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的背後,看南京如何智慧戰“疫”
評估居民是否應該居家隔離,打開“寧博疫”便可知曉;機場高鐵出站,掃下身份證便可自動調取健康碼、行程碼、核酸報告……江蘇南京市在抗擊本輪疫情中,一係列新科技手段應用於(yu) 核酸檢測、信息服務、宣傳(chuan) 動員、物資配送等各個(ge) 領域,智慧戰“疫”的力量正在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經過全市上下近一個(ge) 月的奮力拚搏,當地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4月6日起,南京市全域轉為(wei) 低風險地區,當日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上南京實現摘“星”。
陸幸晨使用“寧搏疫”平台進行工作。受訪者供圖
大數據賦能,寧“搏”疫更從(cong) 容
3月29日,“寧搏疫”係統向棲霞區文康苑社區推送了需核查人員名單,社區防疫工作人員陸幸晨登陸了平台端口一一查看。
文康苑小區5棟此前兩(liang) 周排查發現了5名陽性感染者,同住這棟樓的孕婦馮(feng) 女士屬於(yu) 密接人員,要滿足14+7+7的隔離條件。“她們(men) 家共有5個(ge) 人在隔離,按規定,能有1人回來居家健康監測。”陸幸晨說,收到大數據平台的推送後,他們(men) 上門確認是否具備居家觀察條件,當天為(wei) 這戶人家安裝了門磁。考慮到馮(feng) 女士是孕婦,陸幸晨還提前幫忙聯係到保障部門,並在“寧搏疫”平台及時進行反饋。30日,馮(feng) 女士順利轉運回家實行居家監測。
作為(wei) 城市的細胞,社區是防疫大數據的一個(ge) 重要入口。人民網了解到,經過多輪規模性的核酸檢測,已有約660萬(wan) 南京市民通過“我的南京”APP生成核酸檢測身份碼,工作人員使用核酸檢測係統進行掃碼登記,迄今為(wei) 止訪問量已超1500萬(wan) 次。同時,為(wei) 了更快、更準地核查采集疫情重點關(guan) 注人員的活動軌跡、密接史、健康狀況等信息,南京各個(ge) 社區工作者日常依托“寧搏疫”係統進行人員信息摸排,成為(wei) 大數據核查前線的“偵(zhen) 察兵”。而“寧搏疫”係統中的“清寧疫捷”模塊便由位於(yu) 棲霞區的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發而來。
打開“我的南京”APP,在首頁就可以看到“清寧疫捷”醫學觀察協同信息係統模塊,模塊中,共有4個(ge) 信息填報入口和登錄入口,分別對應隔離人員、隔離場所、社區端、區級管理端的信息采集與(yu) 顯示。這些不同的信息端口,從(cong) 大數據層麵打通了相關(guan) 人員、隔離點與(yu) 社區間的數據共享,實現了推送、流轉、審核與(yu) 統計分析的全鏈條管理。
“點擊‘清寧疫捷’模塊,社區人員登錄端口,便可及時了解待轉運隔離人員情況,決(jue) 定能否接收,並進行提前消殺、貼門磁等工作。”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開發負責人胡勇超介紹,自去年8月上線以來,經過優(you) 化的“清寧疫捷”係統,如今已實現了南京市所有隔離點信息的全覆蓋。通過與(yu) 公安、交通、衛健係統後台數據的交換共享,被隔離人員信息可以通過係統後台自動抓取,部分隔離場所點位信息、人員監管信息等在一體(ti) 化、精細化的後台大數據管理下,進一步提升了防控效率。
“比如隔離點解除隔離的人數大概每天有多少,房間的釋放量有多少,通過提前分析給決(jue) 策提供數據支撐。再比如所有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他在每個(ge) 隔離點待了多久,離開隔離點後去了哪裏,我們(men) 都會(hui) 有一個(ge) 全局的把控。”胡勇超說。
圖為(wei) 南京祿口機場的“智慧”閘機。受訪者供圖
多“碼”合一,出行更便捷
眼下,包括醫院、商場等不少公共場所,將準入條件加上健康碼、行程碼展示。人流高峰時期,入口處便會(hui) 出現擁堵情況。如何解決(jue) “反複亮碼”帶來通行效率低下的問題?當地一家高新技術企業(ye) 提供了解決(jue) 方案。
“我們(men) 推出的健康碼安全智慧門禁平台,刷一次身份證就能顯示健康碼等五類信息,在滿足防控要求的同時,保障通行效率。”南京鷹視星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宗孜聰說,據測算,使用設備前,人工核驗的的通行效率平均5人次/分鍾,遇到操作不熟練或者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花費時間更久。在設備上線後,可以使用健康碼或者身份證等多種更加方便的核驗形式,單通道的通行效率高達每分鍾40-50人次。
