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企業新型學徒成長記

發布時間:2022-04-01 16:3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題:江蘇省蘇州市200多家企業(ye) 開展“企校雙製、工學一體(ti) ”培訓,1萬(wan) 多人實現職業(ye) 技能提升

  企業(ye) 新型學徒成長記(人民眼·技能人才培養(yang) )

  引子

  “刺刺刺……”火花四濺。站在操作台前,王東(dong) 時而對著電子圖紙核對參數,時而拿起工具敲敲打打,時而熟練地操控機器麵板進行電焊。不一會(hui) 兒(er) ,一塊方方正正的生產(chan) 模具已有些模樣。會(hui) 看圖紙,會(hui) 算參數,還玩得轉智能化設備,40多歲的王東(dong) 如今在新崗位上幹得得心應手。

  當了20多年模具工的王東(dong) ,前幾年應聘來到江蘇駿偉(wei) 精密部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cong) 剛轉崗時的力不從(cong) 心,到如今能夠獨立頂崗工作,王東(dong) 說多虧(kui) 了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培訓,“通過培訓,我拿到了中級模具工證書(shu) ,成為(wei) 持證職工,對未來更有信心了。”

  在江蘇蘇州,截至2021年底,已有200多家企業(ye) 像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一樣組織開展新型學徒製培訓,幫助1萬(wan) 多人提升了職業(ye) 技能,更好地實現穩定就業(ye) 和高質量就業(ye) 。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激勵製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加快培養(yang) 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為(wei) 創新企業(ye) 技能人才培養(yang) 模式,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2015年7月聯合印發通知,決(jue) 定在江蘇等12個(ge) 省(區、市)開展企業(ye) 新型學徒製試點工作。2021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推行中國特色企業(ye) 新型學徒製 加強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指導意見》,提出麵向企業(ye) 全麵推行新型學徒製培訓,“力爭(zheng) 使企業(ye) 技能崗位新入職員工都有機會(hui) 接受高質量崗前職業(ye) 技能培訓;力爭(zheng) 使企業(ye) 技能崗位轉崗員工都有機會(hui) 接受轉崗轉業(ye) 就業(ye) 儲(chu) 備性技能培訓,達到‘轉崗即能頂崗’。”

  “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yang) ”,新型學徒製漸成企業(ye) 技能人才培養(yang) 新平台。中國特色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如何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ye) 技能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記者近日赴蘇州探訪。

  補齊短板

  推行企業(ye) 新型學徒製,滿足人崗匹配和技能人才隊伍梯次發展需要,適應產(chan) 業(ye) 變革、技術變革、組織變革和企業(ye) 技術創新需求

  上世紀90年代末,王東(dong) 從(cong) 湖北一家技校畢業(ye) 後,一直從(cong) 事模具生產(chan) 加工。前幾年,他應聘到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工作。不同於(yu) 之前工作過的工廠,這裏的模具生產(chan) 車間擁有先進的機器設備,要求工人一崗多能:不僅(jin) 要會(hui) 照著圖紙做模具,還要會(hui) 使用繪圖軟件,能操控智能化設備。

  初到新崗位,王東(dong) 有些力不從(cong) 心:“那時我是照著圖紙做工,如果遇到參數缺失,就得問設計部門,要是碰上設計圖紙的同事不在,手上的工作就得停下來。有時按圖紙做出了零件,組裝時卻怎麽(me) 也裝不起來,起初以為(wei) 是零件做得不合格,請來設計部門的同事一看,才發現是設計參數出了問題。”

  不止王東(dong) ,不少新入職、轉崗的員工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作為(wei) 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工模車間高級主管,劉劍波是公司裏的技術能手。平日裏不少員工向他請教技術問題,但這位“老師傅”也有自己的苦惱:“一些複雜模具的拆裝,這次教會(hui) 了,下次換成別的複雜模具,很多員工又不會(hui) 了。”

