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2022年南通計劃完成造林麵積2.5萬畝

發布時間:2022-03-24 11:23:00來源: 南通日報

  本報訊 (記者蔣嬌嬌)21日是“國際森林日”,記者從(cong)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今年全市計劃完成造林麵積2.5萬(wan) 畝(mu) ,實施森林撫育麵積4萬(wan) 畝(mu) 。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依城植樹、傍水造林、荒灘育苗、見縫插綠、林田共建,走出了一條平原森林建設的特色之路,摘得“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三塊金字招牌。

  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實施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保護修複的戰略決(jue) 策,通過生態修複,南通主城區濱江地區由防洪和簡單觀光的單一型濱江帶迅速轉變為(wei) 防洪、生態修複、休閑遊憩、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複合功能濱江生態廊道。五山地區新增森林麵積6平方公裏,區域內(nei) 7公裏沿江生態廊道全線貫通,森林覆蓋率達80%。從(cong) “臨(lin) 江”到“濱江”,從(cong) “濠河時代”走向“長江時代”,打造沿江綠色生態走廊,彰顯濱江城市特色風光,經曆了美麗(li) 蝶變,一個(ge) “顯山露水”、水綠相融的城市已然閃耀在長江之濱。

  今年年初,五山地區出台係統化生態保護五年行動方案,將探索具有示範意義(yi) 的城市生態型森林公園發展模式,實現人與(yu) 山、水、林、城的和諧相融、協調共生。目前,五山地區正處於(yu) 高標準生態修複、常態化管理養(yang) 護向係統化生態保護階段邁進的關(guan) 鍵時期,未來五年將持續加強五山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涵養(yang) 獨具江風海韻的五山生態,著力打造長江大保護的樣板區和長三角生態旅遊的新地標。

  “我市森林濕地資源保護發展全麵持續向好,長江大保護生態廊道建設成果入選國家林草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專(zhuan) 題案例,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項目入選國家林草局首批典型案例,被評為(wei) 全省首屆‘最美生態修複案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森林資源處負責人介紹。結合南通實際,我市出台的林長製實施方案中提出了一係列富有南通特色的目標、措施和要求,突出了美麗(li) 南通建設質量和效益。《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市完成造林綠化麵積10萬(wan) 畝(mu) ,實施撫育森林麵積20萬(wan) 畝(mu) ,林地保有量和濕地保有量保持穩定,資源質量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南通先後建立近百個(ge) 國家級、省級鄉(xiang) 村旅遊區,百餘(yu) 個(ge) 生態休閑精品景點,多個(ge) 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集群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致富一方百姓。2021年,南通生態旅遊休閑服務年產(chan) 值12.5億(yi) 元。同時,南通特色經濟林產(chan) 業(ye) 齊頭並進,以梨、銀杏、桃等為(wei) 主的經濟林果麵積超過12.8萬(wan) 畝(mu) ,年產(chan) 果品18.6萬(wan) 噸,年銷售額達13.2億(yi) 元;現有林下經濟種養(yang) 麵積約30萬(wan) 畝(mu) ,年產(chan) 值超10億(yi) 元。

  南通加速生態發展,強化生態治理,補足生態短板,高質量建設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綠色發展之路。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