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每一場翻譯工作,為上海戰疫貢獻“手”護力量
近兩(liang) 年,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發布會(hui) 上,有一支手語翻譯團隊默默守護著聽障人士,通過無聲的肢體(ti) 語言講解著最新的疫情信息和防護措施。他們(men) 是由葛玉紅等7名手語翻譯組成的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hui) 手語翻譯團隊。
“我們(men) 服務的是一個(ge) 特殊的群體(ti) ,我們(men) 很高興(xing) 上海能夠有三分之一的視頻畫麵留給他們(men) ,讓社會(hui) 關(guan) 注到聽障人士這一弱勢群體(ti) 。”葛玉紅從(cong) 事手語翻譯工作已有20多年,她的初衷也是如此,希望通過手語翻譯,讓聾人朋友能夠更多的了解社會(hui) ,融入社會(hui) ,感受到社會(hui) 的溫暖。
早在2000年,全國首個(ge) 手語電視新聞節目《時事傳(chuan) 真》在上海開播,成為(wei) 聽障人士了解社會(hui) 的重要窗口。2013年1月,在上海兩(liang) 會(hui) 的開幕式電視直播中,《時事傳(chuan) 真》的手語主持人出現在電視屏幕下方的“畫中畫”裏,為(wei) 聽障人士第一時間傳(chuan) 遞上海兩(liang) 會(hui) 精神。
手語翻譯葛玉紅進行兩(liang) 會(hui) 開幕式直播。受訪者供圖
部分手語翻譯團隊成員。受訪者供圖
葛玉紅認為(wei) ,這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上海的信息無障礙環境不斷優(you) 化,為(wei) 聽障朋友帶來了很多方便。“這個(ge) 節目的開設,一方麵讓聽障朋友能夠共享社會(hui) 繁榮,感受城市溫度;另一方麵也是他們(men) 社會(hui) 地位的體(ti) 現。”
作為(wei) 資深的手語翻譯,葛玉紅也培養(yang) 了許多優(you) 秀的學生,唐文妍就是他們(men) 中的佼佼者。“唐文妍不僅(jin) 把手語翻譯作為(wei) 一項事業(ye) ,還成立了專(zhuan) 業(ye) 的手語翻譯公司,為(wei) 廣大聾人朋友服務。”
“因為(wei) 熱愛,才會(hui) 堅持;因為(wei) 喜歡,才會(hui) 執著。”葛玉紅說,正是因為(wei) 對聾人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再苦再累,也將堅守這一陣地。
手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是通過手、手臂、身體(ti) 姿態及麵部表情的變化,綜合表達出來的語言。葛玉紅說,“學習(xi) 手語的時候,需要與(yu) 聾人朋友多交流學習(xi) ,掌握他們(men) 的語法特點,提升運用手語的能力。同時,手語也有普通話和地方話之分,就像上海話和普通話一樣,學習(xi) 的時候需要融會(hui) 貫通。”
在葛玉紅看來,學手語和學駕駛一樣,需要多學多練,熟能生巧。她希望喚醒一些年輕的“本本族”,畢竟在上海有8萬(wan) 持證聽障殘疾人需要手語翻譯。
工作中的葛玉紅。受訪者供圖
“在知識大爆炸時代,一些新生的詞語或者政策法規等,健全人理解還尚有難度,更何況是殘疾人,這也對手語翻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事情給聽障人士講解清楚講明白,是所有手語翻譯期望達到的目標,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手語翻譯時,我們(men) 的大腦在飛速運轉的同時,雙手在上下翻飛,配合身體(ti) 姿態的變化。可以說,打手語是腦力勞動也是體(ti) 力勞動。”葛玉紅呼籲,社會(hui) 上更多的有心人來學習(xi) 、了解、普及這門語言。“在需要安靜的場合,大家可以無聲交流;也能夠在特殊場合,幫助到聾人朋友。”
從(cong) 新冠肺炎疫情發布會(hui) 開始到現在,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hui) 手語翻譯團隊的每個(ge) 人把這裏當做了無聲的戰場,努力把每一場翻譯工作做好,將信息及時正確地翻譯給聽障人士觀看。“讓他們(men) 同步知曉疫情信息是我們(men) 的職責。”葛玉紅說:“各行各業(ye) 都在為(wei) 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men) 隻不過是其中之一。讓我們(men) 用心‘手’滬,靜待春暖花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