  “原因在於(yu) 不少工人不懂拆裝模具的原理,欠缺基礎理論。”劉劍波說,隨著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現在的模具工種教學涉及好幾門課程,而傳(chuan) 統“師帶徒”的教學方式效果有限。“很多時候我隻能教大家解決(jue) 某個(ge) 具體(ti) 問題,幫他們(men) ‘知其然’,但很難講清‘所以然’,無法提升他們(men) 解決(jue) 某一類問題的能力。”

  而在高端的智能化工廠,同樣需要高水平的“師帶徒”。2015年7月,楊森大專(zhuan) 畢業(ye) 後來到億(yi) 邁齒輪(太倉(cang) )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車間做生產(chan) 線技術員。幾年下來,他可以嫻熟地操控五六台機器,但應付不了突發狀況。“如果機器出現故障報警,我的處理方式就是關(guan) 機重啟,一旦這招不管用,就束手無策了。”楊森說。

  2020年底,按照企業(ye) 製定的員工職業(ye) 生涯規劃,公司計劃培養(yang) 楊森轉崗做智能化車間工程師。相比技術員,這一崗位對技能要求更高:不僅(jin) 要熟練使用機器,還能在非標準化環境下維修、調試甚至改造設備。楊森也想向“老師傅”求教,但勝任這一崗位的基本技能,很難單獨靠哪一位“老師傅”就能教好,“要學習(xi) 全新的電氣工程方麵的知識,還要補習(xi) 不斷迭代的編程軟件操作。”

  “從(cong) 技術員到工程師,人才的培養(yang) 成長需要自身知識儲(chu) 備的升級迭代,同時隨著企業(ye) 內(nei) 部協同化程度不斷提高,也對技術人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億(yi) 邁齒輪(太倉(cang) )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蔡宇說。

  2015年9月,作為(wei) 12個(ge) 開展企業(ye) 新型學徒製試點省份之一,江蘇省人社廳、財政廳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江蘇省企業(ye) 新型學徒製試點工作的通知》,遴選蘇州、無錫、常州、徐州、泰州5市先行先試,每市各選擇1家大中型企業(ye) 作為(wei) 試點單位,每家企業(ye) 選拔100人左右參加學徒製培訓。2019年8月,《江蘇省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工作實施方案》印發,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在全省推開。

  “麵向企業(ye) 技能崗位員工開展新型學徒製培訓,既是滿足人崗匹配和技能人才隊伍梯次發展的需要,更是適應產(chan) 業(ye) 變革、技術變革、組織變革和企業(ye) 技術創新需求,以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蘇州市副市長查穎冬說。

  量身定製

  聚焦生產(chan) 一線需求,按照“一班一方案”“一企一方案”設置課程

  2020年底,包括楊森在內(nei) ,億(yi) 邁齒輪(太倉(cang) )公司10名員工開始了為(wei) 期一年的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培訓。數字電路課程、特定繪圖軟件使用、機器調試的相關(guan) 算法編程等,是他們(men) 學習(xi) 的主要課程。

  新型學徒製是在傳(chuan) 統的企業(ye) “師帶徒”這一模式基礎上,引入職業(ye) 教育培訓機構協同開展培訓。為(wei) 設置好課程,億(yi) 邁齒輪(太倉(cang) )公司學徒中心經理馬介宏做了不少前期調研:下車間了解工人們(men) 的學習(xi) 訴求,同經驗豐(feng) 富的工程師交流,摸底轉崗工人的能力短板;與(yu) 承擔學徒培訓任務的蘇州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協商溝通,光聯席會(hui) 議就開了好幾輪。

  馬介宏調研後發現,楊森等員工參加工作前在學校裏學的是通用繪圖軟件,但企業(ye) 普遍使用的則是其他特定軟件,這給他們(men) 開展工作帶來困難;日常工作中調試維修電氣櫃,需要彌補數字電路方麵的知識儲(chu) 備空白;機器調試的算法編程,相關(guan) 知識應用已經迭代,需要跟進教學。

