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春耕成為這所學校勞動必修課
“先挖坑,再撒種子,可以先把一豎排的坑刨好再播種,播種完可以用腳踩一踩。”3月10日下午,在離學校不遠的寧波市海曙區古林鎮中心小學勞動實踐基地裏,該校五六年級同學正跟隨農(nong) 民伯伯的講解和示範,開啟春耕。“坑要刨多深”“種子要撒多近”……其間不時傳(chuan) 來孩子們(men) 好奇的追問。
在近2畝(mu) 的田地間,同學們(men) 按班級分區域種植。據悉,古林鎮中心小學中高年級每個(ge) 班級能分到大約50平方米的專(zhuan) 屬農(nong) 田,由學生全程參與(yu) 種植、養(yang) 護、豐(feng) 收,種植的品類也由學生根據喜好自行挑選。記者察看到,有茄子、辣椒、大蒜等。
除了這片農(nong) 田,該校勞動教育還包含菌菇研究院、生菜全自動灌溉屋等多項實踐主題,都是又好玩又有科技含量的探索活動。
“傳(chuan) 統的學習(xi) 方式課業(ye) 堆砌太多,實踐應用太少,學的知識很難轉化。讓孩子們(men) 學習(xi) 種植,我們(men) 已經堅持了近8年。”古林鎮中心小學校長林群說,2022年學校首次開設春耕勞動課程。“雙減”之下,學校鼓勵低年級的同學通過設計打造班級種植箱、播撒種子學習(xi) 春耕知識,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同學則走入田間地頭,學習(xi) 犁地、翻土、播種等農(nong) 耕勞動技能。
“勞動期間時不時有孩子問我,草為(wei) 什麽(me) 要鋤掉,馬鈴薯為(wei) 什麽(me) 要斜著種等問題,不了解這些其實很正常,囿於(yu) 課本知識的孩子是無法關(guan) 注真實生活的。”學校科學老師胡金偉(wei) 說,勞動教育裏蘊含了多學科的知識,“親(qin) 手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孩子們(men) 回頭都會(hui) 主動翻書(shu) 、上網查,這樣的學習(xi) 模式比反複讀背印象深得多。”
學校還特地招募了一批有愛心、願分享的誌願者參與(yu) 勞動教育活動,給予同學們(men) 最接地氣、最實用的勞動知識。據悉,這批誌願者多數是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的學生家長。
“在春天帶領孩子們(men) 走進田間,這就是學校給予孩子們(men) 的體(ti) 驗。從(cong) 小培養(yang) 他們(men) 愛家鄉(xiang) 、愛勞動的情感至關(guan) 重要。”古林鎮中心小學校長林群說。
在寧波,不僅(jin) 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正在看到勞動教育的價(jia) 值,“雙減”之下實踐性的勞動教學模式也下沉至全市各幼兒(er) 園、各中小學校。
幾天前,在寧波市海曙區石碶街道陽光麗(li) 園幼兒(er) 園的陽光種植園內(nei) ,大二班的孩子們(men) 收獲了一批親(qin) 自種植的大頭菜。“這些大頭菜是老師引導孩子們(men) 在過年前種下的,其間孩子們(men) 定期澆水、施肥、除草。”陽光麗(li) 園幼兒(er) 園的施老師說,在園區各個(ge) 能利用的角落裏種上梨樹、葡萄樹、柚子樹等,鼓勵孩子們(men) 以班級為(wei) 單位進行領養(yang) ,並展開日常護理和觀察記錄。
幼兒(er) 園改造閑置土地,在不大的園區內(nei) 建起了能滿足多樣化勞動教育需求的種植園。種植園麵積約25平方米,每個(ge) 班的孩子能領到一塊土地可以種植,同時園區以四季為(wei) 主題推出四大係列勞動教育活動,內(nei) 容包括開鋤、護理、收獲、分享等,激發孩子們(men) 的感知力、創造力。
去博物館學拓印、到王升大做年糕團、在烘焙課上學做蛋糕和麵點、每周學會(hui) 一道炒菜、動手縫製小擺件、布置房間和教室……這樣的勞動課越來越多。
記者還發現,隨著“德智體(ti) 美勞”五育並舉(ju) 的推進,寧波80萬(wan) 學子的勞動內(nei) 容有了很大的變化,從(cong) 以往常規的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拓展到農(nong) 田種植、飼養(yang) 小動物、結合種養(yang) 殖的科學探索等沉浸式勞動體(ti) 驗,在親(qin) 曆中體(ti) 會(hui) 勞動的美好,實打實增長勞動技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