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力爭(zheng) 到2022年底——
河北省集體(ti) 收入5萬(wan) 元以下村基本清零
日前,河北省委農(nong) 辦、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2022年河北省發展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工作方案》,到2022年底,在確保全省集體(ti) 收入5萬(wan) 元以上村占比達到90%以上基礎上,力爭(zheng) 5萬(wan) 元以下村基本清零,確保10萬(wan) 元以上村占比達到50%以上。
工作方案提出,2021年以來,全省49442個(ge) 行政村實現了集體(ti) 經濟零收入村全部“清零”,5萬(wan) 元以上村達到84.5%、10萬(wan) 元以上村達到44.1%。但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普遍薄弱、質量不高、動力不足以及發展不平衡問題仍較為(wei) 突出,特別是5萬(wan) 元以下薄弱村仍占15.5%。
2022年,河北省將以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要素的有效利用為(wei) 基礎,以增強農(nong) 村集體(ti) 實力為(wei) 目標,因地製宜,一村一策,著力拓寬發展途徑,創新運行機製和管理體(ti) 製,積極探索集體(ti) 經濟多種發展模式和實現形式,加快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定位向整體(ti) 提升轉變、經營機製向市場化轉變、發展方式向增強造血功能轉變,初步建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穩定增長機製。
全麵盤活集體(ti) 資產(chan) 。支持村集體(ti) 充分開發利用盤活集體(ti) 資產(chan) 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挖掘增值潛力,推動資源變資產(chan) 、資產(chan) 變資本,增加集體(ti) 資產(chan) 轉化為(wei) 資本的途徑和能力。開展農(nong) 村集體(ti) 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在鞏固前期清理成果基礎上,指導各地徹底糾正和清理集體(ti) 資源違規發包、長期低價(jia) 發包、逾期未收回等問題。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ti) 通過占補平衡、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方式,增加集體(ti) 收益。指導村集體(ti) 結合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空心村治理等,培育農(nong) 宅合作社等經營主體(ti) ,村集體(ti) 通過統一流轉、管理服務、投資入股等方式,參與(yu) 收益分配。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ti) 通過購買(mai) 或共建商鋪、酒店、商場、標準廠房等物業(ye) 資產(chan) ,獲得穩定收益。
大力發展服務經濟。鼓勵村集體(ti) 以提供統一管理、有償(chang) 服務等形式,領辦創辦各類服務實體(ti) ,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技術、信息、物資、流通等生產(chan) 生活服務。支持村集體(ti) 通過代耕代收、農(nong) 技推廣、農(nong) 資供應、統防統治等,為(wei) 農(nong) 戶和各類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開展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托管服務,服務費納入集體(ti) 經濟收入。鼓勵村集體(ti) 通過成立勞務服務隊,組織村內(nei) 富餘(yu) 勞動力,以實行勞務總承包等方式承接農(nong) 村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維護等勞務服務,承接平原造林養(yang) 護、美麗(li) 鄉(xiang) 村運行管護等服務事項,對外提供勞動中介和輸出等有償(chang) 服務。引導村集體(ti) 承接金融、保險、廣電、通信等有償(chang) 代理服務,創新開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服務,為(wei) 農(nong) 村電子商務提供通信代理、直購直銷等線上線下服務。支持村集體(ti) 開展物業(ye) 管理、家政服務、清潔衛生等鄉(xiang) 村生活性業(ye) 務並從(cong) 中獲取收益。
積極開展股份合作。充分發揮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作用,對內(nei) 通過土地股份合作方式聚集資源要素,對外通過產(chan) 業(ye) 項目,引入城市工商資本、新型經營主體(ti) 等社會(hui) 資本,發展股份合作經營。以村集體(ti) 為(wei) 平台,通過“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龍頭企業(ye) +農(nong) 戶”等模式,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土地等要素股份合作。引導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資源資金,參股、入股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ti) ,參與(yu) 農(nong) 業(ye) 園區建設、山區開發以及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引導工商資本以租賃、托管、入股等方式參與(yu) 集體(ti) 經濟發展,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合作模式,帶動集體(ti) 經濟發展。
健全完善管理機製。鞏固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成果,充分保障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特別法人地位,加快構建經營靈活、管理有效、運行穩健的發展新機製,增強發展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的內(nei) 生動力。健全村集體(ti) 經濟法人治理機製、收益分配機製和監督管理機製。(記者郝東(dong) 偉(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