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們,感動了這個春天
人民網石家莊3月29日電 (付兆颯)和煦三月,本是春暖花開之際。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打亂(luan) 了唐山人的“春”生活。從(cong) 3月19日發現第一例確診病例開始,唐山就已經按下了“暫停鍵”。但,暫停的是車水馬龍,流動的是善良與(yu) 大愛。
疫情當前,有衝(chong) 在一線、多日不曾回家的醫務工作者;有維持防控秩序徹夜未眠的警務人員;有默默用自己疲憊的身影給城市送上一抹溫暖的“無名”誌願者;亦有在忙碌的工地上爭(zheng) 分奪秒的隔離點的建設者……
“英雄的城市”因他們(men) 的存在而榮光;他們(men) 的故事,讓我們(men) 每天都在感動著。
遷安市太平莊鎮蘇各莊營村大學生誌願者掃碼登記。 商立超攝
“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啊”
一抹紅色、一張笑臉、一行身影,“紅馬甲”“紅袖標”小喇叭,成為(wei) 唐山市路北區幸福花園社區一道靚麗(li) 的風景,他們(men) 擁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社區誌願者。
“請302樓的居民下樓做核酸!”“你好,請這邊測體(ti) 溫、掃碼登記……”3月21日8時,在幸福花園社區核酸檢測點,“紅馬甲”疫情防控誌願者們(men) 已經做好了各項準備,開始第三次核酸檢測。
正在幸福花園北門看門的小夥(huo) 子叫閆虎,今年36歲,遼寧人,是唐山的姑爺,他來嶽母家探親(qin) ,正好趕上了疫情防控封閉小區。得知小區急需誌願者後,他第一個(ge) 報名參加。“我和妻子長期在國外生活,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居民特別照顧我嶽母一家,現在我要盡自己的力量,保障小區居民的安全。”閆虎說。
據了解,幸福花園社區管轄6個(ge) 社區、2601戶居民,因疫情管控,36戶居民臨(lin) 時加入該社區。卡點值守、測體(ti) 溫、對居民進行勸導、入戶排查、環境消殺、登記人員出入、協助核酸檢測……“白加黑”已經成為(wei) 了閆虎他們(men) 這群誌願者的工作常態。
在唐山疫情防控一線,這樣的他、她和他們(men) 還有很多。
商美潔是遷安市大崔莊鎮商莊子村一名大學生誌願者,就讀於(yu) 邢台醫學高等專(zhuan) 科學校護理學專(zhuan) 業(ye) ,得知核酸檢測醫護人員緊張後,她主動提出幫助醫護人員進行核酸采樣。在核酸采樣工作中,穿上防護服,一忙就是四五個(ge) 小時,連廁所都沒空去,她卻沒有一句怨言,默默工作。
遷安市永順街道的青年誌願者宋少華,因為(wei) 許多年前的一場車禍,導致左腳粉碎性骨折,手術的後遺症包括了骨刺、骨贅、增生有異位,每天像正常人一樣的走路都成了奢望,但他依然毅然決(jue) 然地報名去當誌願者。女兒(er) 問他,為(wei) 啥別人都不去當誌願者,你卻偏偏要去?他的回答總是很簡單,“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啊!”樸實、簡單、純粹,生而平凡,卻向光璀璨。
“你好,請配合體(ti) 溫測量”“請保持一米距離,二十人一組,有序排隊”“出口在這邊,檢測完的這邊請”……我們(men) 看到的,僅(jin) 僅(jin) 是誌願者服務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是他們(men) ,組成了一抹抹可親(qin) 可敬、讓人溫暖又安心的“誌願紅”,看到他們(men) ,我們(men) 也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感覺——社會(hui) 如此美好,春暖花開的日子也不遠了。
遷安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在帝都花苑小區為(wei) 居民做核酸檢測。 遷安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女兒(er) ,我是媽媽啊”
“女兒(er) ,我是媽媽呀!”3月24日,遷安市人民醫院護士崔麗(li) 娜在自家小區進行核酸采樣時,偶遇已經5天沒見過麵的女兒(er) 和丈夫,女兒(er) 竟然沒有認出變身“大白”的她,看著孩子要走,崔麗(li) 娜忍不住叫住了她,簡單囑咐過後,崔麗(li) 娜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3月19日,遷安市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後,全市4300名醫務工作者火速集結、全員出動,奔赴抗疫一線,從(cong) 核酸采集,到標本轉運,再到實驗檢測,每個(ge) 環節都一絲(si) 不苟、安全有序。不僅(jin) 出色完成了全市核酸檢測任務,還確保了醫院內(nei) 患者的救治