  “數字電路課程、機器調試的相關(guan) 算法編程,在一般職業(ye) 技術院校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教學中安排的課時較少,但在這次培訓中都達到了30個(ge) 課時。億(yi) 邁齒輪(太倉(cang) )公司所使用的繪圖軟件並非很多學校教學中的常用軟件,我們(men) 對此也專(zhuan) 門設置了新的教學課程。”蘇州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機電控製工程中心講師陳友廣說,“開展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培訓,需要以用為(wei) 本,聚焦生產(chan) 一線實際需求確定培訓內(nei) 容。”

  在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劉劍波也提出了培訓訴求:補上模具設計與(yu) 智能製造方麵的基礎理論以及繪圖軟件使用等方麵內(nei) 容。據此,負責培訓的蘇州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模具設計與(yu) 製造工程中心講師許紅伍精心設計了課程。

  “為(wei) 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培訓設置的課程與(yu) 在校生差別較大。”許紅伍說,“比如在模具製作組裝課程中,在校生要學習(xi) 衝(chong) 壓和注塑專(zhuan) 業(ye) 理論、設計、工藝、製造等方麵的十幾門課程,我們(men) 給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員工開展培訓時,則更貼合生產(chan) 實際,側(ce) 重注塑專(zhuan) 業(ye) 理論方麵的教學內(nei) 容,其他方麵隻作簡要介紹。”

  在基礎理論教學上,參照中級模具工的國家職業(ye) 技能標準,許紅伍還專(zhuan) 門設計了產(chan) 品成型工藝、模具圖紙識讀、模具裝配與(yu) 調試等課程,基本涵蓋了企業(ye) 一線員工在模具製造與(yu) 產(chan) 品生產(chan) 中所需的理論知識。

  為(wei) 企業(ye) 開展培訓前,許紅伍曾帶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生在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開展過幾個(ge) 月的校外實踐,對公司的設備比較熟悉。借助這個(ge) 優(you) 勢,他結合車間智能建模設備的特點,製作了專(zhuan) 門的教學課件,讓接受培訓的員工更規範、安全地操控設備。這讓王東(dong) 很受益:“設備運行原理、規範操控提示等都有詳細介紹,我們(men) 照著課件反複練習(xi) ,熟能生巧。”

  “開展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培訓,是政府推動校企合作、產(chan) 教融合的創新舉(ju) 措。我們(men) 堅持企業(ye) 培訓主體(ti) 地位,按照‘一班一方案’‘一企一方案’為(wei) 企業(ye) 量身定製課程。”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朱正介紹,“培訓開展前還有事前把關(guan) ,企業(ye) 將申報培訓方案、學徒名冊(ce) 等備案材料報送至市人社局。我們(men) 組織專(zhuan) 家集中審核備案材料,符合條件的批準培訓計劃,建立目錄清單管理。”

  校企聯動

  工學交替、雙師培養(yang) ,“車間+教室”互動教學,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

  培訓過程中,楊森由學校和企業(ye) “雙導師”聯合培養(yang) 。

  周末安排理論課。從(cong) 基本的電路知識到元器件的組裝,再到電氣櫃的常規檢修,陳友廣循序漸進講解了30個(ge) 課時。每周上完理論課,楊森的企業(ye) 導師、億(yi) 邁齒輪(太倉(cang) )公司工藝工程師劉成華都會(hui) 利用工作日間隙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程。

  “傳(chuan) 統的‘師帶徒’效果受限,全脫產(chan) 培訓又影響企業(ye) 生產(chan) 。為(wei) 兼顧員工培訓與(yu) 企業(ye) 發展需求,企業(ye) 新型學徒製培訓堅持‘工學交替’,實行‘雙導師’製。”朱正介紹,在校理論課一般安排在周末,實踐課則由企業(ye) 選派技術骨幹作為(wei) 企業(ye) 導師,教授內(nei) 容緊貼企業(ye) 工作實際,采取彈性學製,實行學分製管理,鼓勵學員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分階段完成學業(ye) 。

