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區抗疫,居村書記當“頭雁”
《人民日報》2022年4月17日2版 版麵截圖
原題:在上海疫情防控中,擔起急難險重任務,讓各項防控措施落地見效——
社區抗疫,居村書(shu) 記當“頭雁”(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
上海疫情防控,把這樣一個(ge) 群體(ti) 驟然推到最前線,直麵2500萬(wan) 市民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擔起各種急難險重任務,讓各項防控措施落地見效、發揮作用——他們(men) 是基層抗疫的“頭雁”,是在一線全力奮戰的居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
名都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朱雪萍:
睡了14天車後座,“居民的希望都在我們(men) 身上”
普陀區甘泉路街道名都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朱雪萍,已經連續工作了一個(ge) 半月。她是上海最早投身抗疫的居民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之一。
早在2月28日晚9點,因有一例本土確診病例住在居民區內(nei) 的西部名都花園,小區實施封閉管理,此後14天,約1500名居民共同“居家抗疫”。
“平時辦公不在這個(ge) 小區,但疫情就是命令!”朱雪萍帶領4名社工立刻“逆行”進入小區,50多名機關(guan) 幹部、社工和社區民警也緊急加入。
為(wei) 準確掌握和上報整個(ge) 小區封控人員的信息,朱雪萍帶領工作組嚴(yan) 格落實管控措施,精心安排工作環節。小區內(nei) 公共的室內(nei) 區域麵積不大,14天裏,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擠在一間活動室裏休息,朱雪萍則幹脆把車後座當成“床”,睡了近半個(ge) 月。
3月中旬,該小區如期解封,但居民區內(nei) 另一老舊小區又出現了陽性人員,朱雪萍馬不停蹄,再次投入戰疫,直到現在。
47天“連軸轉”,50多歲的朱雪萍聲音沙啞,每天仍在組織居民核酸篩查並幫助配藥、協調物資……“最讓我欣慰的是,很多90後站了出來,作為(wei) 誌願者衝(chong) 在一線,讓我刮目相看”,朱雪萍說,兩(liang) 個(ge) 小區共5000餘(yu) 名居民,有130多名誌願者幫助工作,解決(jue) 了很多棘手難題。
封控時間長了,很多居民遇到困難都找朱雪萍,一天24小時,除了後半夜,幾乎電話不斷。她說:“居民的希望都在我們(men) 身上,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大家解決(jue) 困難,奮戰到勝利。”
陳家巷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盧曉燕:
用“笨辦法”采樣,“辛苦不怕,隻要把事做好”
“我們(men) 居民區比較特殊,除了一個(ge) 集中的小區外,其他都是沿馬路的獨棟房屋。”長寧區陳家巷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盧曉燕說。53歲的她,自3月底啟動“戰疫狀態”後,一直在堅守。
2400多戶人家,居民有3900多人,包括她在內(nei) ,社區工作人員僅(jin) 11人,其中兩(liang) 人還被封控在浦東(dong) 家裏。
“好在誌願者很給力!”盧曉燕說,自3月20日居民區陸續出現陽性人員並啟動封控措施後,先後有180多名居民報名成為(wei) 誌願者。
居民區內(nei) 有幾棟高層建築,核酸篩查采樣時,居民區根據人員分布,每次布置3到4個(ge) 采樣點位,按樓棟一個(ge) 一個(ge) 開展,實行分批、分層有序錯時下樓采樣。這樣的“笨辦法”,花費時間很長,但能夠盡量避免人員聚集。
“淩晨一兩(liang) 點睡覺是常態,早上五六點鍾就要起來,”盧曉燕說,“辛苦不怕,隻要把事做好。”
封控時間長了,配藥成為(wei) 很多居民最關(guan) 心的事情。盧曉燕安排了兩(liang) 組配藥的誌願者,一組配常用藥,一組配比較特殊的藥品,盡最大努力滿足居民用藥需求。
“居民配合度很高,我們(men) 特別感謝”,盧曉燕說,誌願者和居委會(hui) 幹部們(men) 的工作時間幾乎一樣,各種物資、藥品隻要出現在小區門口,就有人主動去幫居民配送,“這讓我對戰勝疫情很有信心。”
和睦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俞林輝:
小喇叭喊得嗓子失聲,“動員所有能動員的力量”
青浦區趙巷鎮和睦村地處遠郊,雖不像中心城區人口那麽(me) 稠密,但疫情發生得早,村裏3303名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多達2698名,占比超過八成,管控壓力著實不輕。
“主動擔當,積極作為(wei) ,這時候,黨(dang) 員幹部就要堅決(jue) 守護好村民健康。”和睦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俞林輝說起話來幹脆爽利。
早在3月7日晚11點,俞林輝收到趙巷鎮防控辦通知,和睦村7組發現一名無症狀感染者,需要馬上對7組作封閉管控。他趕緊通知同事們(men) 返崗,連續多夜守在卡口上。大家勸他休息一下,他堅決(jue) 不肯離崗,“最關(guan) 鍵時刻,我是老黨(dang) 員,應該帶頭。”在3次全員核酸檢測均為(wei) 陰性後,他才稍稍鬆了口氣。
和睦村7組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情況較為(wei) 複雜,俞林輝連夜指揮逐戶排查,直至淩晨4點,7組一戶一檔人員信息基本排摸清楚,為(wei) 防疫工作部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後來,趙巷鎮啟動48小時內(nei) 2次核酸檢測,和睦村采取相對封閉式管理。檢測期間,恰逢大雨,俞林輝帶領班子成員連夜冒雨布置好場地,動員村民提前準備好核酸檢測登記碼和雨具,發動各組組長提前幫老人登記並打印好采樣二維碼。
核酸采樣現場,俞林輝拿著小喇叭,和誌願者一起維持秩序,大雨如注,引導工作更加艱難。他一遍遍向村民“喊話”,兩(liang) 輪核酸下來,嗓子已經喊啞,幾乎發不出聲。“看到秩序不亂(luan) ,村民平安,就值得了!”
4月13日,記者在和睦村采訪時,正趕上村裏給大家發放食用油,人群在誌願者指揮下有間隔地排好隊。
這一天,1500份保供生鮮物資從(cong) 江蘇無錫運抵趙巷鎮,是由紅豆上海公司黨(dang) 支部提供的。“看到俞書(shu) 記他們(men) 衝(chong) 鋒在前,作為(wei) 外來黨(dang) 員,我們(men) 也想發揮作用。”紅豆上海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雪茹說,除了保供,他們(men) 還組織黨(dang) 員先鋒隊到村報到,協助開展疫情防控。
“一家人,共戰鬥,我們(men) 要動員所有能動員的力量。”俞林輝說,“大家齊心協力,肯定能勝利!”
《人民日報》2022年4月17日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