在唐山市婦幼保健院,則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趙悅是該院的一名護士,丈夫張天野是該院的一名急救駕駛員。疫情發生後,妻子趙悅連續5天負責文北街道大洪橋樓居民核酸采集工作。作為(wei) 核酸采集小分隊的領隊,趙悅需提前確認小組成員、與(yu) 社區聯係。到達現場後,她迅速與(yu) 當地負責人對接,溝通采集形式,協調分工,根據現場環境布局,規範核酸采集流程,協調人流疏導,同時還要安排好隊員的物資,用餐休息等。每一天,她都在緊張忙碌中度過。
丈夫張天野自17日支援廊坊負壓轉運工作,持續奮戰在轉運密接和次密接人員的工作中。全天24小時不定時、不定點接受準備出發的命令,為(wei) 生命“擺渡”。20日,張天野被召回參加本土戰鬥,返唐後立即請戰一線。
除了他們(men) 之外,在我們(men) 看不到的背後,還有這樣一群“大白”。3月27日,唐山市樂(le) 亭縣開展第九輪全員核酸檢測。在全員核酸檢測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的背後,是樂(le) 亭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四個(ge) PCR實驗室24小時持續工作、夜以繼日的不懈堅守。
對於(yu) 大多數群眾(zhong) 而言,核酸取樣隻需幾秒鍾就可完成。但是對於(yu) 檢驗人員來說,這項工作才剛剛開始。由於(yu) PCR實驗室裏機器不間斷運行,即使開著空調,室內(nei) 溫度也有28—29度,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一穿就是4—6個(ge) 小時,工作過程不吃也不喝,汗水常常濕透了衣服,眼眶、額頭也全是勒痕,這對檢驗人員的體(ti) 力和耐力是極大的考驗。整理標本和編號時,站累了就蹲著,蹲累了就席地而坐;由於(yu) 長時間戴著雙層乳膠手套,手上出滿了汗皰疹;每天重複多遍相同動作,磨破外層手套、手腳抽筋更是常態。
這些最美逆行者的默默堅守,築起了阻擊疫情的“銅牆鐵壁”,為(wei)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作出了貢獻。
遷安市委組織部年輕黨(dang) 員李洋在頤秀園小區卡口執勤。 遷安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關(guan) 鍵時刻,我們(men) 就是群眾(zhong) 的‘守護員’!”
“今天的蔬菜保障包、主食、米麵油統計得怎麽(me) 樣了?”“現在我們(men) 要保供,不能讓居民為(wei) 物資著急,咱們(men) 要劃出時間段來,分批配送。”一早上,唐山市路南區永紅街道增盛樓社區書(shu) 記葛曉青的嘴就沒閑著,字字句句無一不是掛念著居民。前一天沒來得及吃的盒飯還原封不動地放在辦公桌上,顧不上三天兩(liang) 夜奮戰的疲憊,葛曉青便又和社區工作人員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增盛樓社區包括3個(ge) 小區1340戶居民,僅(jin) 有的6名社區工作人員要承擔起流調、入戶排查、核酸檢測等多項工作。“社區防疫一線的辛苦和不易,我們(men) 都理解,他們(men) 天天在這裏堅守,我們(men) 特別感動。”社區居民說。
下午5時30分,社區核酸檢測還沒有完全結束;下午6時,第二輪生活物資配送即將開始,而核酸檢測結束後馬上就要樣本送檢、信息核對……“今天挺順利,連日來的工作成效不錯。”葛曉青說道,“有我們(men) 在,居民放心。為(wei) 居民築起第一道屏障是我們(men) 的職責所在,關(guan) 鍵時刻,我們(men) 就是群眾(zhong) 的‘守護員’!”
在樂(le) 亭,21日一大早,在茂源社區卡點值守的縣委統戰部工作人員鄭哲婷看到卡點附近一位老大爺焦急地踱步,就主動上前詢問。當得知大爺需要一盒速效救心丸之後,她說,“現在是非常時期,咱盡量不出門,您先回家休息,我幫您去買(mai) 。”
在大爺指定的藥店,鄭哲婷並沒有買(mai) 到速效救心丸。奔波半個(ge) 小時,鄭哲婷輾轉5家藥店買(mai) 到後,急忙送到了大爺家。大爺拿出錢遞給鄭哲婷,卻被她婉拒了,“大爺,一盒藥沒多少錢,我告訴您我的聯係方式,以後有事您直接找我就行。”買(mai) 藥費用雖然沒多少,但大爺心裏卻覺得暖暖的。
其實,感動的畫麵不止這些,還有配送員為(wei) 居民購買(mai) 蔬菜,有醫護婉拒記者采訪,有防疫消殺員穿梭在大街小巷,這些溫情、感動、勵誌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我們(men) 也終將相信,這座英雄的城市能提早迎來繁花盛開的春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