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溫暖力量 綻放青春風采(大視野)
從(cong) 北京到張家口,從(cong) 主媒體(ti) 中心到競賽場館,北京冬殘奧會(hui) 處處都有誌願者忙碌的身影。在體(ti) 育競賽、場館管理、語言服務、新聞運行等業(ye) 務領域,9000餘(yu) 名誌願者提供高質量的誌願服務,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匯成一道道美麗(li) 的風景,為(wei) 北京冬殘奧會(hui) 增添了亮麗(li) 色彩。
“在這裏,我們(men) 覺得很有歸屬感”
“北京聯合張家口申冬奧成功那年,我還在上初中。當時我想,2022年自己應該上大三了,那時候我會(hui) 在哪裏?會(hui) 不會(hui) 當一名誌願者?”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葉紋笑宇覺得自己跟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很有緣分。
而今,葉紋笑宇如願成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誌願者。作為(wei) 一名語言服務誌願者,葉紋笑宇覺得從(cong) 事誌願服務工作也讓她收獲了很多:“有一次,我幫兩(liang) 位意大利國際同傳(chuan) 譯員解決(jue) 了交通線路方麵的問題,他們(men) 送給我小徽章作為(wei) 禮物。這是對我的一種肯定,也讓我深受感動。”
讓葉紋笑宇感動的還有位於(yu) 主媒體(ti) 中心的誌願者之家。3月8日,誌願者之家為(wei) 女性誌願者準備了一份大禮包,還組織了製作毛氈玩偶、疊星星送祝福、畫花朵錄瞬間等活動。“在這裏,我們(men) 覺得很有歸屬感,還交到了很多朋友。”葉紋笑宇說。
在國家冬季兩(liang) 項中心,誌願者謝子碩同樣在北京冬殘奧會(hui) 誌願工作中找到了歸屬感。謝子碩是燕山大學的學生,作為(wei) 國家冬季兩(liang) 項中心的攝影助理,他經常在戶外工作。雖說比較辛苦,但誌願者工作給他的最大感受還是溫暖和充實,“能近距離接觸冰雪運動,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這讓我興(xing) 奮不已。我很榮幸能作為(wei) 一名誌願者,見證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舉(ju) 辦。”
“最快樂(le) 的,莫過於(yu) 幫助別人”
“歡迎來到國家體(ti) 育館”“請問您有什麽(me) 需要幫助”“離席時請您注意腳下”“請您帶好隨身物品”……這些是國家體(ti) 育館的誌願者王梓博重複最多的話。他細致的引導、真誠的笑容,溫暖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
22歲的王梓博是北京交通大學學生,也是北京冬殘奧會(hui) 12名殘疾人誌願者之一。他希望為(wei) 北京冬殘奧會(hui) 貢獻力量,於(yu) 是報名參與(yu) 了賽會(hui) 誌願者選拔,最終如願成為(wei) 國家體(ti) 育館的賽事服務助理。在助聽器的幫助下,王梓博熱情地與(yu) 觀眾(zhong) 交流、提供誌願服務。
在王梓博看來,“最快樂(le) 的,莫過於(yu) 幫助別人”。在一場殘奧冰球比賽前,一名外國觀眾(zhong) 找不到座位,王梓博主動引導他快速落座,這名觀眾(zhong) 感謝之餘(yu) ,拿出手機與(yu) 王梓博合影留念。
44歲的殘疾人誌願者楊旭來自河北秦皇島,在國家冬季兩(liang) 項中心提供誌願服務。“我的愛人也是殘疾人,她非常支持我的選擇,我是帶著兩(liang) 個(ge) 人的夢想進行誌願服務的。”楊旭說。
北京冬殘奧會(hui) 期間,楊旭負責國家冬季兩(liang) 項中心通行人員的準入權限核驗,他總是準時值守在點位上。除了本職工作,楊旭還給自己“加碼”,化身場館無障礙環境的“體(ti) 驗官”。大到輪椅坡道,小到電梯按鈕,每當發現問題,他都會(hui) 拍照存檔,提出改進意見。此外,身為(wei) 英語老師的楊旭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特長,為(wei) 場館錄製英文提示語,書(shu) 寫(xie) 中英文通知。他說:“能為(wei) 北京冬殘奧會(hui) 貢獻自己的力量,很有成就感。我也希望激勵更多殘疾人走出家門,實現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
“我非常樂(le) 意為(wei) 這種交流貢獻一份力量”
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一名外籍誌願者總是麵帶笑容,歡迎觀眾(zhong) 。他就是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赤道幾內(nei) 亞(ya) 留學生森迪。
作為(wei) 賽事服務誌願者,森迪主要負責觀眾(zhong) 引導和服務。由於(yu) 對賽場流線了然於(yu) 胸,對各種情況做好預案並進行了演練,加上自己出色的溝通能力,森迪工作得非常愉快。他說:“比賽進行得很順利,觀眾(zhong) 也非常滿意。這是我們(men) 誌願者最樂(le) 於(yu) 看到的。”
“能夠參與(yu) 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是我一生中值得珍視的機會(hui) 。誌願服務磨煉了我的意誌,鍛煉了我的能力。感恩北京,感恩中國,感恩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2016年就來到中國的森迪,已經把中國當成了第二個(ge) 家,“北京冬殘奧會(hui) 是世界各地殘奧運動員競技交流的盛會(hui) ,我非常樂(le) 意為(wei) 這種交流貢獻一份力量”。
北京冬殘奧會(hui) 開幕以來,誌願者在各自工作領域用飽滿的熱情、周到的服務努力為(wei) 賽會(hui) 順利舉(ju) 辦奉獻力量,讓青春的風采綻放在每個(ge) 場景中,也將“微笑的名片”越擦越亮。
(本報記者厲衍飛、李洋、閆伊喬(qiao) 、張博嵐、楊笑雨)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1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