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良種 振興種業
種子雖小,卻是糧食的“源頭”、農(nong) 業(ye) 的“芯片”,事關(guan) 國家戰略安全。
打好種業(ye) 翻身仗,我省厲兵秣馬、披堅執銳,出台《山西省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實施方案》《加快山西雜糧優(you) 質種業(ye) 基地建設方案》等政策舉(ju) 措,助力把飯碗端得更穩更牢更安心。
一粒種子助力“把根留住”
“一粒一粒地選,一顆一顆地挑,有蟲眼的、形狀不規則的、半粒的都不行,雜質也要剔除掉。”3月1日,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業(ye) 基因資源研究中心,工作人員韓麗(li) 芳在精挑細選紅豌豆,用專(zhuan) 業(ye) 術語描述就是“清選”,是種質資源入庫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正在“清選”的這批種質資源是要給國家種質資源庫選送的樣品,在韓麗(li) 芳的旁邊放著一個(ge) 框,框裏碼放著一排一排的小袋子。“你看這個(ge) 編號是P140926001,14是咱山西的代碼,09和26是市縣代碼,最後是作物代碼。這些小袋子會(hui) 被按流程移交給國家庫。”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業(ye) 基因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穆誌新介紹。
跟隨著穆誌新的腳步,記者走進了我省唯一的作物種質資源貯存庫,也是我省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的保存中心。目前,庫內(nei) 貯存蔬菜、牧草、藥材等作物和植物種質資源7.5萬(wan) 餘(yu) 份。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具有我省地域生態優(you) 勢的小雜糧作物種質資源,有近4萬(wan) 份,居全國首位。
穿過一道一道大門,能感覺到溫度越來越低,穆誌新指著一扇門介紹:“這裏麵是零下18攝氏度,種質資源可以保存30年到50年,是一個(ge) 長期庫,主要做戰略儲(chu) 備用。”
中期庫的儲(chu) 存溫度一般在正負4攝氏度,可以保存10年到15年,供育種、基礎研究、種子改良、擴繁後利用。走進中期庫的大門,看到工作人員李原萍正在挑選大豆,她說:“準備在實驗室種,然後提取DNA做基礎研究。”
2021年是種業(ye) 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啟動第三次全國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普查。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方案》。
今年1月,我省召開省委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暨全省種業(ye) 振興(xing) 大會(hui) ,省委書(shu) 記林武要求種業(ye) 發展要穩優(you) 勢提地位,在打好種業(ye) 翻身仗中作出山西貢獻,省長藍佛安就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工作進行了具體(ti) 安排部署。
打贏種業(ye) 翻身仗,收集保護種質資源就是要打好的第一仗。去年,在第三次全國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普查過程中,我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普查人員進村、入戶、下地、上山,努力發掘新資源,同步實施搶救性收集保護,累計走訪1342個(ge) 鄉(xiang) 鎮,22489個(ge) 行政村、自然村,走訪群眾(zhong) 4.2萬(wan) 多人次,行程50多萬(wan) 公裏,農(nong) 作物有效收集和保護珍稀、瀕危、特有資源3631份,係統調查收集資源1807份,鑒定2137份資源上交國家庫保存。翼城縣珍珠玉米和澤州縣芹菜入選全國十大優(you) 異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首次發現了畫眉羊品種。發現了微生物國家新記錄種1種,山西新記錄種5種。
一種作物的性狀如何,比如植株的抗病性、抗逆性,果實的品質、口感等,有了結論之後,才能進行育種、製種以及更下一步的推廣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最初的這一步就是“鑒定評價(jia) ”,是育種人要做的一個(ge) 基礎性工作,也是曆時最長、工作量最大、耗費精力最多、最困難的工作。
