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多地專項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讓實幹實績多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liang) 個(ge) 積極性,尊重人民群眾(zhong) 首創精神,防止政策執行“一刀切”、層層加碼,持續為(wei) 基層減負。
泛濫的工作群、政務平台令人眼花繚亂(luan) ,各類“請上報”“請回複”“請點擊”讓人應接不暇,用“群裏吼”代替“實地走”……去年以來,我省多地紀檢監察機關(guan) 把減負焦點對準基層幹部反映強烈的“指尖”之苦,深入開展專(zhuan) 項整治,為(wei) “指尖”鬆綁。“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有哪些表現?專(zhuan) 項整治效果如何?怎樣鏟除滋生形式主義(yi) 的土壤?記者展開調查。
從(cong) “指尖”負擔到“指”上談兵
各部門單位運行的各級信息平台就有近470個(ge) ,有的一個(ge) 工作條線推廣使用信息平台30個(ge) ,全市各部門單位、鄉(xiang) 鎮園區排查梳理微信(QQ)工作群1100餘(yu) 個(ge) ……一份來自高郵市紀委監委的調研報告,揭示了基層幹部的“指尖”之苦。
一名基層幹部給記者列出了“比較重要”的工作群:創文工作群、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群、疫情防控工作群、會(hui) 計工作群、民政工作群……“基本上從(cong) 早上一睜眼手機就響不停,一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最讓他頭疼的是,三四個(ge) 微信工作群經常一起響,“有時候一天能接到10個(ge) 任務,而且都規定下午五點前要完成,你說頭大不大?”麵對無法完成的任務,他坦言不得不用形式主義(yi) 對付形式主義(yi) ,“比較重要的活優(you) 先幹,忙不過來的就估個(ge) 數字隨便填填、應付了事。”
“信息平台多、工作群多,這是‘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的最直接表現。”高郵市紀委監委黨(dang) 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黃東(dong) 濤調研發現,過多過濫的工作群和政務APP,背離了方便工作、提高效率的初衷,成為(wei) 基層幹部的“不能承受之重”。他列了一組數據:去年2月,高郵各部門單位運行的國家級平台有175個(ge) ,省級平台有209個(ge) ,揚州市級平台有56個(ge) ,而高郵市級平台僅(jin) 有19個(ge) 。一些政務平台變味走樣,滋生形式主義(yi) 問題——有的過度依賴數據,不注重實效;有的不顧實際情況實行月度甚至每周進行通報,導致基層出現任務攤派、一人多機刷點擊率等形式主義(yi) 問題。“有個(ge) 平台設置每日上傳(chuan) 10條動態信息的‘硬杠杠’,但是平時村裏人少、事少,為(wei) 了湊數,網格員在路邊發現一個(ge) 煙頭也會(hui) 拍照上傳(chuan) 。”黃東(dong) 濤無奈地說。
“線上熱鬧”的同時,少數基層幹部甚至學會(hui) “鑽空子”,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紮紮實實的落實,基層工作異化成了線上作秀。
去年5月6日,淮安市清江浦區郵政南苑小區改造項目施工現場發生一起安全事故。清江浦區紀委監委在對事故進行問責追責過程中發現,事故的背後正是“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在作祟——
當天上午9時,安全巡查員多次在“清江浦房地產(chan) 2021老小區改造”群內(nei) 發布“配重塊存在安全隱患”的信息,項目安全員、監理單位監管人員和總工程師陸續在群內(nei) 回複“收到”,並相繼在群裏提出安全要求。住建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也在群裏稱“對該問題要嚴(yan) 肅處理”,區房地產(chan) 公司副經理、郵政南苑小區改造項目安全員王宏偉(wei) 回複“收到,已草擬書(shu) 麵處罰決(jue) 定書(shu) ”。承建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在“群”裏忙得熱火朝天,“指尖上”的安全監督有聲有色,卻無人邁出關(guan) 鍵一步——叫停施工!2個(ge) 小時後,小區改造工程發生安全事故。去年5月27日,清江浦區紀委監委對直接責任人王宏偉(wei) 給予撤職處分。該案共立案查處5人,問責2人,提醒談話1人。