  “打開電氣櫃,你看這裏有哪些元器件,布局有什麽(me) 講究?”看著電氣櫃內(nei) 部的各式零件、線路,楊森頓時蒙了。這是2021年3月的一天,劉成華正在為(wei) 楊森上電氣櫃檢修的實踐課,“當時,他剛開始上電氣櫃常規檢修的理論課,很多元器件型號、線路運行原理課堂上講過,但一看實物,還是對不上號。”

  “基於(yu) 防潮、防塵等方麵的要求,元器件通常安裝在電氣櫃內(nei) 的上方區域,接線端子排則布置在下方,防止維修維護時有剪下的線頭或拆下的螺絲(si) 等掉入其他元器件中。”劉成華將課堂知識點一一對應到實物操作。一堂課下來,楊森可以準確地識別出元器件,並能看懂一些簡單的線路圖。

  在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劉劍波作為(wei) 王東(dong) 的企業(ye) 導師,與(yu) 在校導師許紅伍配合默契:每周理論課後,許紅伍都會(hui) 同劉劍波聯係,交流當期的理論課授課內(nei) 容,劉劍波則緊扣基礎理論,講解實踐課程。

  “為(wei) 什麽(me) 你們(men) 擰的螺絲(si) ,看起來沒問題,但用設備一檢測,有的沒擰緊,有的快要擰斷了?製作模具是個(ge) 精細活,不能隻憑手感。”在一堂模具拆裝的實踐課上,劉劍波引用力學知識講解如何規範地擰螺絲(si) :“上周的理論課上大家剛剛學過,扭轉物體(ti) 使之產(chan) 生形變的力稱為(wei) ‘扭力’,不同材質的物料可承受的扭力不同,都有相應的參數範圍,過大或過小都可能造成模具損傷(shang) ,所以要嚴(yan) 格對照參數校準工具、規範操作,確保螺絲(si) 擰得恰到好處。”

  “講明白了基礎理論,實踐教學就更加有的放矢。現在,經過學徒製培訓的員工組裝模具時,就不隻是簡單地依葫蘆畫瓢,而是知道為(wei) 什麽(me) 這樣組裝,遇上同類問題能舉(ju) 一反三。”劉劍波說。

  “堅持校企聯動,在明確企業(ye) 與(yu) 院校職責定位和任務分工的前提下,我們(men) 推行‘車間+教室’互動教學,推動實現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朱正說,“我們(men) 還鼓勵有條件的院校、企業(ye) 開設線上教學平台。線上教學采用視頻錄播、直播互動等多種方式,方便學員反複學習(xi) ,同時鼓勵學校教師送教入企。”

  參與(yu) 培訓的職校教師也有收獲。為(wei) 何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生產(chan) 加工的模具打磨得特別光亮?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到一種特有的拋光技術方法,許紅伍把這種方法帶到在校生的教學中,並指導學生在省裏組織的一次技能比賽中獲得二等獎。陳友廣了解到一些企業(ye) 車間普遍使用學校教學中很少用到的特定繪圖軟件,便向學校提出課程調整建議,去年9月這一繪圖軟件的應用正式寫(xie) 入學校人才培養(yang) 方案。

  嚴(yan) 考實督

  開展“實踐+理論”結業(ye) 考核,加強培訓質量評估監管,建立健全培訓激勵機製

  一至兩(liang) 年的培訓期滿後,企業(ye) 新型學徒經過怎樣的鑒定考核才能“出師”?

