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變渣為土有“良方”(創新故事)

發布時間:2022-04-18 16:4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寸草不生、泛著鹽花的鹽堿地上,無人機找到了一片長勢旺盛的苜蓿草基地,牧民駕著收割機循著導航趕來。

  這片300多畝(mu) 的苜蓿草綠地,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前旗先鋒鎮,是利用脫硫副產(chan) 物改良的鹽堿沙荒地改造試點示範項目。改良鹽堿地所用的土壤改良劑,其實是鋼鐵廠處理鋼渣固廢後的副產(chan) 物。

  據介紹,包頭鋼鐵(集團)每年產(chan) 生200多萬(wan) 噸鋼渣,多年來,積累的鋼渣堆積如山,不僅(jin) 占用土地資源,還汙染大氣環境。為(wei) 了處理鋼渣固廢,包鋼下屬慶華煤化工公司引進了一家科技型民營企業(ye) 研發的脫硫項目,通過“鋼渣法脫硫”技術處理二氧化硫等廢氣,每年可消耗7000噸鋼渣。而脫硫後產(chan) 生的近萬(wan) 噸脫硫副產(chan) 物,又成了土壤改良原料。

  在包鋼慶華廠區內(nei) ,安裝了“太極環保”脫硫裝置的3台75噸循環流化床鍋爐煙囪高高聳立。企業(ye) 負責人介紹,把鋼渣研磨成粉,再加入水調成漿,噴入脫硫塔內(nei) ,經過一係列化學反應,剩下的脫硫副產(chan) 物就成了土壤改良劑。

  與(yu) 大顆粒、堅硬粗糙的鋼廠廢物不同,脫硫副產(chan) 物呈粉末狀,質地細膩,揉搓起來像淋濕的土壤,透著潮氣。這還不是最終產(chan) 品,技術人員會(hui) 根據每塊土壤的“膚質”進行配方,添加微量元素,最終製成可以改良土質的土地肥料。

  “鹽堿地的土壤就像膠質體(ti) 一樣,把鹽分一直吸收在裏麵。脫硫副產(chan) 物進去後,通過自身的鈣、鐵等元素,把土壤中的鉀、鈉、鎂等離子置換出來,置換後再澆上水就能夠將鹽分帶出來。我們(men) 還采取措施確保地下和周邊土地的鹽分不回流。鹽分降低,土地就適合種農(nong) 作物了。”寧波太極環保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極環保公司)總經理史躍展說,“固廢處理,不能瞻前不顧後,要形成綠色鏈條,真正實現循環經濟。”

  史躍展介紹,以鋼渣代替傳(chuan) 統脫硫劑石灰石、石灰,不僅(jin) 節省石灰石資源,更能消除石灰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生的二氧化碳。以某工程年排放二氧化硫2.15萬(wan) 噸為(wei) 例,若全部采用鋼渣作為(wei) 脫硫吸收劑,年可節省石灰2.6萬(wan) 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14萬(wan) 噸,脫硫尾氣達到超低排放標準。

  作為(wei) 一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持續的研發投入讓太極環保公司嚐到創新甜頭。公司每年投入總營收4%以上作為(wei) 研發經費,去年比例更是高達6.6%;企業(ye) 科研人員比例始終保持在30%以上,近兩(liang) 年已成功轉化研發成果12項……正是通過技術積累,太極環保公司又將自主研發技術從(cong) “鋼渣法脫硫”技術拓展到燃淨熱能回收係統,主持起草了行業(ye) 標準《鋼渣用於(yu) 燒結煙氣脫硫工藝技術規範》。在浙江慈溪,像太極環保公司這樣的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已有30家。這些“小巨人”把自主創新作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原動力,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把研發成果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生產(chan) 力。

  “未來幾年,我們(men) 將繼續提高研發投入,加大‘太極環保研發基金’支持,激勵科技人員進行技術創新和新產(chan) 品開發,進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史躍展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8日 19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