去年,清江浦區就“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問題處理黨(dang) 員幹部16人。清江浦區紀委監委監督室負責人徐馳分析發現,“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往往隱蔽在井井有條的“照章辦事”體(ti) 係之下,危害性並不顯而易見,但必須加以警惕並及時遏製。
從(cong) 工作群“瘦身”到集成化服務
“最直觀的就是手機比以前‘安靜’多了。”專(zhuan) 項整治前,高郵市琵琶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陸鳳霞的手機上最多有二三十個(ge) 群,每天看群消息加回複要花上一兩(liang) 個(ge) 小時,現在每個(ge) 村(社區)隻保留一個(ge) 必用群,所有的任務、相關(guan) 信息都在這一個(ge) 群裏發布,“再也不用擔心漏看信息、耽誤工作了”。
陸鳳霞的切身感受,反映了專(zhuan) 項整治帶來的喜人變化。數量該精簡的要精簡,微信群能退的就退掉,嚴(yan) 控信息發布內(nei) 容,沒必要說的不說……給“指尖”鬆綁,我省多地紀檢監察機關(guan) 從(cong) 推動精簡政務APP、微信工作群入手。
“針對平台多的問題,我們(men) 和各個(ge) 鄉(xiang) 鎮部門進行梳理研判,不需要的平台就取消,功能相似的就合並。”目前,高郵本級創建的19個(ge) 平台,僅(jin) 保留了10個(ge) ;通過向上申請撤並,揚州市級層麵的8個(ge) 平台被取消或整合。隨時建群、隨時解散的動態工作群,是微信工作群整治中的難點。“我們(men) 聯合宣傳(chuan) 部門進行研判,提倡一個(ge) 工作機構隻建一個(ge) 工作群,嚴(yan) 禁通過工作群直接越級向基層派任務、提要求,最後取消了211個(ge) 工作群。”黃東(dong) 濤說。
大刀闊斧“做減法”的同時,多地紀檢監察機關(guan) 監督推動相關(guan) 部門整合優(you) 化,歸口管理、集成服務,為(wei) 基層幹部卸下不必要的負擔。
在張家港,專(zhuan) 項整治重點聚焦承擔大量基層事務的網格員。“網格員開展村級網格化巡查時,需要將火災隱患、安全生產(chan) 隱患、人居環境問題,以及群眾(zhong) 意見建議分別上傳(chuan) 到各個(ge) 工作群,如果一條信息同時存在幾個(ge) 問題的,還需頻繁地在不同的微信群之間切換、上傳(chuan) ,費時又費力,讓基層網格員叫苦不迭。”張家港市監委委員倪建鑫告訴記者,通過專(zhuan) 項整治,基層網格員的入格事項從(cong) 260項壓縮至58項,“像黨(dang) 組織信息采集、黨(dang) 員信息采集等職能部門本應掌握的信息采集類任務,安全生產(chan) 、生態環保等比較專(zhuan) 業(ye) 的監測指導任務等,都被‘掃地出門’。”
在此基礎上,張家港市紀委監委監督推動該市融合“城市‘e’管家”“12345”便民服務熱線等功能推出“聯動張家港”APP。市聯動中心通過該APP對收集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分辦並反饋,基層網格員通過這一個(ge) 端口就能上傳(chuan) 發現的問題、查看結果。“‘聯動張家港’APP上線以後,以前置頂的幾個(ge) 工作群都解散了,可以騰出更多精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訴求。”張家港市樂(le) 餘(yu) 鎮樂(le) 餘(yu) 村網格員周春峰說。
從(cong) “群裏吼”到“實地走”
近年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一直高度重視基層減負問題,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仍是不斷反彈、難以根治。一些基層幹部抱怨,盡管政務APP、微信工作群有了一定幅度的壓降削減,但大量任務還是通過各種形式層層派發下來,尤其是一些上級職能部門,該親(qin) 自到基層調研的,不想前去,安排基層“代拍照”;該親(qin) 自指導督促的不前去,用拍照留痕方式倒逼基層抓落實。
