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雙隨機、一公開”,上海靜安探索特色監管創新之路
“全麵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是市場監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創新,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內(nei) 在要求。”通過研究機構近年來持續跟蹤評估,“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已經成為(wei) 減輕企業(ye) 負擔、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舉(ju) 措和加快信用體(ti) 係建設、創新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內(nei) 容。
何為(wei) “雙隨機、一公開”?它在市場監管領域究竟可以解決(jue) 哪些疑難雜症?且隨人民網一起去看看——
應時而生,成果顯著
說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的出現,離不開當下社會(hui) 大背景的轉變。自機構改革以來,新組建的市場監管部門整合了原工商、質監、食藥監、知識產(chan) 權、物價(jia) 稽查等多部門的職能,業(ye) 務條線涵蓋幾十項之多。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蓬勃發展,市場主體(ti) 數量激增,且類型日益多元化,社會(hui) 經濟形態更趨複雜。如何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是擺在市場監管部門麵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大環境改變了,市場監管部門如果再依靠原有的挨家挨戶巡查的方式,不可能做到有效監管,工作量也大大超過了人力之所及。在這樣的背景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應時而生。”靜安區聯席會(hui) 議有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道。
所謂“雙隨機、一公開”,就是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hui) 公開。近年來,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相關(guan) 部門轉變工作理念,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製,穩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了解,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市市場監管局的部署,全麵深化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體(ti) 係,實現除特殊重點領域外,所有行政檢查基本都通過“雙隨機”抽查進行。2021年,本著“應納盡納”原則,靜安區聯席會(hui) 議辦公室指導21家單位製定隨機監管事項清單,梳理匯集隨機監管事項清單160項,並向社會(hui) 公示。2022年,區聯席會(hui) 議成員單位又進一步擴充,通過動態更新監管事項,整合對同一市場主體(ti) 的相近檢查任務,將一業(ye) 一證行業(ye) 改革監管等抽查事項納入跨部門抽查內(nei) 容,促進部門間協同協作,盡可能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雙隨機、一公開”監督體(ti) 係的效果有多明顯?這組數據或可說明一二:2021年,靜安區各部門從(cong) 園區經濟、樓宇經濟發展、數字化轉型等方麵整體(ti) 謀劃,依托“互聯網+監管”係統完成單部門雙隨機抽查105批次,抽查市場主體(ti) 5326戶次,30%的檢查通過雙隨機完成,發現問題率達到18%。發起多部門聯合抽查48批次,檢查市場主體(ti) 419戶次。
數字賦能,事半功倍
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的背景下,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也乘著數智互聯的東(dong) 風,結合市北高新園區所(以下簡稱“市北所”)大數據產(chan) 業(ye) 基地區位特點,開辟試驗田,建立市北高新園區智能監管平台,為(wei) 新時代下提升監管服務與(yu) 自身建設提供解決(jue) 之道。
市北高新智能監管平台以樓宇監管為(wei) 重點,以食品、特種設備監管為(wei) 基礎,“互聯網+”監管為(wei) 特色,推進市場監管信息化、係統化、智慧化,同時借助該平台進行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為(wei) 分級分類監管指明方向,為(wei) 區域經濟發展再注動力。
“市北高新園區所共有注冊(ce) 企業(ye) 4700多家,各類經營者合計5000餘(yu) 戶,通過分級分類監管把握‘二八’定理,才能實現執法資源分配與(yu) 執法成效最優(you) 。”市北高新園區市場監管所所長羅方介紹,目前,企業(ye) 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但沒有統一的標準,市北所要做的是既要兼顧普遍性,通過數據標準化處理、機器學習(xi) 算法等技術,建立數據模型,自動計算風險分值,並對企業(ye) 予以評級,又要兼顧特殊性,根據轄區電商企業(ye) 集中等特點適當調整項目權重,作出合理客觀評價(jia) ,智能監管平台將二者結合起來,在推進企業(ye) 信用監管方麵既走在前列,又走出特色。
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下,市北所智能監管平台將“雙隨機、一公開”內(nei) 容納入子版塊,依據企業(ye) 信用分級分類成果,合理確定監管重點、監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頻次等,對不同信用評級企業(ye) 設置從(cong) 5%到100%的抽查比例,進一步提升差異化、精準化監管模式,做到對守法誠信的企業(ye) “無事不擾”,對違法失信的企業(ye) “無處不在”,倒逼企業(ye) 注重自身誠信建設,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通過設置好的抽查比例開展“雙隨機”抽查,整合全年專(zhuan) 項抽查工作,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這種雙隨機抽查的模式真的挺好,以前要來檢查太多次了,有檢查食品的、化妝品的、廣告的、知識產(chan) 權的、亮證亮照的等等,現在隻需要檢查一次,減少了我們(men) 迎檢的負擔,也避免重複準備材料。”不少企業(ye) 負責人紛紛為(wei) 此點讚。
探索創新,精準監管
2021年10月,靜安區生態環境局牽頭聯合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環境檢測有限公司進行2021年度靜安區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現場抽查發現所檢查的11份“廠界噪聲監測報告”不符合《工業(ye) 企業(ye) 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一樁樁、一件件案例都表明,“雙隨機、一公開”針對企業(ye) 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監管作用,結合“雙隨機、一公開”對企業(ye) 的違法行為(wei) 進行查處是市場監督管理局重要監管方法之一。它讓大多數企業(ye) 不敢心存僥(jiao) 幸,這一方式不僅(jin) 從(cong) 根本上遏製了人情監管,也提高了監管效能和公正性。
為(wei) 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提高行政執法水平,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研判實際,圍繞法治建設、數字化轉型和信用監管三個(ge) 層次,著力提升市場高效能監管,開拓出一條有靜安特色的監管創新之路——
建章立製,提升“雙隨機”監管規範水平。完善隨機抽查工作機製,提升執法標準;動態更新一單兩(liang) 庫,提升抽查質量;強化日常考核監督機製,工作成效及時反饋;優(you) 化執法隊伍建設,提升幹部執法能力等。
加強運用科技賦能,提升智慧監管能力。以“互聯網+”為(wei) 基礎,持續推進市場主體(ti) 檔案信息化;繪製智慧電子樓宇地圖,立體(ti) 展現企業(ye) 全貌;構建企業(ye) 關(guan) 係圖譜,建立失聯企業(ye) 追蹤機製等。
突出建設信用監管,構建長效治本機製。推進提升企業(ye) 自律經營意識;探索構建信用分類與(yu) 風險分類監管機製,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等。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推行以來,靜安區實現了監管責任全麵覆蓋,監管體(ti) 製不斷完善,監管能力大幅提升。同時,各工作部門履職意識顯著增強,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監管實效顯著提升,創新步伐顯著加快。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機製,製定了抽查工作細則,形成了責任明晰、上下聯動、整體(ti) 推進的工作格局,為(wei) 實施全方位精準監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轄區企業(ye) 紛紛表示,“雙隨機監管讓企業(ye) 深切感受到政府部門‘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新發展理念與(yu) 實實在在的營商便民舉(ju) 措,為(wei) 企業(ye) 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