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疫情下,如何“惠企紓困”?

發布時間:2022-03-30 10:05: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3月29日上午,上海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疫情情況的同時也聚焦經濟;深圳在經曆了一周“慢生活”後,現在正麵臨(lin) 著全力解決(jue) 發展的難題。在嚴(yan) 峻疫情的形勢下,怎樣幫扶中小企業(ye) ?怎樣為(wei) 它們(men) 紓困解難?

  《新聞1+1》邀請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共同關(guan) 注:疫情下,如何“惠企紓困”?

  主持人 董倩:上海出台的《全力抗疫情助企業(ye) 促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涉及6個(ge) 方麵、21條,最針對現實需求解決(jue) 的是哪幾條措施?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李峰:我認為(wei) 最重要的是減輕各類企業(ye) 負擔,也就是說直接地短期內(nei) 能夠解決(jue) 企業(ye) 固定成本開支和減輕短期成本壓力的政策,例如免稅、降低房租等。其他政策比如金融支持也非常重要,但需要時間去落實,它的效果是逐漸發揮出來的,是相對中長期的政策支持。

  主持人 董倩:規劃有短期、中期、長期之分,眼下應急的這些政策和長遠的穩定政策之間相容性如何表現出來?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李峰:這次的若幹應急政策首先是解決(jue) 流動性問題,也就是生存問題,之後是恢複發展的問題。一方麵要恢複到疫情之前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麵,我們(men) 要借助疫情發展新的產(chan) 業(ye) 機會(hui) ,發展新的就業(ye) 形態。 我們(men) 既要幫助企業(ye) 恢複發展,並且希望實現長期的高質量發展這樣的思路。

  主持人 董倩:如何看待上海“1+N”的政策?

  (1:綜合性的政策,立足疫情下如何“惠企紓困”,N: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李峰:疫情發展是動態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是動態的,《全力抗疫情助企業(ye) 促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最後一段是兜底性的條款,意味著政策是開放性的,政策發布後,如果後續有企業(ye) 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都應該通過N的方式納入政策考慮範圍。

  主持人 董倩:前不久,受疫情影響,深圳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按下了一周的暫停鍵,疫情過去之後,政府也推出了相應的經濟恢複措施。3月25日,深圳市提出了30條針對性的細化紓困措施。能起到什麽(me) 樣的作用?如何評估?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深圳的30條措施是從(cong) 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從(cong) 內(nei) 容看,不僅(jin) 是紓困降成本,還包括幫助企業(ye) 的研發改造和技術升級,深圳的措施既是應對疫情帶來的風險,同時也是在培育經濟後勁。

  主持人 董倩:中央和地方都推出了一係列紓困解難的措施,要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生存問題的核心是什麽(me) ?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對企業(ye) 來說,核心是能活下來,企業(ye) 活下來的關(guan) 鍵是現金流。這種情況下,就要幫助企業(ye) 分擔成本,讓企業(ye) 經營可持續,保住市場主體(ti) ,保障就業(ye) 。隻要企業(ye) 活下來了,員工沒有被解雇, 經濟大盤就是穩固的,即使有疫情的影響,但疫情過去後,企業(ye) 的生機與(yu) 活力又可以恢複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