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ti) 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持續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深化產(chan) 學研用結合。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以促進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新動能。
連日來,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men) 圍繞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構建良好創新生態熱烈發言交流、積極建言獻策。大家認為(wei)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xing) 省、人才強省戰略,以創新牽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整體(ti) 躍遷。
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基於(yu) 超冷費米氣體(ti) 的量子調控”“煤矸石煤泥清潔高效利用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等10個(ge) 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高速飛車等重大項目啟動實施;2個(ge) 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個(ge) “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成功獲批;國家第三代半導體(ti) 技術創新中心(山西)揭牌成立,懷柔實驗室山西基地順利推進;省校合作12大基地加快建設,中國(山西)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建成運行……
過去一年,省委高度重視創新生態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布我省創新生態建設規劃,大力推進“111”“1331”“136”等創新工程。通過政策推動和有力舉(ju) 措,創新成為(wei) 全省上下的共識,科技創新的體(ti) 係能力正在不斷提升,良好創新生態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瞄準國家重大戰略,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我省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手段。”全國人大代表、藍頓旭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旭說,就國家而言,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我們(men) 的科技創新總量上去了,但經濟發展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還有差距。就我省而言,創新生態建設要服從(cong) 服務於(yu) 高質量發展,三次產(chan) 業(ye) 要實現創新轉型,需要我們(men) 擁有更多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關(guan) 鍵核心裝備、關(guan) 鍵核心人才,需要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我省加速轉化。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最後一公裏”。郝旭表示,當前,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融合等都對科技創新成果應用需求愈加迫切,因此更要開拓協同創新工作局麵。
郝旭建議,要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要充分發揮企業(ye) 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的主體(ti) 作用,推動建立權責清晰、優(you) 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製,引導科技成果轉化各類主體(ti) 加強知識產(chan) 權運用和保護,把更多科技成果應用在轉型發展主戰場。
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
企業(ye) 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的中堅力量。
當前,我省市場主體(ti) 數量達到315.55萬(wan) 戶、同比增長11.3%,其中新認定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350家。通過一係列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市場主體(ti) 充分激發活力,企業(ye) 的創新基因充分迸發,創新源泉得到充分湧流。
圍繞“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省農(nong) 科院)副校(院)長王娟玲介紹,2020年中國農(nong) 業(ye) 500強企業(ye) 中,11家營收規模超過500億(yi) 元,其中兩(liang) 家突破1000億(yi) 元。山西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ye) 有649家,2020年總銷售收入也達到1467億(yi) 元。她認為(wei) ,雖然農(nong) 業(ye) 企業(ye) 的數量和規模在發展,但創新能力依然薄弱,與(yu) 農(nong) 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的目標仍有差距。
“按照‘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要求,項目的5個(ge) 子課題中有2個(ge) 須由相關(guan) 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來牽頭,並由企業(ye) 自有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科技人員來主持,但是我省符合要求的很少。”王娟玲分析,具體(ti) 表現在農(nong) 業(ye) 企業(ye) 中有研發能力和團隊的少,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屈指可數。
對此,王娟玲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政府要加強頂層設計,持續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有效整合農(nong) 業(ye) 科技資源,暢通科技人員流動通道,建設合理共享的資源、技術公共應用平台,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營造良好的企業(ye) 創新發展環境;二是企業(ye) 要練好內(nei) 功,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加強與(yu)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戶聯合,與(yu) 科研、金融、創意機構聯合,將農(nong) 業(ye) 研發、生產(chan) 、加工、儲(chu) 運、品牌等各環節連接成有機整體(ti) ,在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中實現自身發展;三是科研單位要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營造符合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的環境,進一步完善人才和科技成果考核評價(jia) 機製,促進高質量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用好人才第一資源
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創新離不開勇於(yu) 創新創造的優(you) 秀人才隊伍。
讓實習(xi) 實訓大學生免費拎包入住並發放生活補貼、為(wei) 高校幹部人才提供掛職鍛煉崗位、對新型研發機構給予經費支持……2021年,我省以人才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帶動全省創新動能進一步激發,創新生態更加優(you) 化。
參賽職工累計1722萬(wan) 人次,產(chan) 生創新成果45萬(wan) 項,創造經濟價(jia) 值158億(yi) 元……這是近年來我省工會(hui) “五小”競賽的成績。圍繞“六新”突破的重大攻關(guan) 課題,我省從(cong) 969項創新成果中篩選出91項,作為(wei) 轉型項目重點培育,組織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揭榜攻關(guan) ,打造職工創新“孵化器”。通過技能培訓平台,實施“人才高原”戰略,開展“花開滿園”行動,加強技術帶頭人培訓,累計培訓各類工匠人才3000人次。
全國人大代表李秋喜就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技能人才隊伍不僅(jin) 是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也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掌握專(zhuan) 業(ye) 技能從(cong) 事專(zhuan) 項工作的從(cong) 業(ye) 者,理應得到更多的就業(ye) 支持。科學製定並出台持證上崗製度,可以進一步激勵從(cong) 業(ye) 者主動學習(xi) 的動力和熱情,進而促進產(chan) 業(ye) 隊伍整體(ti) 水平的提升。”
李秋喜建議,打通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和行業(ye) 專(zhuan) 項能力評價(jia) 證書(shu) 全國互認通道,持續強化技能人才與(yu) 技術人才互通晉升渠道,尤其是鼓勵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動,以此帶動產(chan) 業(ye) 工人整體(ti) 水平的提升。貫通全國性行業(ye) 組織評價(jia) 機構與(yu) 各省市備案評價(jia) 機構、政府主管部門的資源互補通道,將評價(jia) 工作目標統一化、過程規範化、方法科學化,促進人才隊伍有序建設。(記者楊文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