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小哥”巧妙設計,封閉小區居民領快遞不再愁

發布時間:2022-03-21 16:53:00來源: 東方網

  東(dong) 方網記者朱貝爾3月18日報道:小區進入閉環管理,居民領取快遞成了一大難題。快遞數量多,如何安排大家有序領取、避免紮堆,又確保大家及時領取到手?浦東(dong) 金楊新村街道這麽(me) 做。

  專(zhuan) 業(ye) 的事交給專(zhuan) 業(ye) 的人

  一開始物業(ye) 與(yu) 熱情的誌願者們(men) 用置物架,在封閉小區門口搭起快遞臨(lin) 時“分揀點”,並布置了“緩衝(chong) 區”。但還是有居民投訴快遞找不到,誌願者也非常辛苦,要一直蹲下腰分揀快遞。

  金楊新村街道黨(dang) 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出奇招、想妙招。他們(men) 通過前期“紅色加油站”工作排摸得知小區有一棟樓住著幾個(ge) 美團配送員,於(yu) 是,黨(dang) 群服務中心主動聯係這群“小哥”,“小哥”們(men) 當即報名爭(zheng) 當誌願者,包幹門崗快遞區。他們(men) 用專(zhuan) 業(ye) 快遞配送知識讓小區門口的快遞分揀、分發井然有序。在他們(men) 的參與(yu) 下,外賣和快遞從(cong) 門外經過“緩衝(chong) 區”消毒和分類後,再送到“分揀點”,並根據置物架上的門牌號碼進行擺放,居民隻需根據自家門牌號就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快遞。經過專(zhuan) 業(ye) 人士的“精巧設計”,居民不但可以更快更準確地拿到快遞,也無一人拿錯快遞,無一人丟(diu) 失快遞。

  幫助特殊群體(ti) 送門入戶

  為(wei) 了解決(jue) 部分居民需要快遞上門的需求,緩解快遞分揀、配送壓力,他們(men) 還自發建立起一支小哥“紅色速遞”誌願者小分隊,為(wei) 獨居老人、需要幫助和關(guan) 愛的群體(ti) 送上物資,用小善舉(ju) 傳(chuan) 遞大文明。現在有8名固定誌願者負責快遞區,16名誌願者機動負責外賣和緊急封戶家庭配送。

  幾天的小區值守讓他們(men) 深切地感受到社區工作人員的辛勞,不僅(jin) 如此,有的“小哥”在每天值完自己的班次之後,還主動要求承擔晚班:“在上海工作好幾年,我們(men) 對這個(ge) 城市有了感情,讓其他同誌回去休息休息,這麽(me) 多天了,不能再打疲勞戰了,我們(men) 能吃苦,晚班我來幫她們(men) 值。”

  外賣、快遞作業(ye) 流水線

  在金楊新村街道另一個(ge) 封閉小區,僅(jin) 留有南門作為(wei) 聯係外界的唯一通道。每每一到飯點,外賣小哥來回穿梭,親(qin) 朋好友的愛心投食,一波一波的外賣小食蜂擁而至。堆積如山的快遞、外賣,很快南門就被一個(ge) 個(ge) 尋找自己物品的居民所擁堵,居民不免有些情緒。

  在小區居委的牽頭引導下,一件件綠色的社區誌願者馬甲出現在了南門。他們(men) 中有退休多年的大爺大媽,有身強力壯的大叔,也有可愛的小姐姐。他們(men) 從(cong) 合理分配,到分工協作,外賣、快遞流水化作業(ye) 日漸成熟。有人負責快遞消殺,確保安全,有人負責快遞分類,有人負責人群引導,還有人負責將特殊人群的生活必需品送上門去。

  在小區居民的群策群力下,南門不再告急。這群誌願者憑著一腔熱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服務精神,用愛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疫牆”。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