優(you) 質醫療人才落戶北三縣。由於(yu) 北三縣民營醫療機構占據主要比例,北京公立醫院優(you) 質人才多點執業(ye) 受限等原因,北三縣本地醫務人員的培養(yang) 得不到周期上的保證,所以建議國家相關(guan) 職能部門大力推動、借鑒近期北京教育資源在三河市燕郊落戶的模式,在合作辦院的基礎上,打通政策堵點,從(cong) 住房、教育、養(yang) 老等多方麵給予政策支持,讓優(you) 質醫療人才安心落戶,為(wei) 北三縣醫療發展輸入“造血”能力。
王寶山:推動北京優(you) 質醫療資源在北三縣的布局應更大地發揮先進醫療技術的帶動作用,也應更有效地促進分級診療的合理化。我建議,構建全科醫生培養(yang) 機製,促進基層衛生醫療預防和康複水平提升,形成“預防和小病在基層,大病不出縣,康複回基層”的格局。
此外,還要加快推動醫療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島現象,促進北京和北三縣檢查互認。針對目前不同地區、不同醫院還存在醫療檢查結果不互認的情況,我建議,通過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衛生健康數據共享和互認機製,促進業(ye) 務係統協同,在互認的機構範圍內(nei) 進行的相關(guan) 檢查檢驗,醫生可以在平台上查詢到一定時期內(nei) 的相關(guan) 記錄,遵照互認項目和適用範圍原則上予以認可,一般不再進行重複檢查,這樣就可以大幅縮減病人的診療時間,讓患者更有獲得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