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柯橋區做強竹產業鏈 幫助農戶每年增收800萬元
日前,一輛載滿毛竹的貨車從(cong) 紹興(xing) 柯橋區平水鎮同康村出發,來到6公裏外的紹興(xing) 中禾竹木製品有限公司。卸貨後,這批毛竹被送進新建的三層廠房內(nei) ,將加工成竹基纖維,成為(wei) 製作竹地板的原材料。據悉,從(cong) 2021年11月起,平水鎮6個(ge) 村已陸續為(wei) 中禾竹木供應新鮮毛竹285萬(wan) 公斤,實現農(nong) 戶增收160萬(wan) 元,村集體(ti) 增收130萬(wan) 元。
而在這之前,中禾竹木加工的竹基纖維原材料全部要從(cong) 外地采購,平水鎮25個(ge) 村的3.5萬(wan) 畝(mu) 毛竹林則被閑置。用中禾竹木董事長任祥的話說,他是“抱著金飯碗沒飯吃”,農(nong) 戶則是“寧願荒著也不想賣”,因為(wei) “賣的錢還不夠付工錢”。
柯橋區南部的平水、王壇、稽東(dong) 三鎮竹資源豐(feng) 富,現共有竹林麵積12.6萬(wan) 畝(mu) ,農(nong) 戶2萬(wan) 多戶。農(nong) 戶背靠竹山,每年賣竹筍能賺上萬(wan) 元,可竹子卻大量滯銷。“竹子無人砍伐,高度密集會(hui) 影響出筍率,而且資源閑置荒廢也太可惜了。”平水鎮相關(guan) 負責人說。
2021年,平水鎮積極盤活閑置竹資源,以現有的省級龍頭企業(ye) 中禾竹木、華瀛竹木為(wei) 依托,探索引進“年產(chan) 2萬(wan) 噸竹基纖維材料項目”,以從(cong) 源頭上破解全區毛竹出路問題。該項目總投資4500萬(wan) 元,於(yu) 2021年年初啟動,當年4月動工建設,11月一期便順利投產(chan) 。同一時間,同康、五聯、合心等6個(ge) 試點村的毛竹源源不斷實現供應。
“村民可以自己上山砍,也可以委托給村裏合作的砍伐隊,砍下來的竹子由村裏統一收購,運送到工廠。”同康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徐嶽堯說,毛竹收購價(jia) 格由鎮政府與(yu) 企業(ye) 協調確定,定價(jia) 為(wei) 0.56元/公斤,費用也由村經濟合作社出麵與(yu) 農(nong) 戶結算。
項目推出後,同康村的黃柏鬆成了“竹小二”,負責毛竹收購、裝車、運輸等,現在平均一周拉兩(liang) 車,一月能賺3000多元。他自家還有20畝(mu) 毛竹山,“我算了下,一年最少能砍2.5萬(wan) 公斤,可以賣14000多元。”黃柏鬆笑著說。而像黃柏鬆這樣,依托該項目找到工作的,已有200多人。
據介紹,2022年5月,項目二期廠房也將正式投產(chan) ,毛竹年均需求量將達2萬(wan) 噸。柯橋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預計該項目完全投產(chan) 後,可帶動南部三鎮農(nong) 戶每年增收約800萬(wan) 元,村級經常性收入每年增加約600萬(wan) 元,同時可解決(jue) 1500餘(yu) 人就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