人民網了解到,因為(wei) 該創意源於(yu) 疫情以來企業(ye) 工作人員的一次就診。作為(wei) 大數據軟件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他們(men) 發現最初醫院人工核驗健康碼,測量體(ti) 溫時存在效率低下,識別不準確的問題。宗孜聰說,一方麵,為(wei) 了確保驗碼、秩序維護等工作,醫院需要增加較高人力成本;另一方麵,有人冒用健康碼,人工核驗無法規避相關(guan) 風險,這就給了他們(men) 靈感。
因為(wei) 創意落地早,他們(men) 的首款“三檢一測”產(chan) 品得以在南京鼓樓醫院灰度測試並最終投用,由此也打開了全國市場。
據介紹,企業(ye) 推出的安全智慧門禁平台,核心是非接觸式測溫、身份比對和健康碼核驗等方麵。目前產(chan) 品形態包括閘機、手持終端、立柱三種。今年升級之後,能夠實現包括人臉、身份證、健康碼、行程碼、核酸報告的核驗檢查和實時非接觸式測溫在內(nei) 的“五檢一測”。在機場等地投用,設備采集到的數據還能用於(yu) 病源追溯,有助於(yu) 進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精度。
目前,該平台已投用到包括南京祿口機場、揚州東(dong) 站在內(nei) 的全國13省2000多個(ge) 點位,落地場景涉及醫療、政務、金融、交通、教育等方麵。“我們(men) 還新研發了‘抗疫衛士’掃碼盒子,一秒即可核驗健康碼和行程碼,為(wei) 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宗孜聰說,公司南京地區所有項目都已完成與(yu) “寧搏疫”係統的數據對接,來訪人員掃碼,數據自動上傳(chuan) ,為(wei) 官方提供數據支持。
鎖一社區書(shu) 記張琪正在使用“一網統管平台”。受訪者供圖
“一網統管”,為(wei) 基層防控減壓力
“就在30號,一名網格員沒有詢問一位進小區居民的情況,被我們(men) 從(cong) ‘一網統管平台’發現,進行了製止。”張琪是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街道鎖一社區書(shu) 記。3月30日當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看到前來的居民是小區業(ye) 主,沒有過多詢問,在核驗健康碼後便對其放行。隻不過該業(ye) 主還沒走幾米,張琪便通過一網統管平台聯係到了這名網格員,又重新核查了其行程軌跡。
原來,張琪通過平台對點位的實時監控功能,發現該居民在進小區時拎著行李箱,萬(wan) 一是來自中高風險地區,就存在一定風險。
本輪疫情多點散發,對原本就事多又雜的基層社區治理提出巨大挑戰。在玄武區,區發改委(大數據局)、區信息中心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來應對由此帶來的核查任務繁重問題。
人民網了解到,玄武區推出的“一網統管”平台,主要依托於(yu) 前期已經匯集的各類數據資源,使用平台的應用場景配置工具,可在5分鍾內(nei) 完成區、街、社區各級疫情防控場景的搭建,實現轄區範圍內(nei) 核酸檢測點、藥店、醫院、隔離酒店、居家隔離人員、視頻監控、智能廣播、網格員等各類疫情防控相關(guan) 資源、數據的集中匯聚,統一管理,滿足基層疫情防控工作多樣化的需求。
“搭配‘寧搏疫’係統,讓數據跑路,我們(men) 可以把精力分攤到社區其他工作中去。”作為(wei) 平台的“忠實用戶”,張琪感慨道,這幾天鎖金六村便有一戶居民來自中高風險區,“一網統管”通過將該人員相關(guan) 數據同步至平台,即實現居家隔離人員的精細化管控。她遠程就能了解該人員居家隔離的詳細信息,包括管控措施、管控時間、核酸計劃等。工作人員可通過平台的電話、短信功能直接聯係隔離人員按計劃進行核酸檢測。
據了解,平台還接入了門磁報警器,實現居家隔離人員的智能化管控。一旦隔離人員存在異常開門的情況,平台將第一時間推送告警信息至指定人員,有效提高社區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減少人力的看護成本。
“可調度資源不僅(jin) 限於(yu) 視頻監測和數據調用,使用智能廣播係統可以定向為(wei) 各個(ge) 小區播放疫情公告、核酸檢測、防疫政策、日常防護、疫苗接種等信息。除了疫情防控,包括九小場所、垃圾收集房、關(guan) 懷人群情況也都可以實時關(guan) 注,過去單依仗‘鐵腳板’的情況得到了改變,提高了我們(men) 的防疫工作效率。”張琪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