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助力振興夢
在湖南芷江碧河村,廣場上健康谘詢、普法宣傳(chuan) 等活動讓村民在家門口感到便利和溫暖;在重慶南川隆興(xing) 村,誌願者免費為(wei) 群眾(zhong) 拍攝生活照、全家福,定格幸福笑臉;在浙江杭州上東(dong) 村,村民在“知識下鄉(xiang)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活動中近距離接觸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一段時間以來,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活動在廣袤鄉(xiang) 村深入開展,在提高農(nong) 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鑄魂賦能,文化、科技和衛生是重要方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從(cong) 農(nong) 村實際和農(nong) 民需要出發,引導動員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三下鄉(xiang) ”活動,把文化盛宴送到村村寨寨,把科技知識帶到田間地頭,把義(yi) 診藥箱背進偏遠山村,為(wei) 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注入動能,有效緩解了農(nong) 村公共服務供給相對不足等情況。經過多年積澱,“三下鄉(xiang) ”活動日益成為(wei) 助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民心工程,成為(wei) 深化農(nong) 村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響亮品牌。
農(nong) 民的需要在哪裏,工作就開展到哪裏。隨著網絡、電視的不斷普及,下鄉(xiang) 靠擺個(ge) 攤、發傳(chuan) 單、演出戲很難充分滿足群眾(zhong) 的需要。時下,從(cong) 為(wei) 老年人較多的地方送去喜聞樂(le) 見的文藝節目,到為(wei) 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選派專(zhuan) 業(ye) 團隊開展谘詢、體(ti) 檢與(yu) 治療,再到為(wei) 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較好的地區普及新型農(nong) 業(ye) 科技,“三下鄉(xiang) ”活動因地製宜、對症下藥,逐漸實現從(cong) 政府“配菜”到農(nong) 民“點菜”、從(cong) “有什麽(me) 送什麽(me) ”到“缺什麽(me) 送什麽(me) ”的轉變。正是因為(wei) 對接群眾(zhong) “急難愁盼”,著眼“三農(nong) ”薄弱環節,不斷創新形式、豐(feng) 富內(nei) 容,“三下鄉(xiang) ”活動才能廣受好評。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三下鄉(xiang) ”要不斷增強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要幫助群眾(zhong) 學知識、添技能、長本領。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有農(nong) 戶在農(nong) 技部門的幫助下,開辦了養(yang) 殖場、加工廠;有農(nong) 民在文藝工作者的培訓下,成為(wei) 村寨歌手、音樂(le) 教師。的確,“三下鄉(xiang) ”不隻是以真情送溫暖的臨(lin) 時性活動,更是以文化潤人心的經常性工作。在不斷接力的惠民活動中,農(nong) 民群眾(zhong) 知識素養(yang) 提高了,致富能力變強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中央宣傳(chuan) 部公布的2021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活動優(you) 秀團隊名單中,有不少是機關(guan) 單位、高校院所、文藝院團。這也說明:“三下鄉(xiang) ”活動一頭是鄉(xiang) 村,一頭是城鎮。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吸引更多城市資源下沉,實現城鄉(xiang) 攜手、守望相助,播撒下的希望種子定能綻放出幸福的花朵,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麗(li) 圖景增光添彩。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1日 第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