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推動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係(金台視線·關注全民健身①)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提出進一步發揮政府作用,激發社會(hui) 力量積極性,優(you) 化資源布局,擴大服務供給,構建統籌城鄉(xiang) 、公平可及、服務便利、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
全民健身是全體(ti) 人民增強體(ti) 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ti) 健康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nei) 涵。從(cong) 今天起,本報推出“關(guan) 注全民健身”係列報道,聚焦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城鄉(xiang) 區域均衡發展、夯實廣泛參與(yu) 全民健身運動的群眾(zhong) 基礎等話題,邀請專(zhuan) 家學者、幹部群眾(zhong) 說問題、提建議、談感受,敬請關(guan) 注。
——編者
近年來,全民健身參與(yu) 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方式越來越文明健康。但一段時間以來,不少讀者來信反映身邊健身場地少、消費高等問題。有讀者表示,地方建了不少大型專(zhuan) 業(ye) 體(ti) 育館,各種專(zhuan) 業(ye) 賽事的辦賽需求是滿足了,但群眾(zhong) 開展羽毛球、籃球、遊泳、健身等運動卻找不到價(jia) 廉物美的場地。群眾(zhong) 運動健身怎樣才能更便利?全民健身“最後一公裏”問題如何解決(jue) ?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在多地展開調查,尋找解決(jue) 途徑。
加強配套健身設施建設,讓城鄉(xiang) 社區健身“毛細血管”更加暢通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不足2.5平方米,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的人數比例不到四成。城鄉(xiang) 社區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基礎“細胞”,也是長期以來的短板弱項。
“現在,新建社區一般都會(hui) 配套建設健身設施,但是像我們(men) 這種老小區就沒有。”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建議在老舊小區增加健身設施,尤其是適合老年人運動的器材。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讀者王婷來信說,有的社區綠化麵積不斷增加,但隻建設了一條步道,想要運動、健身、打球都沒有足夠的地方,“建議進一步挖掘社區‘邊角料’空間,劃分專(zhuan) 門場地用於(yu) 居民健身,或者開展羽毛球、乒乓球等常見運動”。
近年來,隨著群眾(zhong) 參與(yu) 健身活動日益積極,需求也逐漸呈現多元化特點,有的喜歡在專(zhuan) 業(ye) 運動場館打球、遊泳、跑步,有的願意就近在戶外享受運動的樂(le) 趣。
“最近幾年縣裏修建了不少公園,公園裏有草坪、涼亭,但供孩子們(men) 運動健身的設施卻不多。”浙江省縉雲(yun) 縣讀者王偉(wei) 祥說。對此,縉雲(yun) 縣文廣旅體(ti) 局體(ti) 育科工作人員李超亞(ya) 表示,公共戶外低齡健身設施能滿足青少年社交、鍛煉、遊樂(le) 的需求,對他們(men) 的身心發展有益,經與(yu) 建設部門對接,建議在改建時增加低齡健身設施,豐(feng) 富公園功能。
有不少中西部省份讀者來信建議,應當積極推動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據了解,為(wei) 進一步解決(jue) 群眾(zhong) 難以就近健身問題,國家發改委、國家體(ti) 育總局去年印發關(guan) 於(yu) 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的實施方案,“十四五”期間將統籌利用各類中央資金,使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推動體(ti) 育場館開放共享,逐步解決(jue) 長期存在的“一場難求”問題
陳先生在東(dong) 南沿海某城市工作生活,平時喜歡運動的他發現,當地專(zhuan) 業(ye) 體(ti) 育場館不少,但適合市民健身運動的基礎體(ti) 育場館卻不多,很難滿足市民日常體(ti) 育活動需要。
“我們(men) 這裏建了兩(liang) 個(ge) 高標準的足球場,場地條件非常不錯,但相應地價(jia) 格也非常高,還經常舉(ju) 辦專(zhuan) 業(ye) 比賽,一般人很少去。除此之外,主城區很難找到適合大家踢足球的地方,僅(jin) 有的幾塊場地十分搶手,往往需要提前一兩(liang) 周預約,還經常訂不上。”陳先生說。
記者調查發現,受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城鄉(xiang) 規劃、建設用地等因素製約,一些地方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還存在供給不充分、發展不平衡、不能適應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體(ti) 育健身需求等問題。尤其是在布局建設體(ti) 育設施時,沒有充分考慮人口因素,場地少、消費高等情況。
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讀者宋博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表示,區裏的籃球場大多是單位公司修建,免費的戶外籃球場地少之又少,一些籃球運動愛好者隻好到處找場地,“建議相關(guan) 部門推動開放更多的文體(ti) 公共基礎設施”。對此,該市相關(guan) 部門表示,今年將逐步增加戶外籃球場地數量,同時,逐步加大體(ti) 育場館對外開放力度,避免閑置。