今年59歲的暢建武,是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食用豆育種專(zhuan) 家,1984年進入育種領域。他說:“38年來每天都在和數據打交道,從(cong) 實驗室數據到田間數據,從(cong) 數據中觀察提取育種需要的基因組合,也練就了千萬(wan) 次麵對失敗的勇氣。”
育種人就像是一個(ge) 潛伏者,幾十年如一日潛伏在作物身旁,跟隨著作物的生長,一季一輪、一個(ge) 生長周期,從(cong) 青絲(si) 熬到白發,慢慢去發現作物由外而內(nei) 的美,剛開始是外形特征,比如植株高矮、容不容易倒伏,再後來是內(nei) 在稟性,比如蛋白質含量、礦物質含量等等。
“十四五”開始,我國的育種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可以進行精準鑒定,育種人的周期又可以縮短些了。近日,我省下發《加快山西雜糧優(you) 質種業(ye) 基地建設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省雜糧種質資源保存份數達5萬(wan) 份以上,鑒定評價(jia) 比例達到30%。
一粒種子成為(wei) 穩糧保供關(guan) 鍵
手中有糧方才心中不慌。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經告誡人們(men) :“關(guan) 鍵時刻,一粒小小的種子能夠絆倒一個(ge) 強大的國家”“好兒(er) 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ge) 空”“千算萬(wan) 算,不如良種合算”……這些千百年來的農(nong) 諺說明,一粒小種子承載著糧食安全的“國之大者”。
“我這幾年種的都是高產(chan) 小麥品育8012,這個(ge) 品種高抗白粉病、節水性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能實現小麥高產(chan) 穩產(chan) 。”3月10日,河津市小麥種植戶丁榮光說起自己熟悉的小麥品種,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一粒好種子就意味著全家人不會(hui) 挨餓;如今,在物質極大豐(feng) 富的年代,一粒好種子則意味著營養(yang) 的均衡全麵。
2021年6月20日,洪洞縣逍洞村示範基地,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小麥研究所承擔的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轉化與(yu) 示範推廣項目——“臨(lin) 汾市特色優(you) 勢作物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示範與(yu) 推廣”的小麥新品種“品育8012”示範田進行實打實收測產(chan) 驗收。結果顯示,該地塊平均畝(mu) 產(chan) 693.6公斤。種植戶高金保高興(xing) 地說:“往年種子就選自家留的麥子,澆水3次,畝(mu) 產(chan) 在600公斤左右,今年種的這個(ge) 新品種,隻澆兩(liang) 次水,產(chan) 量還更高。”
節水、多抗、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品育8012成為(wei) 農(nong) 民的上佳選擇,山西省小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專(zhuan) 家姬虎太比誰都開心:“品育8012在抗旱、優(you) 質方麵具有獨特優(you) 勢,是我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重點推廣主導品種,打破了多年來我省水地小麥主推品種是外來品種的不利局麵。截至2021年,我省育成小麥品種共277個(ge) ,這些品種在不同時代發揮了巨大作用,為(wei) 山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作出了巨大貢獻。”
生豬產(chan) 業(ye) 既關(guan) 係國計民生,又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性產(chan) 業(ye) 。統計數字顯示,豬肉占我國肉類總消費量比重長期保持在60%以上,每年中國人要吃掉7億(yi) 頭豬。
在養(yang) 豬產(chan) 業(ye) 鏈上,種豬的作用不容忽視。
我省晉汾白豬的培育源於(yu) 上世紀80年代,選擇世界最高繁的太湖豬和在肉質、抗逆方麵具有明顯優(you) 勢的馬身豬,與(yu) 長白豬、大白豬兩(liang) 個(ge) 國外品種進行多品種複雜雜交,采用群體(ti) 繼代選育結合分子育種技術,2012年培育成功。
2014年,晉汾白豬通過國家品種審定,2015年、2016年兩(liang) 度入選國家主導品種,是全省唯一通過國審的豬新品種,也是目前我國代表性的“華係”豬種之一。