蘇北的一名村書(shu) 記就向記者吐槽,經常會(hui) 接到一些村裏無法勝任的專(zhuan) 業(ye) 工作,“比如,今天這個(ge) 部門讓村裏去查看豬圈汙水處理有沒有達標,拍照上傳(chuan) ;明天另一個(ge) 條線讓你去企業(ye) 摸清安全生產(chan) 情況,填報表格。我們(men) 也沒有專(zhuan) 業(ye) 知識,隻能麵上看看,老百姓還不理解,覺得村裏來查是不是在故意找茬?”更讓他想不通的是,幹得怎麽(me) 樣是一碼事,幹的過程是否有記錄、材料是否齊全是另一碼事,“有時候工作做好了,卻因為(wei) 材料有瑕疵而被批評。”
“上級職能部門擔當作為(wei) 不夠,把該承擔的任務向下派發,這是典型的作風問題。”黃東(dong) 濤說,當一個(ge) 個(ge) 部門都如此安排時,基層必然應接不暇,大量時間用在應付上級的痕跡要求上。要讓“指尖”減負切實轉化為(wei) 實幹新風,必須杜絕“甩鍋”思想,不能把責任向下推。“不管是機關(guan) 部門,還是領導個(ge) 人,在組織工作、謀劃工作時,都要樹牢減負意識;做決(jue) 策時,多考慮下基層的困難,少一些不切實際的拍腦袋決(jue) 策、隨意發號施令等問題。”
而在徐馳看來,摒除“指尖”之苦,不能僅(jin) 僅(jin) “做減法”。隨著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辦公無紙化、行政管理智能化是必然趨勢。他認為(wei) ,開發一個(ge) 政務APP,動輒十幾萬(wan) 、幾十萬(wan) 甚至上百萬(wan) 元的巨額財政投入,與(yu) 其事後懲戒、一停了之,不如事先“把好關(guan) ”,在辦公平台、微信群的創設上設置精準、可量化的標準和“門檻”,“比如建群、開發APP是為(wei) 了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做什麽(me) 工作推動問題解決(jue) ?具體(ti) 做法是什麽(me) ?這些問題都要進一步細化明確。”
“當大多數基層幹部一邊抱怨形式主義(yi) ,一邊身不由己搞形式主義(yi) 的時候,我們(men) 就應該警惕,必須在整個(ge) 執行係統中做‘全麵體(ti) 檢’。”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丁宏說,“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的形成,離不開趨於(yu) 形式的督查考核機製。督查考核是指揮棒,重視過程、忽視結果很容易讓基層學會(hui) “見招拆招”,以形式主義(yi) 應付形式主義(yi) ,造成惡性循環。隻有建立以結果為(wei) 導向的考核機製,從(cong) 看“痕跡”轉變為(wei) 看“實績”,才能推動基層幹部從(cong) “群裏吼”到“實地走”。
“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複性,“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也不例外。建立長效機製,鞏固整治成果,各地仍在探索。比如,近期高郵市紀委監委選取不同鄉(xiang) 鎮的4個(ge) 村(社區)作為(wei) 高郵減負工作監測點,通過日常監測,跟蹤把控減負動態;如東(dong) 縣雙甸鎮紀委把對村居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減少50%以上作為(wei) 減負目標,嚴(yan) 格控製開展督查檢驗數量和頻次;蘇州市吳中區紀委監委推動區委宣傳(chuan) 部建章立製,細化政務APP、網絡工作群組運營管理要求,建立政務新媒體(ti) 開設登記備案管理製度……
“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通過‘指尖’減負倒逼基層優(you) 化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是各地都應思考的問題。”丁宏認為(wei) ,開展長效整治,關(guan) 鍵還要在創新基層治理“新思路”上下功夫,尤其要在打通部門、層級間的數據壁壘上多探索,“比如現在多地探索的‘城市大腦’,就是打通數據壁壘的積極嚐試,不同部門、層級可以在平台上實現數據共享,大幅度減少基層幹部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