“我每周末都要帶孩子打籃球,但有限的幾個(ge) 場館要麽(me) 價(jia) 格很高,要麽(me) 距離很遠,還經常約不上。我發現,附近幾所高校都建有不錯的場館,但不對外開放,大部分時間處於(yu) 閑置狀態。”西北某市市民李曄建議,在節假日、寒暑假期間,有序開放高校體(ti) 育場所,為(wei) 市民健身運動提供價(jia) 廉物美的場地。
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位讀者來信表示,自己喜歡踢足球,但經常找不到場地,而有些公園建設了超大麵積綠地,“能否利用閑置空地規劃建設一兩(liang) 個(ge) 人造草坪的標準足球場,滿足群眾(zhong) 足球運動的需求?”對此,該市有關(guan) 部門專(zhuan) 門進行了調查研究,並從(cong) 市城鄉(xiang) 建總集團及園林部門了解到,建設標準足球場、籃球場、兒(er) 童活動區等戶外活動區域的規劃已經提上了日程。
“在擴大增量的同時,更要盤活存量,對公共體(ti) 育設施加大開放力度。”國家體(ti) 育總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每年中央財政都安排專(zhuan) 項資金補助公共體(ti) 育場館開放。今年已會(hui) 同財政部調整完善了補助政策,從(cong) 原來補助大型公共體(ti) 育場館,擴展到中小型體(ti) 育場館等更多的公共體(ti) 育設施。
在浙江,當地製定了全省公共體(ti) 育設施管理辦法,要求各地確保公共體(ti) 育設施開放時間從(cong) 每周不少於(yu) 35小時延長到不少於(yu) 70小時;公共體(ti) 育設施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確有成本開支的,可以適當收取成本費用,實行低收費開放。“過去3年,我們(men) 每年安排專(zhuan) 項資金2000餘(yu) 萬(wan) 元用於(yu) 補助120餘(yu) 家大中型公共體(ti) 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hui) 開放,今年將達到4000餘(yu) 萬(wan) 元。”浙江省體(ti) 育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將新建省體(ti) 育公園(體(ti) 育設施進公園)250個(ge) 、足球場(含籠式足球場)250個(ge) 。
優(you) 化資源配置,補齊服務短板,積極探索差異化全民健身路徑
如何更好保障資源優(you) 化配置,有效解決(jue) 設施供給不足問題?“關(guan) 鍵是讓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圍繞人轉、跟著人走。”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hui) 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在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支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時,要把常住人口數量作為(wei) 一個(ge) 重要的資金分配考慮因素,引導指導地方優(you) 先在人口密度大、輻射人口多、體(ti) 育設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設公共體(ti) 育設施,方便城鄉(xiang) 居民就近就便參與(yu) 體(ti) 育鍛煉。
中央財經大學體(ti) 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建議,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要補短板,向群眾(zhong) 身邊傾(qing) 斜,合理規劃建設社會(hui) 足球場、公共體(ti) 育場和健身中心等設施,加強鄉(xiang) 鎮街道健身場地器材配備,構建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支持社會(hui) 力量建設“百姓健身房”。在社區實施健身設施夜間“點亮工程”,讓群眾(zhong) 有充足的照明時間鍛煉。
“部分城市的全民健身功能布局還需優(you) 化,不同類型城市、不同城市形態要積極探索差異化的全民健身路徑。”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hui) 所副研究員範憲偉(wei) 說,比如大中城市要加強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全民健身資源布局,縣城城鎮化要同步規劃建設健身設施;老城區可以鼓勵運用市場機製盤活存量低效用地,新建城區要科學規劃社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與(yu) 生產(chan) 生活空間相互融合、與(yu) 綠環綠廊相互嵌套的健身設施。
北京體(ti) 育大學教授林顯鵬認為(wei) ,隨著城鄉(xiang) 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們(men) 的活動空間和能力大幅拓展。人們(men) 越來越不滿足於(yu) 以往就地就近開展體(ti) 育活動的模式,越來越願意走向戶外、走向遠方,選擇越來越豐(feng) 富、越來越時尚、越來越綠色的運動方式。“建議構建跨城市、跨城鄉(xiang) 、跨區域的運動場地空間,科學合理地規劃運動場地資源。”林顯鵬說。
此外,一些讀者還在來信中表示,健身設施要堅持全齡友好,培養(yang) 對體(ti) 育運動的愛好要從(cong) 娃娃抓起,青少年宮等要充分發揮作用,向未成年人提供適宜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場館。老年人、殘疾人的健身需求要高度重視,營造無障礙環境,推動全民健身全民參與(yu) 。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8日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