從(cong) 2011年開始,晉汾白豬先後在我省8個(ge) 市21個(ge) 縣(市、區)進行推廣應用。作為(wei) 國家主導品種,又陸續推廣至江蘇、北京、河南、河北、天津、陝西、內(nei) 蒙古、湖北等省區市,受到養(yang) 殖戶普遍認可。截至目前,建成晉汾白豬核心育種場16個(ge) 、擴繁場38個(ge) 、自養(yang) 場126個(ge) 、產(chan) 業(ye) 化基地4個(ge) ,開發的“九香牧園”“憨香”“朱袁張”和“穀蓉香”等品牌豬肉受到市場歡迎,形成了由種豬繁育、商品豬生產(chan) 、品牌化推廣的產(chan) 業(ye) 化生產(chan) 體(ti) 係。
千淘萬(wan) 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晉汾白豬育種項目實施過程中,共有20餘(yu) 名技術骨幹,6名博士生、30餘(yu) 名碩士生參與(yu) 。團隊負責人、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李步高教授告訴記者:“今年的目標任務是測定1000頭個(ge) 體(ti) 主要經濟性狀的表型值,開展基因組選擇和重要經濟性狀的全基組關(guan) 聯分析;進行品係二世代選育;開展配合力測定,進行雜交組合試驗。”
功不唐捐,玉汝於(yu) 成。一個(ge) 個(ge) 新品種的選育凝聚著一代代育種人的艱辛和汗水。海南島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我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三亞(ya) 市樂(le) 東(dong) 縣九所鎮山腳村,四麵環山,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南繁基地就坐落在這裏,一大片玉米田裏孤零零的一座樓房,就是玉米育種者陳永欣的工作地點。
與(yu) 人們(men) 想象的到海南遊玩度假模式不同,陳永欣和團隊成員來到這裏帶的都是育種用的甜糯玉米材料,種植、觀察、套袋授粉、品嚐鑒定,是他們(men) 的日常工作,身穿白大褂、肩挎工作包、頭戴大草帽,顧不得熱、顧不得累,隻顧埋頭苦幹,心裏隻有一個(ge) 念想——多配組合。去年冬天,陳永欣的工作是給玉米授粉,她說:“每做一個(ge) 玉米組合就覺得希望在這裏,奇跡會(hui) 出現!舍不得有一株玉米跑掉花絲(si) 、錯過授粉。一想到經過我們(men) 精心授粉,會(hui) 組配出花樣繁多、口味各異的甜糯玉米品種,心裏就特別高興(xing) 。”
一粒種子成就一個(ge) 產(chan) 業(ye) 帶富一方百姓
岢嵐縣曾經是一個(ge) 貧困縣,這裏種植的紅芸豆產(chan) 量高、質量優(you) 、效益好,是我國紅芸豆商品糧生產(chan) 基地和主要出口基地。
但是,由於(yu) 紅芸豆連年種植,品種混雜退化,根腐病、枯萎病等病害發生嚴(yan) 重,導致嚴(yan) 重減產(chan) 、市場價(jia) 格走低、種植麵積萎縮。
2008年,原農(nong) 業(ye) 部全麵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建設,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業(ye) 基因資源研究中心成為(wei) “國家食用豆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太原綜合試驗站”依托建設單位。
太原綜合試驗站不辱使命,在紅芸豆品種提純複壯、改良、新品種選育的同時,進行了紅芸豆品種的肥效、密度、種植方式、病害防治等栽培試驗,結合生產(chan) 中的栽培實踐,集成了“抗旱節水紅芸豆高產(chan) 栽培技術”,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大大提高了紅芸豆的產(chan) 量和品質。選育成的品金芸4號具有高產(chan) 、優(you) 質、廣適的特點,其粗蛋白含量達到26.19%。品金芸5號植株緊湊、根莖粗壯、抗倒性強。
2021年,在岢嵐縣三井鎮焦山村建成1000畝(mu) 高產(chan) 示範田,畝(mu) 產(chan) 紅芸豆136公斤,較對照田增產(chan) 16.9%。截至目前,紅芸豆新品種品金芸3號及抗旱節水高產(chan) 栽培技術在我省累計推廣63.5萬(wan) 畝(mu) ,累計增產(chan) 1.41萬(wan) 噸,累計增收9368.17萬(wan) 元。
人們(men) 是否認可一個(ge) 新品種,最重要的還是看收益。產(chan) 自日本的高級牛種“和牛”,盡管一斤賣1500元,一頭成熟和牛拍賣價(jia) 格高達20萬(wan) 元人民幣,但它那如雪花一般的油花仍然讓不少人不惜重金購買(mai) 。當地農(nong) 場主們(men) 對“和牛”傾(qing) 注的心血和熱愛堪比家人,也體(ti) 現了企業(ye) 的“匠心精神”。