  架上攝像機,楊森來到公司車間一角的操作台前,打開繪圖軟件,操控機器設備,手上擺弄著各種工具。他不時低頭核算設備運行參數,查閱相關(guan) 操作指南。

  今年1月,一連9天,楊森每天下班後都要來到車間一角,在鏡頭前忙活不停。這是培訓結業(ye) 考試的實踐考核環節,企業(ye) 出題,學員動手。楊森要按要求製作一台異音檢測設備,操作過程全程攝像記錄。

  考核既看結果,也重過程。楊森要綜合運用電氣工程、機械製造等不同學科知識,在限定期限內(nei) 做出產(chan) 品。每晚工作結束,他都會(hui) 把工具、零件分門別類放好,同時做好場地清潔、安全檢查。“這些不起眼的細節都是考試得分點,是員工職業(ye) 技能的直觀體(ti) 現。”馬介宏介紹,學員的考核過程全程留痕,由企業(ye) 導師、公司生產(chan) 部門主管組成的考核小組對照評分細則綜合判定,“經評定,楊森全程操作規範,製作設備性能合格,通過了這次考核。”

  實踐考核,貴在考到實處。一次實踐課上,王東(dong) 要根據電子圖紙製作生產(chan) 模具。他沒有直接開工,而是先對著圖紙檢查設計參數,結果發現了問題,直接更改後順利完成模具製作。一旁,企業(ye) 導師劉劍波給王東(dong) 的表現打了高分。

  “每次實踐課後都要附上企業(ye) 導師評價(jia) ,寫(xie) 明優(you) 點和不足,並作為(wei) 結業(ye) 考試實踐考核成績的一部分。”劉劍波說,“結合企業(ye) 生產(chan) 實際,我們(men) 靈活運用過程化考核等方式,將學徒技能評價(jia) 融入企業(ye) 日常生產(chan) 過程。”

  考實踐操作,也考理論知識。“按照國家職業(ye) 技能標準,理論考試結合企業(ye) 預期培訓目標出題,試卷向市人社部門備案。”蘇州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模具設計與(yu) 製造工程中心副教授鄭愛權介紹,“考題設計突出個(ge) 性化,即便同一工種的培訓,因企業(ye) 需求、預期培訓目標不同,理論考試的內(nei) 容也有差異。”

  緊扣生產(chan) 需求,蘇州著力推動企業(ye) 全麵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jia) ,同時加強培訓質量評估監管。翻開楊森的培訓檔案,裏麵詳細記錄著學員學曆、培訓工種、學校班次等基本信息,另外還存有結業(ye) 考核等環節的全程錄像。“從(cong) 備案申報開始,我們(men) 指導企業(ye) 建立培訓台賬,實施學員培訓實名製信息管理,結業(ye) 考核等全程錄像備查,對培訓院校、培訓過程、培訓結果全程監管,嚴(yan) 格考核驗收。”朱正說。

  如何激發企業(ye) 推行新型學徒製的積極性?一年的培訓周期裏,王東(dong) 的培訓課時算工時,薪水不減。因為(wei) 培訓期間表現突出,他還獲得了公司獎勵。劉劍波作為(wei) 企業(ye) 導師也獲得了帶徒津貼。朱正介紹,按照企業(ye) 新型學徒製相關(guan) 激勵政策規定,學徒在學習(xi) 培訓期間,企業(ye) 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工資,政府則對開展新型學徒製培訓的企業(ye) 按標準給予職業(ye) 培訓補貼。“推行新型學徒製,不僅(jin) 能有效提升員工的職業(ye) 素養(yang) 和職業(ye) 技能,而且可以有效緩解企業(ye) 技能人才緊缺的狀況,提高生產(chan) 效率和產(chan) 品質量。”

  “不少職工原先隻能維護同類型的機器,參加新型學徒製培訓後,可以維護多台不同類型的機器設備。模具的製作、組裝也更加規範化,生產(chan) 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導致模具報廢的情況已經很少發生,日常維修的頻率也大幅下降。”駿偉(wei) 精密部件公司執行總經理楊英裔深有感觸。

  學員更有獲得感。今年春節前,王東(dong) 通過了中級模具工考試,“工作20多年,從(cong) 未像現在這樣對‘技能成就夢想’體(ti) 會(hui) 真切。我還要再接再厲,過幾年爭(zheng) 取通過高級模具工考試,能夠勝任更有挑戰性的崗位。”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