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防疫“最吃勁”時,怎樣體現特殊擔當
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呈現點多、麵廣、頻發的特點。對上海而言,3月以來奧密克戎毒株帶來的疫情有增無減,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的關(guan) 鍵階段。
作為(wei) 擁有2400萬(wan) 人口的超大城市、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重要國際口岸,上海疫情防控的每一步應對,都令人矚目。
3月18日,上海市委常委會(hui) 舉(ju) 行會(hui) 議,要求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上下同心,堅定信心,采用“切塊化、網格化”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一鼓作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特殊時期必須拿出特殊精神、特殊擔當,在這場與(yu) 病毒賽跑的接力賽中,上海市民都做了些什麽(me) ?
不恐。
不得不說,奧密克戎病毒是個(ge) 狡猾的敵人。幾輪較量過後,病毒隱匿性更強、傳(chuan) 播力更強、傳(chuan) 播速度更快。但與(yu) 疫情初期相比,兩(liang) 年多來,全球各地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預防意識的增強、疫苗接種的普及、治療藥物的研發,讓新冠疫情重症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才能冷靜科學地對待疫情。
不恐不等於(yu) 輕視。對於(yu) 新冠肺炎病毒,無論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不容藐視。“從(cong) 早從(cong) 快”,該出手時就出手,同時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才能最終跑贏與(yu) 病毒的賽跑。
《解放日報》2022年3月20日頭版
不惑。
武漢疫情之初,生命至上,堅決(jue) “清零”, 既體(ti) 現14億(yi) 人口大國不容人民生命有失的責任擔當,亦體(ti) 現了我國強大基層治理能力的製度優(you) 勢。
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我國堅持“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快速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中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兩(liang) 手硬”“兩(liang) 手贏”,均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不惑不等於(yu) 不變。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和疫苗接種的普及,防疫政策也必然與(yu) 時俱進。在疫情波及全國28省份、多省份同時段多地市暴發的情況下,國家衛健委發布第九版診療方案,對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等措施,更加突出了對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而曾經將中風險地區封控精確到一家奶茶店的上海,這次采用“減少流動+核酸篩查”的切塊式、網格化篩查,以最果斷的行動堅決(jue) 阻斷病毒傳(chuan) 播鏈。“打法變了,科學精準不變。”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zhuan) 家組成員、複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表示。防疫政策是一道“既要又要”的多選題,用最小代價(jia) 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是製定防疫政策的戰略定力。
不怠。
疫情進入第三個(ge) 年頭。醫務人員的長期作戰、普通百姓的習(xi) 以為(wei) 常、疫情前景的反複未知,都可能帶來鬆懈和麻痹。此次上海疫情的“華亭事故”,教訓深刻。
不怠就在於(yu) 堅持。各盡其責,各項防控工作要進一步嚴(yan) 起來、緊起來、實起來。
落實疫情防控措施,難免會(hui) 給居民工作生活帶來不便,也給城市治理帶來更大考驗。非常之時對基本民生的供給保障,對特殊群體(ti) 的人文關(guan) 懷,對基層治理的信任支持,體(ti) 現了上海城市治理的力度、溫度和精度。上海最大居民社區井然有序的檢測排隊,是群眾(zhong) 的“智”理;“90後”核酸檢測員被手套捂出的“老人的手”,是對責任的堅守;張文宏醫生直白的話語,是專(zhuan) 業(ye) 的自信;一呼百應的誌願者隊伍,是市民的自律和互助;解封後第一時間“要去買(mai) 咖啡”,是對未來生活的樂(le) 觀和熱情。守望相助、眾(zhong) 誌成城,正是這座城市最堅強的防線。
堅持就是勝利。相信自己,相信上海,相信春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