山西大豐(feng) 種業(ye) 有限公司多年來秉持“匠心精神”,從(cong) 一個(ge) 小微企業(ye) ,逐步成長為(wei) 育繁推一體(ti) 化的國家級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及山西省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重點龍頭企業(ye) ,成為(wei) 農(nong) 民多年信賴的朋友。
大豐(feng) 公司銷售部經理郝科棟說:“這些年累計銷售種子5.15萬(wan) 噸、推廣麵積3400餘(yu) 萬(wan) 畝(mu) ,累計銷售額突破6.43億(yi) 元,累計新增社會(hui) 效益約45億(yi) 元;目前,公司已實現全國市場範圍內(nei) 普通玉米全生態區、特用玉米全品類的全覆蓋供應能力。”
在大豐(feng) 公司選育的品種中,“大豐(feng) 30”玉米品種無疑是表現最優(you) 秀的。2010年通過我省審定的“大豐(feng) 30”,目前引種備案15個(ge) 省市,從(cong) 2011年至今累計推廣麵積3000多萬(wan) 畝(mu) ,需種量5250萬(wan) 公斤,生產(chan) 商品玉米1800萬(wan) 噸,產(chan) 生經濟效益270億(yi) 元人民幣,成為(wei) 全國影響力較大的品種之一。“我家多年來一直種的是‘大豐(feng) 30’。那幾年一聽說種子到貨了,就得趕緊放下手裏的活兒(er) 到區裏種子公司門市排隊去買(mai) 呢,去遲了就買(mai) 不到了。”忻州市忻府區董村農(nong) 民郝潤泉說。
做大做強山西種業(ye) ,我們(men) 需要更多的“大豐(feng) ”湧現。
山西旱作高粱產(chan) 業(ye) 集群,是2020年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財政部批準建設的5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之一。通過實施該項目,我省兩(liang) 年建設高粱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61.36萬(wan) 畝(mu) ,建設種子基地1928畝(mu) ,實現供種31.5萬(wan) 公斤;示範高粱品種42個(ge) ,引進優(you) 質品種29個(ge) ,“晉雜22號”成為(wei) “山西汾酒”等品牌酒釀造專(zhuan) 用品種。
國家穀子高粱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粳型晚熟酒用高粱育種”崗位專(zhuan) 家平俊愛,從(cong) 事高粱育種工作30年,在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就過了10個(ge) 春節。“培育一個(ge) 品種在同一個(ge) 地方一般需要8年—10年時間,南繁基地可以將育種周期縮短一半。為(wei) 了加快育種速度,每年冬天我們(men) 都要去海南加代育種。因為(wei) 春節期間是高粱授粉的關(guan) 鍵時期,如果錯過,育種進度又要延長一年。而且陽光越強烈,對高粱的授粉越有利。”為(wei) 此,平俊愛和她的同事們(men) 不僅(jin) 要忍受蚊蟲叮咬,還要承受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當人們(men) 沉浸在萬(wan) 家團圓的歡樂(le) 中時,“平俊愛們(men) ”往往正在田間頂著酷熱給高粱授粉,好多人出現皮膚過敏、蛻皮現象,在試驗田裏遇到蛇、老鼠也不是新鮮事兒(er) 。
除了承擔繁重的科研工作,整地播種、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農(nong) 活都要親(qin) 自動手幹。平俊愛說:“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科研工作,不吃苦怎麽(me) 行?不下地怎麽(me) 行?隻要能早日選育出適應我省的好品種,苦一點不算啥。”
一個(ge) 良種可以帶動一個(ge) 產(chan) 業(ye)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ge) 世界。
推進種業(ye) 高質量發展,打贏種業(ye) “翻身仗”,我省正在圍繞“紮實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ye) 創新攻關(guan) 、種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種業(ye) 基地提升、種業(ye) 市場淨化”的種業(ye) 振興(xing) 五大行動,全方位、大力度、硬措施護好“山西芯”、發展“山西芯”、做強“山西芯”,助力“中國碗裝中國糧”“中國糧用中國種”,推動我省由種質資源大省向特色種業(ye) 強省轉變。(記者王秀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