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蔡奇:堅持以人為本 優化提升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體係

發布時間:2022-04-08 11:15: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劉菲菲 楊旗)昨天下午,市委書(shu) 記蔡奇到城市副中心調查研究。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紮實推進城市副中心控規實施,將綜合交通承載力作為(wei) 城市發展約束條件,堅持提前謀劃、持續用力,堅持以人為(wei) 本,堅持公交優(you) 先、內(nei) 外聯動、規建管並重,優(you) 化提升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體(ti) 係。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陳吉寧一同調研。

  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的東(dong) 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是城市副中心內(nei) 外部交通的核心銜接點。蔡奇、陳吉寧察看樞紐功能分區和施工進展。蔡奇指出,要統籌地上地下,做好換乘接駁,加強商業(ye) 等配套服務,打造活力空間。經過慢行係統改造的梨園中街已實現機非分離、人車分離。蔡奇沿街步行檢查周邊交通綜合治理情況時說,要進一步完善慢行係統,加強交通秩序治理。市領導還沿途察看了春明西路、潞苑北大街、果園環島路口、怡樂(le) 西路等交通組織現狀。

  蔡奇在九棵樹街道座談時指出,城市副中心交通建設要從(cong) 控規實施、城市發展角度整體(ti) 考量,堅持交通先行、綠色出行、與(yu) 北三縣一體(ti) 化同行,打造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十一橫九縱”幹道網。規劃建設繞城環路,減少穿城交通壓力。優(you) 化運河商務區、環球主題公園等重點功能區周邊道路建設。打通一批交通斷點、堵點。高質量建設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打造“站城融合”示範。M101線加緊開工。

  蔡奇強調,要加強城市副中心與(yu) 周邊交通聯係。軌道交通提速擴能,加緊建設6號線南延,推動城市副中心線公交化運行,推進京秦高速西延和朝陽路擴能改造。加強與(yu) 廊坊北三縣互聯互通,加快建設地鐵平穀線。注重過境交通外圍疏導,提升城市副中心南北兩(liang) 側(ce) 交通通行能力,推進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六環路入地等改造。

  蔡奇強調,要打造綠色低碳交通體(ti) 係。將通州區公共交通納入市公交係統統一運營管理,優(you) 化公交線路,提高覆蓋率,適當增加公交專(zhuan) 用道,推進公交網和軌道網無縫銜接。探索設立超低排放區,推廣新能源汽車,城市服務車輛基本實現電動化。沿河、沿綠、沿路建設高品質慢行係統,打造自行車友好型城市。

  蔡奇強調,要抓好交通秩序管理。加強交通疏導和執法,規範停車管理,精準治理擁堵點位。建設智慧交通係統,優(you) 化信號燈配時方案。要促進職住平衡,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做到在通州就業(ye) 工作通州住、就近住。開展主城區與(yu) 通州區各級學校、醫院結對幫帶,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享受優(you) 質公共服務資源。要加強統籌協調,城市副中心黨(dang) 工委加強調度,市有關(guan) 部門支持指導,通州區履行好屬地責任。

  蔡奇要求,通州區繼續在“五子”聯動推進高質量發展上積極作為(wei) ,做好二季度經濟運行調度,力爭(zheng) “雙過半”。抓好兩(liang) 個(ge) 示範區建設,創建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探索創新促進通州區與(yu) 北三縣一體(ti) 化發展的體(ti) 製機製。推進文旅區規劃建設,承接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效應,帶動文旅功能提升和消費增長。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壓實“四方責任”,加強外控內(nei) 篩和能力建設,堅決(jue) 守好首都“東(dong) 大門”。

  陳吉寧指出,城市副中心交通規劃建設要堅持以人為(wei) 本理念,落實慢行優(you) 先、公交優(you) 先、綠色優(you) 先思路,按照促進區域職住平衡的發展目標,推動交通布局優(you) 化提升,著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效,打造快捷、便利、綠色、安全的出行環境。要科學規劃建設網絡化、高品質的慢行係統,增強通勤功能,引導市民養(yang) 成綠色出行習(xi) 慣,不斷提高綠色出行比例。要把交通領域安全生產(chan) 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製度措施,加強交通秩序管理,鞏固拓展治理成果,規範道路停車秩序,深化醫院、學校等重點區域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優(you) 化設置道路、信號燈、標線等交通基礎設施,引導過境車、大貨車有序繞行,依法加大道路違法執法力度,不斷提高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市領導崔述強、張家明、隋振江、靳偉(wei) ,市政府秘書(shu) 長戴彬彬參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